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供应链企业也开始探索这方面的服务以支持相关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我国跨境电商产业通过海外仓和保税仓进行运作的模式完全可以移植到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服务中去。目前,已有国内供应链管理企业通过建立寄售维修型保税物流中心,开展工业品B2B跨境供应链服务,为终端客户提供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VMI)、寄售管理库存服务(CMI)、采购执行服务(代购模式,P2P)和分销执行服务(代销模式,O2C)等,进而帮助制造企业实现零备件需求的快速响应与高效满足。

跨境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我国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也开始借鉴其中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开始创造性打造我国制造业的“跨境供应链和物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很多复杂的制造业(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造就了一个个全球性的供应链体系。然而,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创新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或将发生改变甚至颠覆。

我国应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契机升级制造业,必然也需要打造全新的全球(跨境)制造业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近几年,跨境贸易(包括跨境电商)带来了全新的供应链和物流运作,国内称之为“跨境供应链”。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也开始借鉴其中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开始创造性打造我国制造业的“跨境供应链和物流”。

新形势下我国先进制造业全球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建设

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成长

自改革开放始,我国制造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嵌入跨国公司的工序分工体系,初步接触到了全球供应链体系。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制造企业逐步走向产业链中高端,现在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之配套的高端服务业。新兴的供应链管理行业正是在国际分工不断细化、信息管理技术日渐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我国供应链和物流服务行业的升级发展,成为制造业进步的标准之一。

在供应链服务领域,以“英迈国际”、“香港利丰”等为代表的国际供应链管理企业,长期为各领域的大型跨国公司提供生产配套服务,并探索出了相对成熟的业务模式。我国国内的供应链管理行业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也有一批供应链服务企业(如“怡亚通”)开始开展“采购和分销执行服务”等供应链服务。

借鉴跨境电商,发展供应链创新服务

先进设备进口一直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与先进设备配套的零备件和相关耗材,则成为影响设备使用效率和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各种数据”,按照进口商品货值排名排序,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集成电路高居前三位,原油排名第四。这充分说明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有业内专家表示,面对变化日新月异的制造产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复杂的先进制造业更加强调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协同,使产业链上每个企业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链上达到共赢效果。

例如,在先进设备的备件管理上,传统的运作模式是:采购商需要购入一定数量的运维零备件。但是受采购的成本约束,购入零备件的品规和数量往往有限。(先进的制造设备,如机床,一般结构十分复杂,零部件有时甚至达到上万种,不可能所有零部件都采购备件。)但是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如果采购的备件不包含损害的零部件,设备还是要长时间停机,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伴随着进口设备的更新换代,大量没有使用的库存零备件最终只能作为财务坏账处理,造成巨大浪费。

例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零配件采购对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投资的70%或以上都用在购买设备,每条生产线有几十台设备,每台设备约有5000种左右的零件。对于投资动辄十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半导体晶圆和平板显示生产线,维持生产线正常运作所需的零部件必须及时抵达生产现场,才能保证半导体和平板显示生产厂的高产出与低运作成本。有业内人士透露:“月产能5万片的晶圆生产厂,每小时的产出价值在5万美元左右,一次备件供应问题影响生产线的运作,损失就在数百万美元。”

针对这些复杂的制造产业,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通过建立跨区域支持型的零备件集散中心来解决零备件问题。这些大型跨国公司设置的区域零备件集散中心充分借鉴了跨境贸易中的保税仓模式,整个集散中心置于保税仓内运营。这样能充分利用保税仓的优惠政策,在备件存储期间免去各种关税,只在产生订单才为维修必需的零备件缴税。这样极大降低了存储零备件的资金成本。而在零备件的订单响应、配送等环节都充分借鉴了跨境电商快速响应的运营模式,最大程度满足生产企业快速维修设备的需求。

目前,我国供应链企业也开始探索这方面的服务以支持相关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我国跨境电商产业通过海外仓和保税仓进行运作的模式完全可以移植到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服务中去。目前,已有国内供应链管理企业通过建立寄售维修型保税物流中心,开展工业品B2B跨境供应链服务,为终端客户提供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VMI)、寄售管理库存服务(CMI)、采购执行服务(代购模式,P2P)和分销执行服务(代销模式,O2C)等,进而帮助制造企业实现零备件需求的快速响应与高效满足。

