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普陀這個小區實現“一戶一車一位”!你怎麼看?發表看法有福利哦~

每天趕着晚高峯下班回家

好不容易到了小區

半個小時都要用來找車位!

好心塞~

不過,小編聽說wuli普陀的

長征鎮象源麗都小區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走進象源麗都二號門,一條簇新的車行道延伸到78、79號樓前,另一條大理石路肩的人行道與之平行。儘管工程還在掃尾,但原先雜草叢生、坑窪不平,隨意停車的小區“死角”已變身爲人車分離、停車有序、綠化盎然的宜居環境。

有居民感嘆:

國慶節前還是老樣子

變化哪能嘎大啦!

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罡說:

救護車、消防車能直達居民樓下,生命通道暢通了,我的這個心結也解開了。實現“一戶一車一位”,小區沒有一個車位鎖,環境安全美觀了很多。

宜居必須解決“停車難”

象源麗都社區目前已有2524家住戶,原先只有幾百輛的私家車也增加到1900餘輛,地下車庫和地面停車位相加也不足千個。每到晚上,小區的道路、空地和綠化帶都停滿私家車。由於停車費便宜每天還有數百輛附近商務樓員工的“蹭停車”。居民抱怨:“白天難停車,晚上停車難”

而因路邊停車引發車輛交會困難,道路狹窄造成人員碰擦糾紛,亂停放使綠化損毀面積增加,應急車輛通行受阻產生安全隱患等問題也越發突出,“停車難”成爲小區治理一大難題。

晚上開車心裏沒底、走路擔心“與車同舞”、白天停車害怕碰擦……聽到這些抱怨,黨總支和居委認爲:不化解“停車難”,象源麗都談不上“宜居”,居民爲“停車”傷腦筋傷感情,怎麼算是“同心”?

發現問題後

象源麗都社區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然我們來看一下吧~

程序規範有“底氣”

2017年10月,新一屆業委會成立後,業委會成員們認爲,解決停車難應是首要工作。經過走訪並與居委、物業、派出所商議,制定了放寬路幅方便交會車,填平坑窪增加停車位、抬高路肩人車分離保護綠化、提高停車費謝絕“蹭車客”、增加監控杜絕扯皮等一系列新制度,首先實現“一戶一車一位”,逐步做到“有車就有位” 的方案。

方案提出後在居民中引起很大反響。有車的希望儘快實施、沒車的抱怨不應讓“綠”與車、老人擔心孩子來看望車子沒地方停……居委、業委會召開各種會議協調方案,徵詢意見。

黨總支書記陳罡形象地說:

我從穿襯衫開始,到羊毛衫、滑雪衫再到襯衫,20多次會議只圍繞一個主題:切實維護居民利益,讓小區生活更宜居。

召開協調會、意見徵詢會20餘次

即便有利提升小區環境,只要涉及業主利益“該走的程序一個不能少”。凡動用資金必開業主大會、凡制定方案必徵詢居民意見……有些對改造工程有意見的居民通過各種渠道反映工程“程序違規”。由於嚴格遵循法定流程,黨總支、居委就有“底氣”解開他們的思想疙瘩。

經過業委會的努力

現在象源麗都社區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要讓居民“說了算”

事要做好“細節決定成敗”。到10月中旬,象源麗都的車位整改工程完成約三分之二,新增車位近300個。有車的居民關心車位的分配和管理、還有居民關注坑窪地綠化怎麼彌補……黨總支、居委、業委會負責人依據自治、共治原則,根據居民意見制定車位分配、綠化補種方案,社區的事情讓居民自己“說了算”。

搖號派位讓居民感受機會均等、車位“一年一簽”體現操作透明。有居民的車因超寬超長,搖號派定的車位難以“容身”,通過“友情操作”給予調整,因爲公開透明,居民都表示理解。

改造後的停車位

在預定位置豎起框架種植爬藤類植物,垂直綠化不僅增加綠化、美化景觀而且爲車輛遮陽擋雨,受到居民點贊。

劃定的臨時停車位方便訪客,即將實施的立體車庫讓“一戶雙車”也能“有車就有位”

在近10個月的車位整改中,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業委會成員一次次到現場勘察場地、商量方案,與負責施工的物業公司仔細覈算。每當路上遇到居民讚揚,他們總說“我們大多是黨員,讓大家安居樂業、有獲得感,最能體現黨建引領下社區自治、共治的成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