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拿自己與巴菲特各個年齡時的財富水平比一下,看差距如何?論財富,你相當於幾歲的巴菲特?自己實際幾歲? 13歲:5000美元 (以下單位都是美元) 19歲:1萬 21歲:2萬 26歲:14萬 30歲:100萬 35歲:700萬 39歲:2500萬 44歲:1900萬(回撤了!) 47歲:6700萬 52歲:3.76億 56歲:14億 59歲:38億 66歲:170億 72歲:360億 83歲:585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股神巴菲特是如何從5000美元賺到585億美元的。讓我們多角度去了解下這位財富帝國的締造者,奧馬哈先知--沃倫-巴菲特。

11歲第一次炒股,26歲成了合夥公司

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鍾情於股票和數字遠超家族中任何人。

他五歲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後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

1941年,日本轟炸珍珠港同一年,巴菲特買入人生第一隻股票;1946年,16歲掘金彈子機防止在理髮店,按小時收費,和店老闆五五分成;1956年,26歲成立巴菲特合夥公司;1969年,39歲在經濟危機前解散合夥公司,早已躋身千萬富翁。

芭菲特在20歲師從格雷厄姆,本傑明-格雷厄姆是美國經濟學及和投資思想家,爲“現代證券分析之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他不僅是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股神摩拜爲其一生的“精神導師”。

投資是一場人性的博弈,面對着真金白銀的投入,人們總會深思熟慮、理性決策,但實際情況真能如此嗎?

爲什麼許多人常常發現自己手裏,好票拿不住,爛票一大把?

爲什麼面對紛繁複雜的資本市場,人們總感覺患得患失,無所適從?

爲什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們,在資本市場中會馬失前蹄?

高手和“傻瓜”相提並論,似平不可思議,相互矛盾。

美國有部電影叫《阿甘正傳》,描寫一位有點憨傻的男人在現實世界中總是取勝的故事。故事雖有一些荒誕,但它向我們說明,在這個人人都聰明的世界上,智性並不一定總能取勝,而混飩的思維反而高出一籌。從這個意義上說,炒股高手並不是真正的“傻瓜”,而是超越了一般的智性層面,昇華爲更高級的混沌層面的智慧者而已。

在股市炒作中,化智性爲混沌,實際上就是把認識股市和認識人性的各種繁雜的智性,轉化成更高一級的真理,把握相對中的絕對,有限中的無限,有條件中的無條件。被轉化成混沌的智性,往往更靠理性的整體性直覺,和對股市的“醒悟”來認識股市的。它是一種更直觀,更整體性的智慧,超越了普通股民的智性,因而,總能使自己對股市的認識和判斷能力,超過普通投資者。

說起高手的混沌和“醒悟”,其實並不是什麼玄妙、神祕的東西,更不是迷信或高不可攀的思維狀態。我們知道,藝術家的頓悟、科學家的靈感,以及哲學、宗教經驗中,都有這樣的體驗,雖說名稱各不相同,但其機理是一致的。都能從具體、有形、無序的客觀現實裏面,直接抽出其根本的筋脈,直達事物的內核。

股市中有“搏傻”一說。股市與賭場的區別在於,後者全憑運氣和膽量,而前者基於理性分析。但股市畢竟也有投機的一面,在具有一定投機性質的股市裏,有時全憑理性分析也是不全面的。百分之百地依據理性分析,有時會抑制自己的靈感,而這種靈感常常又是從理性分析中得來的。這聽起來有些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因爲理性會有多個不同的層面,有些層面會滋長着正確的靈感,而另一些層面又會抑制它。因此,過於理性,會使投資者在市場中畏手畏腳,裹足不前,對靈感都會左顧右盼,以至喪失機會。所謂“搏傻”,其實並不是盲目地下單,對自己的行爲不負責任,它恰恰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礎上的行爲,是對理性的一種肯定和超越,因爲如果只有理性,就永遠不會行動,股市是有風險的,理性就會告訴我們,什麼都不能買。因此,從這個意義說,搏殺是理性付之實施的有效外延。他們之間並不矛盾。搏傻並不傻。

