原標題:最新氣候科學建模顯示:南極臭氧洞恢復時間或將延遲十年以上

一項最新氣候科學建模顯示,如果近期三氯氟甲烷(CFC-11)排放增長持續下去,可能會讓南極臭氧洞的恢復時間延遲10年以上。目前認爲,CFC-11的排放水平和變化趨勢仍有許多不確定之處,且新增排放並未找到來源,但如果能設法快速暫緩,則可以將這一延遲時間控制在幾年以內。相關研究發表於20日英國《自然·通訊》雜誌。

在排放到平流層的源於人類活動的氯中,約有四分之一來自CFC-11,其產量也一直受到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的控制。根據議定書的規定,2010年開始逐步淘汰CFC-11的使用,議定書生效後,科學家曾預計南極臭氧洞將於21世紀下半葉早期恢復到1980年的損耗前水平。我國於1989年9月加入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91年6月加入議定書。近30年來如期實現了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各階段履約目標,截至今年5月統計數字,中國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佔發展中國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2018年,有報告稱CFC-11排放自2005年以來並未出現預期的下降,但這一研究在方法和精度上有較大不確定性,不能對排放源做較爲準確的定位,因此新增CFC-11排放尚未找到來源。

在最新研究中,英國利茲大學研究人員馬汀·奇珀菲爾德及其同事,構建了一個最新的、詳細的大氣化學輸送模型,調查了這些額外排放對極地臭氧恢復造成的影響。

研究團隊分析了CFC-11排放的三種可能趨勢:一是立即停止排放;二是以一定的排放水平繼續;三是在未來10年裏逐漸停止排放。模擬顯示,排放對臭氧洞的影響迄今較爲有限。但是,如果排放以一定的水平持續,臭氧恢復至1980年水平的時間或延遲約18年。如果排放在未來10年裏逐漸減少,延遲的時間約在兩年左右。

而稍早之前的報告認爲,要全面回答CFC-11的排放問題,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