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12月,和平區新興南里社區的幾位“90後”社工發揮自身特長,幫助指導社區中老年人用智能手機微信繳納電費等便捷繳費方式,方便居民的同時也有效預防了電信詐騙的發生。 本報記者 吳迪 攝

2 2010年5月,天津聯通率先在華北地區開通視頻客服服務,這種“可視化”“面對面”的語音視頻交互服務提高了彼此的溝通效率,開拓了客戶與運營商之間的相互理解。 本報記者 杜建雄 攝

3 1983年2月,電話還未曾普及,投幣式公用電話的出現吸引着人們的目光。本報資料圖片

4 1982年8月,電報還是較爲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圖爲投遞員們冒着酷暑,出車投送電報,保證信息及時快速地送達到用戶手中。本報資料圖片 40年前,書信和電報共同擔起了老百姓通訊的“重任”。今天,移動電話已經基本實現“人手一機”,產品、技術、通訊方式迭代,爲改革開放壯麗畫卷增添了精彩的一筆。

一大早,家住南開區華寧北里的陳淑英奶奶來到天津聯通營業廳辦理“新套餐”。今年63歲的陳奶奶講起“新套餐”頭頭是道:“300M寬帶,連上電腦和朋友聊天。500分鐘固定電話通話,日常聯繫用。1500分鐘手機通話,孩子上班用。40G流量,小孫女聊微信……想和誰聯繫,都很方便。”40年前,陳奶奶是20歲出頭的姑娘,她和心上人用書信傳情;30年前,32歲時她家裝上了固定電話;20年前,她別上了傳呼機、買了手機。現在陳奶奶用手機上網。40年來,陳奶奶們通訊方式的“進化”,見證着改革開放通訊行業的發展和飛躍。

通信,從書信到微信

時光倒流回到40年前,手機和互聯網還未誕生,長途電話尚未普及,書信和電報共同擔起了老百姓通訊的“重任”。

“身穿綠色工服、騎自行車走街串巷送信的郵遞員就是街頭的風景。”陳奶奶邊說,邊從抽屜裏拿出來一摞家信給記者看。這些泛黃封皮的家信大多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時候,每當思念遠方的親人,陳奶奶就寄一封信。寄完信,盼望着能快點兒讀到回信。陳奶奶回憶,焦急等回信的日子,甚至每當聽到郵遞員由遠到近的車鈴聲,都會感到心跳加快。“現在基本不寫信啦。”陳奶奶笑着說。上世紀90年代親戚朋友家陸續裝了電話,有事情打電話。再後來,大家都有了手機,發條短信傳消息。現在又用上了微信。“雖然我年紀大了,但是微信用得還算溜。錄段語音、視頻發過去,或者就直接視頻聊天了。”

陳奶奶同樣記得上世紀80年代電報大樓徹夜燈火通明的情景。一樓大廳24小時不間斷營業,“滴滴、滴滴”發報聲傳遞着親人的消息。老電報人陳炳義是1983年首批進入電報大樓工作的報務員,回憶起當年的工作情景,他說:“那時候電報需求旺盛,報務員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趕上逢年過節,排隊的人從電報大樓裏一直排到南京路,要等上一個多小時。”可惜好景不長,伴隨着90年代固定電話的普及,電報業務迅速由盛轉衰,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電話,從固定到移動

今天,移動電話已經基本實現“人手一機”,而在80年代,固定電話對於年輕的陳淑英還是個稀罕物,5000元初裝費高得讓她“望而卻步”。交了錢,等着上門安裝要花上幾個月甚至一年。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程控交換機大規模投入使用,固定電話才逐漸普及。到1998年,全市固定電話裝機量已突破200萬,“飛入尋常百姓家”。

1993年,天津先後開通了127尋呼臺、移動電話903局,進入了移動通訊時代。人們先配上了傳呼機。腰上別的傳呼機一響,滿大街找公用電話“回呼”。“喂,哪位呼我?”是當年的流行語。天津聯通高級技術經理吳承英回憶,“先富起來”的一批人配上了手機。開會、商務談判時,誰要是把一個大如磚頭的“大哥大”擺在桌上,會吸引來無數羨慕的目光。“‘手拿大哥大,開着桑塔納。’就算小康了。”吳承英說。從那時起,2G、3G、4G,信號質量越來越好,手機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多,變得無所不能、無處不在。

上網,從有線到無線

目前,“網購、在線支付、共享單車”都基於移動互聯網應用。實際上,“上網”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不過20多年。

1996年5月,天津開通了互聯網,“第一批喫螃蟹的人”在電話線接上被戲稱爲“貓”的調制解調器撥號上網。雖然上網時不能打電話、引來家人抱怨,雖然理論速度只有56K、打開普通網頁慢如蝸牛,雖然網上資源有限、用戶體驗不盡如人意,“上網”畢竟爲我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短短几年間,電子郵箱、BBS、新聞門戶、個人主頁迅速走進千家萬戶,幾乎與世界發展同步。當時長途電信局工程師吳海燕親歷了互聯網技術快速迭代的情景。吳海燕說:“1998年我休完產假回來上班,幾個月間,半個機房都換上了新設備,彷彿一夜間自己什麼都不會了。”技術快速迭代帶來了互聯網提速降費。2001年10M數據專線月使用費是6.6萬元,而今中國移動300M寬帶月租費僅69元,僅爲原來的千分之一。

有線上網的“一統江湖”在2009年被打破,移動通訊3G投入商用──傳輸速度更快,更好地處理圖像、音樂、視頻。2013年國家發放了4G牌照,上網速度由每秒幾兆提高到百兆,聊天、購物、學習、娛樂、支付……手機功能越來越豐富。今年7月19日,天津聯通在開發區開通了5G網絡,下載網速達到2G,爲“人物相聯、物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搭建好了信息高速公路。

從1978到2018,產品迭代、技術迭代、通訊方式迭代,爲改革開放壯麗畫卷增添了精彩的一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