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爲浙江省網約房治理工作試點區域,杭州市拱墅區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爲目標,積極探索舉措破解網約房治理難題,實現對全區現有735處網約房的精準管理。

  杭州市拱墅區民警介紹“網約房”管理情況。 記者 湯瑜/攝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湯瑜 報道

  “感覺這裏安全、便捷,而且比住酒店划算,平攤下來我們一家每人每天住宿費不超過80元……”10月22日下午,帶家人來杭州旅遊的周先生一下火車就直奔杭州市拱墅區中天西城紀網約房服務大廳,在租客信息登記服務中心通過“刷臉”辦理了入住登記,然後用身份證刷開了酒店式公寓的房門。

  當天下午,不少記者跟隨周先生參觀了他預定的房間,50平方米的複式房,被隔爲上下三個房間,室內乾淨整潔,鍋碗瓢勺、電磁爐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這裏不僅可住宿,還可以做飯,很便利。”周先生表示,自己提前一週就在美團網預訂了房間。

  今年以來,作爲浙江省網約房治理工作試點區域,杭州市拱墅區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爲目標,積極探索舉措破解網約房治理難題,實現對全區現有735處網約房的精準管理。

  網約房遭遇諸多監管難題

  2017年,杭州市拱墅區30個城中村實現徵遷清零,大批商業綜合體、酒店式公寓等樓宇項目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各種經營業態的出租房屋大量出現。目前,全區實有人口80餘萬,其中流動人口42萬。全區登記在冊的出租房屋69546間,較2017年上升12.90%。

  藉着分享經濟的熱度,房東以網約出租降低房子的閒置率,增加個人收入;房客因性價比、個性化等需求,預訂網約房減少租金、中介費的付出,雙方受益。但部分“網約房”在網上實現全程交易,存在實名登記難、隱患排查難、執法取證難、治安和消防安全隱患大等問題,都是“網約房”監管的難點。

  中天西城紀小區有房源1800多套,絕大部分是出租的,用於日租或短租的“網約房”佔兩至三成。

  拱墅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葉誠向本社記者介紹,在沒有設置統一的租客服務中心之前,租客通過網絡平臺直接聯繫房東,網上支付租金,然後憑房東提供的房鎖密碼入住,房東對租住人員真實身份、實際租住人數、租住目的等情況無法覈實。

  該區祥符派出所副所長晉沛亮表示,警方曾對“中天西城紀”進行“集中排查”,共抓獲賣淫嫖娼人員25人。

  從目前實際經營方式看,“網約房”大致分兩種模式:一是線上掛牌提供房源,線下看房進行交易,這是絕大多數房屋中介普遍採取的經營方式,由於線下交易還是傳統租房流程,對其線下工作進行安全監管尚在可控範圍;另一種是線上提供房源,租客通過平臺直接在線選房、電子支付、密碼解鎖、拎包入住,整個租房過程全部網上實現,房東和房客不直接面對面接觸,此類“網約房”是管理的難點,存在諸多風險隱患。

  2017年7月,杭州一對新婚夫妻通過短租平臺將婚房作爲民宿出租發生的失竊案引起了社會關注。慶幸的是,警方抓捕了盜竊者並查獲全部失竊物品。同年5月,中天西城紀小區的一名房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王先生報警稱自己通過途家網租房平臺出租的一套房子,被租客搬走了電視機和冰箱,損失3000元左右,後因租房過程中未履行實名登記導致無法追查。

  聯合排查建立“黑名單”制度

  未來,“網約房”這一新興業態還將隨着互聯網時代迅猛發展,對於當前“網約房”存在的監管空白與難題,拱墅區探索出“一排二整三規範”舉措,破解監管難題。

  “排”,就是大排查,警方聯合有關部門與網上出租平臺、房產中介及網絡員一起摸排。

  拱墅區公安分局副局長劉海青向本社記者表示,公安機關發揮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優勢,梳理出有價值的信息100餘條。

  同時,針對網上訂房軟件衆多、出租信息變動頻繁的特點,拱墅區流動人口辦建立網上搜索排查的常態機制,落實專人對市場佔有量較高的各大“網約房”開展關鍵字搜索,實時掌握平臺發佈房源的動態變化。

  拱墅區還充分發動街道派出所、社區民警和網格員多方力量全面排查“網約房”底數,並將之作爲“全科網格員”日常重點工作之一。

  “整”,指對網約房存在的治安、消防隱患加大整治力度。今年以來,拱墅區已處罰“網約房”房東242起。

  同時,建立“黑名單”制度,將一年內被約談3次以上或被公安、消防、住建等行政機關處罰2次以上的“網約房”業主納入“黑名單”管理。“黑名單”分別被通報給房管、市場監管部門以及屬地街道,對列入“黑名單”的經營者在該區發展新業務時予以重點關注,直至其整改到位。

  葉誠表示,還定期組織警力,對出租房屋比較集中且易滋生違法犯罪的酒店式公寓開展剖析式清查行動,查處隱藏在其中的涉黃“樓鳳”等社會熱點問題。今年以來,拱墅警方已查處酒店式公寓內的涉黃案件13起。

  “規範”,就是規範標準,拱墅區根據杭州市政府推廣出租房屋“旅館式管理”工作要求,實行租房安全准入制。

  租客網上訂房後,經過總檯登記、身份驗證、門禁把關等標準流程,實現入住人員身份全掌控。同時,制定了房東出租《五應當》《七不租》等相關制度,實行租房准入制,從源頭上儘可能減少具有安全隱患的房屋流入租賃市場。

  爲了讓租客及時瞭解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在租客辦理入住登記時,由工作人員統一發放《溫馨提醒》,告知其應盡義務和應享便利。同時,警方充分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對全區所有“網約房”統一實行“二維碼”管理,租客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登錄“杭州市居住證服務平臺”,自主完成流動人口信息報送,實現“零跑腿”。

  經過一系列整治,中天西城紀小區房東許先生向本社記者坦言:“之前房東們都怕如實登記會影響經營,現在他們都主動報名,只有規範經營,房東們才更有安全感。”原標題《杭州:探索破解“網約房”治理難題》

  版權聲明:本文系《民主與法制時報》原創作品,轉載或整合請註明來源,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