所以股市高手的“傻”並不是無知懵懂的傻,而是基於理性的混沌思維的行動方式。

對股指底部和頂部的判斷,以及各種形態的平臺整理後突破的方向,技術指標是真是假,技術圖形是可靠還是騙錢,傳聞消息和信息可能蘊藏的含義,管理層可能出臺的調控政策,主力操作的意願等等,很多都似是而非,似有似無,對於這麼多因素構成的綜合作用的判斷,僅憑理性分析還是不夠的,往往在關鍵的方向取捨上,還要依靠整個腦力系統混沌運行所產生的直觀或頓悟,用新一層的境界超越一般智性,在股市中,這類高手是少數、但這個境界應是每一個投資者追求的目標之所在。

搏傻的前提是,市場上還有大量比你更傻的人買你的股票。因此搏傻並不拘泥於某一種具體的操作方法,有時股價越升越去“傻”買;有時又是越跌越買;有時是越升越賣,有時是越跌越賣。其關鍵還是抓住了市場的本質。比如有時爲什麼要越升越買呢?因爲有時可能會有新的炒股思路在股市中出現了,並還未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識,因此其上漲前途是有潛力的。有時又爲什麼要越跌越買呢?因爲可能判斷出底部近在眼前或主力砸盤吸貨的質。與此相反,也可類推。因此搏傻並不是盲目,而是基於理性分析的勇敢行爲。高手也是勇敢的。

股市投資關鍵在於控制,它應該包含以下四個層次的內涵:

1、控制你的情緒

大凡進場操作的交易者,大都是受到利益的驅使,在面對花花綠綠的盤面、面對價格漲跌的誘惑和麪對資金的盈虧得失時,沒有情緒上的波動,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交易決定經常會受到諸如恐懼、希望、貪婪、憤怒和後悔等常見情緒的影響,使交易者失去理智,丟失法度,變得患得患失,變得神經過敏,變得寢食難安!難以把握好自己情緒的投資者總是會陷入一次又一次的衝動,或無視於風險,或絕望於機會,讓情緒一次次代替理性來主宰投資,最終無法逃脫失敗的魔爪。

一個成熟的交易者應該是一臺冷靜和理性的決策機器,他不會讓情緒和情感左右影響其交易決策,他能夠理智而客觀地對待市場的波動和操作!不以漲狂,不以跌懼,喜不得意忘形,怒不暴跳如雷,哀不悲痛欲絕,懼不驚慌失措;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一段話:“成功的投資不需要卓越的智商、不尋常的商業契機和內部消息,需要的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做投資決定的架構,並且不要把個人的情緒帶到這架構裏。”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說過同樣的警句:“無法控制情緒的人不會從投資中獲利!

2、控制你的資金

關於資金管理的話題,可能已是老生常談了,但在操作中,真正能不折不扣地按照自己固有的紀律與原則執行的交易者,爲數應該不會太多。事實上,爆倉的人幾乎都知道重倉對賭的風險所在,但到了交易操作時,那種貪婪的慾火恨不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押上,來搏去偶爾的僥倖大賺!這種心理源於人性的貪婪,源於那種惟恐失去機會、惟恐賺錢不能達到最大的限度的貪慾!朋友們,如果當你不幸把重倉對賭養成習慣,我真的很爲你擔心,因爲等待你的投機命運的最終結局,可能已不會是你最初幻想中的模樣!那我們誰也不情願的噩夢可能已悄然來臨!

對資金管理的理解,只能通過你本人刻骨銘心的傷痛與失敗來不斷獲得,別人的說教代替不了這個過程!

