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作爲重要的社會文明標識,在脫貧攻堅戰中有着獨特優勢。近年來,省體育局開創體育扶貧新模式,通過多種模式和途徑聚焦脫貧攻堅,探索精準扶貧的“體育路徑”,嘗試不斷打出組合拳,力求做到既多方合力、又精準發力,強健了體魄、鼓舞了人心,拉動了經濟,讓脫貧攻堅之路越走越寬廣。

體育設施助脫貧

體育設施猶如一條紐帶,在給羣衆帶來健康體魄的同時,助力脫貧攻堅,發揮着不小的社會效益。

47歲的馬成元是化隆回族自治縣東灘一村的村民,他閒暇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打籃球。馬成元說,以前籃球場所在的位置是一片泥濘空地,現在建成了籃球場和健身場地。

馬成元告訴記者,以前他對健身沒有太多瞭解,但隨着年齡增長,他越來越意識到健身的重要性。雖然他沒有豐厚的收入,每天要起早貪黑地工作,但只要有空,他一定會堅持健身。他認爲,掙錢的同時讓自己身體健康纔是最要緊的。

不少羣衆表示,現在不缺喫不缺穿,就怕得病進醫院,雖然大病醫保由國家兜底,但身體不好不僅影響務工耽誤掙錢,更容易讓整個家庭返貧。因此,運動健身成爲不少農村羣衆的追求。

近幾年,省體育局在穩步推進精準扶貧的同時突出體育特色,重視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配備。在許多地方,體育場地和器材成爲村民休閒鍛鍊的重要保障,不少羣衆的生活方式從飯後看電視打牌變爲運動健身。

截至目前,青海省所有鄉鎮、村、社區都配置了體育健身器械,實現了鄉鎮、村、社區、寺院健身工程基本覆蓋,五級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據瞭解,農牧民健身工程作爲青海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省體育局黨組高度重視。今年,農牧民健身工程實施項目共計2574個,投入資金1.18億元,爲農牧民羣衆帶去了實惠、便捷和快樂。

脫貧致富不僅是生活水平的改善,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在助力羣衆脫貧的同時,不應忽視體育扶貧、健康脫貧。讓體育成爲健康生活方式引領者,通過鍛鍊,強身健體,將防治疾病的關口前移,大大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充分踐行了“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理念。

健身活動聚人心

在大多數人眼中,體育運動與農村農民似乎很難緊密聯繫在一起。事實上,體育無處不在,體育的力量感染着每一個人。運動員的體育精神不僅給人們帶來榮耀時刻,體育運動的親身經歷者更能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力量。

省體育局與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白莊鎮下白莊村、塘洛尕村等結爲扶貧聯點單位。而循化被稱爲“籃球之鄉”,省體育局在扶貧工作中,突出體育特色,每次下鄉,體育局的黨員幹部都會與當地羣衆舉辦一場籃球友誼賽。

不僅如此,體育科研單位的同志還根據不同人羣的體質狀況、力量、骨密度、平衡力、手眼協調、心肺功能等情況“對症下藥”,爲100多名羣衆開出“運動處方”,引導他們科學健身養生。豐富多彩的體育賽事活動提振了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鄉村生活面貌和羣衆精神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

“靠體育聚人心、促扶貧,效果可不賴。”對於這一點,化隆回族自治縣石大倉鄉沙讓村的村幹部深有感觸。

今年3月初,幾經醞釀研討,這個貧困村決定申請舉辦籃球賽,因爲籃球是村民們最爲喜愛的體育運動。村幹部希望通過籃球賽給村民帶來奮力拼搏、衆志成城、嚮往榮譽的體育精神,同時對外展現沙讓村新面貌、新精神。籃球賽的主題爲“放飛鄉村振興夢想,點燃拼搏進取精神”。

爲了辦好比賽,男村民每天一起打掃路面,懸掛橫幅和宣傳標語,還畫出了籃球場地線。婦女們一起準備比賽期間的伙食。一些在外地開飯館的老闆自發地給比賽出贊助費,還有出門在外做生意、工作的人,專程趕回來參與村裏的這件大好事。

