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悉,机器人租赁已成长为RaaS服务中增速最大的业务版块,通过设备代运营或者智能仓储服务的方式运营超过30万平米的仓库,并打造了一个数千台机器人的共享网络,不仅提供货到人拣选、分拣解决方案,还能包揽仓库运营和管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仓储智能升级服务,以帮助客户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可靠高效的仓储物流服务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抓住商业机会。让企业对物流机器人的态度“从‘可有可无’变为‘非你不可’”是大部分物流机器人公司开展租赁服务从而让机器人行业能够广泛被市场所接纳的热切期望。

近年来,以各类AGV、Kiva机器人等为代表的物流机器人,凭借在柔性自动化方面的突出优势受到青睐,市场需求快速上升,行业一路高歌猛进,物流机器人租赁服务也随之出现。但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目前机器人租赁尚属小范围试水阶段,行业对该模式的看法存在差异,其发展前景或将在物流机器人市场真正爆发之后逐渐明朗。

物流机器人租赁市场尚未成熟

基于市场的强大需求,加上政策的利好以及资本的助推,智能物流机器人的巨大市场潜力被普遍看好,行业涌现出一大批新兴企业。但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同质化的日趋严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为抢占先机,扩大市场份额,纷纷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以谋求更好的发展。而对于用户来说,由于物流机器人系统前期投入较高、加上对物流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了解尚不充分,所以仍有很多企业持观望态度。在企业自身发展和用户需求多种因素影响之下,物流机器人租赁应运而生。

一、物流机器人租赁主要模式

英国市场咨询公司ABI Research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5万个仓库,部署逾400万台商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市场空间不难想象。

物流机器人租赁通过将购买设备需要的一次性大量成本投入变为分期支付,无疑减少了资本占用,降低了物流机器人的使用门槛。特别是对于电商、零售等由于消费升级迫切需要提高物流效率的行业来说,物流机器人租赁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诸如“双11”“618”等电商节日促销下,企业的业务量巨幅增长,通过租赁物流机器人等方式可以提升仓库的运行效率、应对订单峰值。

据上海欧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世宏总结,目前物流机器人租赁的运营主体或模式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叉车租赁商增加租赁资产类别,增加物流机器人等产品的租赁,由叉车租赁的服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类,面向大型项目的纯租赁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销售模式的延伸,通常由融资租赁公司考察项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后提供机器人租赁服务。

第三类,RaaS(Robot-as-a-Service,机器人即服务),把机器人产品变成仓储运营。在该模式下,所有的物流机器人产品需要重新打磨,实现标准化、可移动部署以及IoT管控配置,通常由第三方负责解决租赁资产的购置资金,提供技术维护和运营,开展按照流量或者年度合约的收费模式。

第四类,搭建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整体物流设备设施应用场景,向社会众多客户开放并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按照流量收费。

其中,RaaS是目前我国物流机器人租赁的代表模式之一。RaaS是一种创新的机器人应用模式,企业无需购买机器人软硬件设备,而是通过互联网向供应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并按定购的服务量和服务时间支付费用。这种模式可以帮助资金与人力相对匮乏的小型企业提高效益。

二、物流机器人租赁代表实践:RaaS

物流机器人租赁市场尚未成熟

根据ABI Research的研究预测,到2026年,全球将有130万台机器人以RaaS方式被安装与应用,这一市场将产生340亿美元的收入。目前,RaaS的市场规模正在全球迅速扩大,Locus、InVia、RightHand等欧洲机器人公司,以及中国的极智嘉均开展了RaaS服务。

极智嘉于2018年率先推出该服务,包括机器人设备租赁、运营服务和仓配一体化业务。据悉,机器人租赁已成长为RaaS服务中增速最大的业务版块,通过设备代运营或者智能仓储服务的方式运营超过30万平米的仓库,并打造了一个数千台机器人的共享网络,不仅提供货到人拣选、分拣解决方案,还能包揽仓库运营和管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仓储智能升级服务,以帮助客户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可靠高效的仓储物流服务能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抓住商业机会。

