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为浙江省网约房治理工作试点区域,杭州市拱墅区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积极探索举措破解网约房治理难题,实现对全区现有735处网约房的精准管理。

  杭州市拱墅区民警介绍“网约房”管理情况。 记者 汤瑜/摄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汤瑜 报道

  “感觉这里安全、便捷,而且比住酒店划算,平摊下来我们一家每人每天住宿费不超过80元……”10月22日下午,带家人来杭州旅游的周先生一下火车就直奔杭州市拱墅区中天西城纪网约房服务大厅,在租客信息登记服务中心通过“刷脸”办理了入住登记,然后用身份证刷开了酒店式公寓的房门。

  当天下午,不少记者跟随周先生参观了他预定的房间,50平方米的复式房,被隔为上下三个房间,室内干净整洁,锅碗瓢勺、电磁炉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这里不仅可住宿,还可以做饭,很便利。”周先生表示,自己提前一周就在美团网预订了房间。

  今年以来,作为浙江省网约房治理工作试点区域,杭州市拱墅区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积极探索举措破解网约房治理难题,实现对全区现有735处网约房的精准管理。

  网约房遭遇诸多监管难题

  2017年,杭州市拱墅区30个城中村实现征迁清零,大批商业综合体、酒店式公寓等楼宇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种经营业态的出租房屋大量出现。目前,全区实有人口80余万,其中流动人口42万。全区登记在册的出租房屋69546间,较2017年上升12.90%。

  借着分享经济的热度,房东以网约出租降低房子的闲置率,增加个人收入;房客因性价比、个性化等需求,预订网约房减少租金、中介费的付出,双方受益。但部分“网约房”在网上实现全程交易,存在实名登记难、隐患排查难、执法取证难、治安和消防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都是“网约房”监管的难点。

  中天西城纪小区有房源1800多套,绝大部分是出租的,用于日租或短租的“网约房”占两至三成。

  拱墅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叶诚向本社记者介绍,在没有设置统一的租客服务中心之前,租客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联系房东,网上支付租金,然后凭房东提供的房锁密码入住,房东对租住人员真实身份、实际租住人数、租住目的等情况无法核实。

  该区祥符派出所副所长晋沛亮表示,警方曾对“中天西城纪”进行“集中排查”,共抓获卖淫嫖娼人员25人。

  从目前实际经营方式看,“网约房”大致分两种模式:一是线上挂牌提供房源,线下看房进行交易,这是绝大多数房屋中介普遍采取的经营方式,由于线下交易还是传统租房流程,对其线下工作进行安全监管尚在可控范围;另一种是线上提供房源,租客通过平台直接在线选房、电子支付、密码解锁、拎包入住,整个租房过程全部网上实现,房东和房客不直接面对面接触,此类“网约房”是管理的难点,存在诸多风险隐患。

  2017年7月,杭州一对新婚夫妻通过短租平台将婚房作为民宿出租发生的失窃案引起了社会关注。庆幸的是,警方抓捕了盗窃者并查获全部失窃物品。同年5月,中天西城纪小区的一名房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王先生报警称自己通过途家网租房平台出租的一套房子,被租客搬走了电视机和冰箱,损失3000元左右,后因租房过程中未履行实名登记导致无法追查。

  联合排查建立“黑名单”制度

  未来,“网约房”这一新兴业态还将随着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对于当前“网约房”存在的监管空白与难题,拱墅区探索出“一排二整三规范”举措,破解监管难题。

  “排”,就是大排查,警方联合有关部门与网上出租平台、房产中介及网络员一起摸排。

  拱墅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刘海青向本社记者表示,公安机关发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优势,梳理出有价值的信息100余条。

  同时,针对网上订房软件众多、出租信息变动频繁的特点,拱墅区流动人口办建立网上搜索排查的常态机制,落实专人对市场占有量较高的各大“网约房”开展关键字搜索,实时掌握平台发布房源的动态变化。

  拱墅区还充分发动街道派出所、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多方力量全面排查“网约房”底数,并将之作为“全科网格员”日常重点工作之一。

  “整”,指对网约房存在的治安、消防隐患加大整治力度。今年以来,拱墅区已处罚“网约房”房东242起。

  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一年内被约谈3次以上或被公安、消防、住建等行政机关处罚2次以上的“网约房”业主纳入“黑名单”管理。“黑名单”分别被通报给房管、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属地街道,对列入“黑名单”的经营者在该区发展新业务时予以重点关注,直至其整改到位。

  叶诚表示,还定期组织警力,对出租房屋比较集中且易滋生违法犯罪的酒店式公寓开展剖析式清查行动,查处隐藏在其中的涉黄“楼凤”等社会热点问题。今年以来,拱墅警方已查处酒店式公寓内的涉黄案件13起。

  “规范”,就是规范标准,拱墅区根据杭州市政府推广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工作要求,实行租房安全准入制。

  租客网上订房后,经过总台登记、身份验证、门禁把关等标准流程,实现入住人员身份全掌控。同时,制定了房东出租《五应当》《七不租》等相关制度,实行租房准入制,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具有安全隐患的房屋流入租赁市场。

  为了让租客及时了解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在租客办理入住登记时,由工作人员统一发放《温馨提醒》,告知其应尽义务和应享便利。同时,警方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全区所有“网约房”统一实行“二维码”管理,租客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录“杭州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自主完成流动人口信息报送,实现“零跑腿”。

  经过一系列整治,中天西城纪小区房东许先生向本社记者坦言:“之前房东们都怕如实登记会影响经营,现在他们都主动报名,只有规范经营,房东们才更有安全感。”原标题《杭州:探索破解“网约房”治理难题》

  版权声明:本文系《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作品,转载或整合请注明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