2018年4月9日,平日裏安靜的村子如同過節一般熱鬧,全村上下精心籌備了一個月的籃球賽開始了。比賽場上,村民們爲自己村的隊員們加油助威。許多村民都說,這一次籃球賽,讓沙讓村村民空前團結。憑藉籃球賽這個載體,體育的正能量輻射到了村莊的各個角落,釋放出強大的精神凝聚力。

正如一些村幹部所說的那樣,開展體育活動能激發村民的積極性和進取心,有時一場比賽打下來,常常就會化解矛盾、握手言和。體育扶貧就像“雙面膠”,一面促團結,一面鼓鬥志,改變了鄉村風貌。

如今,青海省農牧民籃球賽、青海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大型賽事成爲了廣大農牧民最爲期盼和喜愛的體育賽事,籃球賽、射箭賽、農牧民運動會等賽事活動在村與村、鄉鎮之間廣泛開展。通過各類體育活動的開展,提高了羣衆的體育健身意識,豐富了農村體育文化生活,倡導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了各民族團結和睦,村子裏呈現出團結和氣的和諧景象。

賽事拉動產業發展

隨着《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等激勵政策出臺,各地舉辦體育賽事、發展體育休閒旅遊蔚然成風。很多貧困地區經濟落後,但恰恰保留了原生態,以體育理念重新定位,自然條件的劣勢變優勢,蹚出了一條脫貧的新路。

今年8月19日,我省首屆小南川鄉村穿越賽在湟中縣田家寨鎮窯洞村舉行。窯洞村作爲一個貧困村,在這裏舉辦鄉村穿越活動,無疑是對當地農村文化和農村旅遊的一次大力推介,也是一次精準的體育扶貧。

賽事舉辦地瑞泰山莊是一個以體育休閒健身、鄉村旅遊觀光、設施農業爲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佔地總面積2000餘畝,充分利用原生態的自然條件,形成“可覽、可遊、可居”的環境景觀。

瑞泰山莊負責人說:“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作爲企業積極投入鄉村建設,融入國家戰略,開發小南川景區,爲解決當地三農問題作出了積極貢獻,而舉辦此次賽事就是我們積極推進窯洞村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體現。”

在循化,省體育局圍繞當地資源稟賦,着力打造國際搶渡黃河極限賽、國際籃球爭霸賽等賽事,搶渡賽、籃球賽已經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地域特色的區域性國際體育賽事,聚集了人氣,促進了消費,拉動民族地區的經濟。

門源回族自治縣崗什卡雪山每年都會舉辦國際滑雪登山大師賽。比賽期間,賽事裝備及物資需要從過渡營地運往大本營。由於路段全是險峻的山路,馬隊承擔起了運送任務。運貨的路上充滿艱辛,海拔高、路面複雜、每匹馬馱的貨物重達120多斤。當地農民承擔起運送物資的任務,一個來回能掙幾百元。很多農民還在附近開了農家樂,吸引世界各地的登山滑雪愛好者,生意紅火。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很多羣衆依託特色體育產業在家門口創收。海北州西海鎮的達玉自行車騎行基地位於美麗的金銀灘草原,在環青海湖地區有5個騎行驛站,在環湖賽的帶動下,目前該基地依託騎行驛站搞起環湖特色文化遊。基地負責人洛桑尖措說,每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年收入過千萬元,並吸納當地200多名貧困家庭人口實現就業,賽事帶動旅遊等產業,讓貧困羣體擁有更多在家門口就業、創業的機會,很多當地羣衆嚐到了體育賽事發展帶來的甜頭。

扶貧要講究精準。也就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優勢,找到脫貧致富的關鍵。省體育局利用我省的山川、河湖、人文資源,扶持貧困地區因地制宜開發特色體育賽事、活動,增強貧困地區自身的“造血”功能,將扶貧工作落到實地,以賽事活動帶動貧困鄉村,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鄉村建設、脫貧致富,發揮特色賽事“促一方發展,富一方百姓”的重要作用,拓寬了體育扶貧新渠道。

健身器材進村

鄉村賽事吸引人氣

你爭我奪

鄉間活動吸引了大批城裏人 圖片均爲資料圖

作者:李佔軼 來源:西海都市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