在具体运营中,供应链服务企业可以为产业链后端的生产企业提供生产设备24小时运维保障和服务技术工程师,为MRO运维产品保修期内的调换,保修期外寄售、代购和代销等业务提供跨境贸易、通关、物流、融资服务,包括商务执行、物流执行、能力执行、资金结算执行、信息处理执行等服务项目。

据该领域的一位专家介绍,公共寄售维修型保税仓库在零备件进口流程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是一个便捷的物流服务运作平台。“每个客户(使用单位)都可以在保税仓库服务商(经常单位)的名义下开立独立海关账册,进行申请注册并享受保税仓提供的特殊服务。”

制造业供应链与跨境供应链协同化、一体化趋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制造业在谈论供应链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上下游,即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推进,制造业供应链和物流服务也必须进入新的时代,协同、互通、生态、平台将成为行业的主要特征。要实现物流4.0,需要全程的供应链协同。从前端的供应网络到中间的计划与生产,再到后端的分销网络,都不再是独立存在的,这些网络高效协作的同时,还在不断向两端延伸。而产业链条涉及全球的先进制造业,其供应链和物流的系统必然要在全球范围进行协调,高效的跨境供应链和物流运作的能力不可或缺。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因为互联网平台是无国界的,在这个基础上,制造业供应链协可以在全球范围进行信息的高效协同。

但是,在物流运作上,就必然要涉及跨境操作。要做到高效的物流跨境运作,首先要选好供应链和物流服务商。如果一家服务商的运营体系和网络能够覆盖业务涉及到的多个国家是最好的,这样能够尽量减少对接环节,提升运作效率。在具体的物流运作中,要尽量采取最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由此可带来更高的运作效率。自动化物流装备的应用可以说是实现智慧供应链的重要的一环。不少厂商都加大了研发力度,产品不断地创新,能够满足企业越来越多的业务需求,如协作机器人、AGV小车等。随着这些装备技术的完善、功能的创新、成本的降低,制造企业也更愿意去购入设备,特别实在家电、装配、电子、汽车、医药等行业。在先进的制造业里,制造过程自动化与物流运作自动化逐渐融合对接,同步发展。《中国制造2025》中就着重提到两化融合,提到要真正做到“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供应链协同的水平也必须相应大幅度提升。

制造业供应链借鉴跨境供应链需要先进的信息系统

由于要服务生产环节遍及多个国家的先进制造业,相关供应链服务内容又十分繁杂,因此供应链服务企业必须要打造一套先进的信息系统以支持跨境的运作和管理能力。如进口设备售后服务的产品包括标准件、专用件、润滑油、工具等,种类繁多;其次,相关的物流服务方式可能涉及海运、空运、陆运、快递、包裹、随身物品等多种方式;根据服务条款还分保修期内核保修期外;除了常用的一般贸易,还有保税仓货物、其他进口免费、无代价抵偿、保税间货物、修理物品、进(出)境维修、退运货物等多种海关贸易方式;很多商品涉及3C、能效、两用物项等监管证件,其通关物流还会涉及各种不同角色的服务商(货代、贸易代理、保税仓库、配送等)和政府监管部门(海关、国检、外汇、国税、商务等),通关流程复杂,单证缺乏标准、无纸化程度低。这些都需要高效的信息系统加以支持。这个信息系统必然要以跨境供应链云服务平台为基础,整合门户网站、订单执行系统、24小时呼叫中心和移动应用APP等,集成为线上平台,再连接物流运作实体单位,形成高效互动的协作体系。

制造业跨境供应链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先进制造企业的运作涉及多国多地,其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也必须要符合国际化的管理要求,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目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我国制造业和相关的供应链产业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构建“一带一路”产业带的过程也是我国制造业从全球供应链低端转向中高端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要从代工、贴牌、加工贸易转型成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自主的品牌,自主的营销渠道的高端制造业。同时,这也是我国供应链和物流服务商提升服务能力,拓展物流渠道的重大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