3、控制你的節奏

交易不是勤勞致富,它不是需要每時每刻都必須做的。許多不很成熟的交易者多完了就空,空完了就多,彷彿一閒下來,就失去了做交易的滋味,並且他們確實也閒不下來-----只要他的帳戶上還有點資金;他們只要看到市場的點滴風吹草動,就忙不跌地按照自己的臆想毫無章法地進場操作。炒單可以,但你必須有自己的模式,有成熟的盤感,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紀律,最好還要手續費不要太高。但我建議,除了部分有多年交易經驗的經紀人爲給自己賺點手續費以外,其餘的交易者最好能選擇更好的操作模式。

另外,趨勢交易者的出入局點也很關鍵,並不是趨勢中隨便什麼位置都可以進場或者獲利出局的,對行情的評估和判別以及駕馭行情的節奏是一門學問,你如果在交易中經常地諮詢別人怎麼看待市場,或者對自己的持倉始終惴惴不安,或者不斷地踏錯市場的節拍,那麼我可以很清楚地斷定,你還必須在這些基本功上再做研究!

4、控制你的虧損

交易者進入市場,是爲勝而來的,是爲贏利而來的,我也希望你能掙錢,並且希望你能掙大錢。但這個市場不是印錢的機器,它不能生產金錢,它只是你我他之間的資金進行流動,現在很明白了,有掙錢的就有賠錢的!當虧損成爲我們不幸的現實時,怎麼辦?

控制你的虧損!控制你虧損的幅度!控制你虧損的頻率!很多交易者面對交易的損失進行,要麼手足無措,要麼聽天由命,要麼心存僥倖,到頭來,多次的虧損或大幅度的虧損,給交易者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的喪失,更重要的是自信心的喪失!自信是在這個市場中掙大錢的心理基礎,你失去了這個基礎,在這個市場中,也就只能任由無情的市場宰割了!

進場之前必須設好止損,並在操作過程中忠誠地執行!你對操作紀律的忠誠執行,就是對你自己的忠誠!這與賺賠無關,與你的操作方法無關,與你的智商無關,只與你的執行有關!對了,還與你的投機命運息息相關!

關於控制的話題,我就不想再深入了,但你本人必須得深入思考!因爲-----對交易的控制,就是對你自己投機命運的控制!投機之要或在於:得時,乘勢。得在時,不在爭;機會大小在勢,能否賺到大錢要看勢有多大,勢大機會就大。

其實很多東西包括投資的大道理,都是“正確的廢話”,但大多數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爲只看到了“廢話”就直接藐視了“正確”。什麼不廢呢?真正的專業大部頭書籍,各種枯燥的數學模型、抽象理論和艱苦的學習過程,又有幾個人看呢?可妙就妙在,你看過學過知道深淺後,那些大道理再看就既正確又不廢話了。沒這個修養打底,人家千錘百煉出來的東西看着也是廢話一籮筐。

順勢而爲與逆向思維看起來是一個矛盾體,實際上是不同的決策層次。順勢是長期戰略層面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大方向上決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要堅定的站在大勢所趨一邊。但首先不同行業的勢節奏往往不同,其次即便方向確定其演繹過程也常有劇烈波動。所以逆向思維是在戰術層面選擇聰明的時機來介入某個“勢”,規避過熱買入低估,用更好的賠率參與到具有高確定性的未來中。

波動不應該作爲管理目標,但風險一定是核心管理目標。而事實往往是,聰明的管理了風險後淨值很少會大起大落(以年度計)。所以簡單的談熨平波動自然是不智,但動輒說波動完全不可控也不能控,大約也是風險管理能力差的藉口。被逼到絕地再獲勝是個好故事,但這種淨值曲線並不是複利的好踐行者。因爲這種特質拉長了時間看,大概率還會有下一次面臨絕境,但誰能肯定每次都有逢生的運氣呢?

真正嚴肅的投資是以必贏爲目標的。而且是要在假設自己只是個普通人並且一定會犯錯的前提下,還能大概率的贏。如果稍微幸運一點,就不但能贏還可大勝。理解這看似矛盾的話背後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就算是投資開竅了。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致命缺點,那麼要麼期待一輩子別碰到觸發它的環境,要麼希望儘早喫點苦頭讓它真正暴露在自己面前。在投資的世界裏,只要做得足夠長,那前一種期待就是幻想。所以要麼儘早通過挫折洞悉自己的罩門並老老實實守一輩子(所以我才說要職業投資最好是在熊市裏),要麼見好就收及早離去。

筆者微信: Q30063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