谈及推出RaaS服务的初衷,极智嘉表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发现客户对于物流机器人和智能仓储的理解程度和项目经验参差不齐。有些巨头企业拥有完整的智能仓储项目规划,落地经验丰富,对于物流机器人的认识十分充分,机器人租赁成为其布局智能仓储的一个灵活选择;然而,还有很多企业初次接触智能仓储,项目经验不足,仓储智能升级的整体规划尚未到位。比起机器人租赁,他们更迫切地需要“智能仓储一体化”的服务。面对这种需求,RaaS服务更具优势。

目前,极智嘉的RaaS服务已经在众多客户的不同场景中得以应用,并得到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例如,2019“双11”期间,极智嘉通过机器人租赁方式,帮助客户临时扩充智能仓以应对“双11”的高峰订单。极智嘉表示,该模式在电商、服装、美妆、母婴等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租赁模式的“柔性”优势让更多企业接触到物流机器人,并从中逐渐了解其优势。让企业对物流机器人的态度“从‘可有可无’变为‘非你不可’”是大部分物流机器人公司开展租赁服务从而让机器人行业能够广泛被市场所接纳的热切期望。

三、物流机器人租赁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尽管物流机器人租赁这种“以租代售”的创新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灵活的缓冲或机器人试用的机会,可以有效帮助客户减少初始投资、降低入局门槛、减少整体运营成本。但是国内市场上只有少量物流机器人企业进行小范围试水。对于物流机器人租赁未来的发展,行业观点并非一致。其中,苏州罗伯特木牛流马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平的分析颇具代表性。

物流机器人租赁市场尚未成熟

他认为,企业在开展租赁服务时,首先要明确租赁的概念,普通设备租赁与融资租赁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本专题另一篇文章中有详细区分,本文不再赘述)。其次,租赁服务一方面是基于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则需要产品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尽管物流设备租赁在欧洲市场非常成熟,销售额占比很高,但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了市场需求,此其一。其二,欧洲市场银行借贷利息很低,为租赁模式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反观国内市场,从需求来看,目前物流机器人市场还远没有到达爆发期,换言之,市场体量不够庞大,用户对租赁的需求不够迫切;另外,融资租赁资本是设备租赁商的主 要资金来源,通过实物抵押省去了诸多管控和资信等限制,但由于银行利息较高,设备租赁利润水平低,整体租赁成本太高; 加之目前行业所处的整个经济大环境形势严峻,物流机器人行业目前并不具备开展租赁服务的最佳时机。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物流机器人是否适合租赁还有待商榷。“物流机器人要达到更高的效率,必须与客户的生产工艺及作业流程相协调匹配,机器人硬件的租赁容易实现,如何把软件、把人的劳动租出去才是重点。”换句话说,物流机器人并非一个标准品。这与新松、未来机器人等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观点不谋而合。物流机器人要部署到客户现场,离不开软件系统以及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当客户的工艺发生变化时或者提出新的要求时,机器人也需要重新调整和部署。

而对于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称之为好的租赁产品,刘世宏总结了几个具体的条件。包括:产品设备通用性强、产品具备金融属性、具备一定的体量承载金融资金、产品生命周期稳定保值能力强、资产安全风险可控、客户稳定或退租转嫁能力强、市场上有一定运营能力。对于物流机器人来说,提升物流机器人系统的易用性和易部署性,使AGV能快速部署,方便集成商、合作伙伴、客户等可自行调试机器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普遍观点认为,技术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短时间内难以突破。

不难想象,一方面在面对用户企业一次性投资的资金压力大,业务发展不稳定、产品设备更新时间短;另一方面,物流机器人行业面临发展瓶颈,设备销售难度大、需要大幅度增加营业额等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物流机器人租赁是一个自然而然出现的思路。但是王平等人均建议,物流机器人企业更应该回归产品,使产品更加稳定、耐用,可靠性更强,性价比更高。通过不断的产品升级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将脚步向更远处探索,寻找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据悉,木牛流马正通过产品升级及品类延伸,以及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寻求合作伙伴等方式谋求更大的发展,打破“天花板”。

四、结语

面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带来的压力,物流机器人作为智能仓储的代表性设备,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这也为机器人租赁市场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只有当物流机器人市场真正爆发之后,物流机器人租赁的前景才会更加明朗。而如何让更多企业充分了解物流机器人、愿意尝试机器人租赁,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