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得越多,死得越慢!經常走路的人都有這好處!

熱點【發錢啦!呼和浩特這些人每人每月可領670元】請回復“1”查看。

記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遊覽時,遇到了一個個美麗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滿了神祕和誘惑,這就是需要我們低頭的時候。假若不進去,就不知裏面有什麼風景和奇特的構造,有時還會留下遺憾;假如進洞口時不低頭,就會被碰頭甚而被碰得頭破血流。這個時候,無論怎麼顯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貴的頭,彎下了最貴的腰,去探尋石洞裏的風景。(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這些看來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卻說明了一個道理,現實生活中,在我們實現美好理想和遠大目標的征途上,有時需要我們昂首闊步,奮勇前進;有時需要我們低頭彎腰,才能跨過這道關鍵的門檻,獲得成功。智者懂得: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

你是一個太重感情的女人嗎?每晚9點半,我都會在這裏陪伴着你。喜歡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關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聽

步行速度,

也能反映健康?

在某些程度上,

確實可以!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近日刊發一項研究表明:走得快的人健康狀況下降速度低於走得慢的人。研究人員認爲應當將衡量行走速度作爲健康狀況指標之一。

南加州大學的生物運動學和物理療法康瑞特博士強調:步行速度是死亡風險的一個重要預測因子。一個人罹患疾病越多(無論是癌症或其他疾病),越容易失去身能和行走能力。如果有人從不進行身體鍛鍊,他們可能會因化療副作用而臥牀不起。有些癌症患者可能因爲治療,連走去廁所都成爲問題,有些人甚至臥牀不起了。

《美國醫學會雜誌》稱,心外科醫生已提議將其作爲一種鑑別手術後病人是否難以康復的指標之一。

健康狀況下降,走路可能會變慢!

一個人走路速度快慢,是其肌肉力量、心臟功能、消化系統狀況、骨關節健康以及精神情緒的綜合體現。

雖然步行速度因每個人的習慣而異,但如果你的步行減慢特別明顯,可能提示你的健康狀況在下滑。

一般隨着人的衰老,走路速度會變慢。美國一項研究總結: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鐘0.9米,走路速度低於每秒鐘0.6米的人死亡風險會增加。這一原理對75歲以上人羣來說更準確。

康瑞特教授強調:無論你在什麼年齡階段,每天散步和保持走動的重要性都是顯而易見的。

走路好處太多了!

▍ 1. 避免脂肪肝

研究發現,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環較好,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臟的衆多微血管末端,肝的代謝功能就好。

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每天堅持走一萬步,走了十幾年,把自己的重度脂肪肝走沒了,體重下降了22斤。至今血壓正常,血糖保持正常了14。

圖片來源:胡大一大夫

“走路”是維護人體內血脂代謝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很管用!每天走6000步對降血脂有很大影響,能提高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質的運轉、分解和排泄。

▍ 2. 幫助控血壓

北京市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祕書長趙之心認識的一位50歲的工程師,聽從建議,每天30分鐘步行,4年後,他找到趙之心說,他血壓控制住了。

每天堅持走路,每次走30分鐘,這樣連續完成的有效步數可實現有氧運動的效果——有利於減少體內過多的脂肪,降血糖,降血脂(尤其甘油三酯),還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控制緊張,減輕焦慮抑鬱症狀。

▍3. 保持腿腳靈活

美國《關節炎和風溼病》雜誌報道,與跑步相比,走路對關節損傷小,能延緩關節功能衰退,又可強化肌肉功效,有助於維持下肢的良好能力。

90多歲的國藥泰斗金世元,精神勁兒比“亞健康”的年輕人都好。他每天都堅持散步,一次至少走四里地。他說“人得常活動着,用進廢退,最重要的是堅持。”

這是一位90多歲老人的步伐

不僅僅如此,多項研究均明確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長壽方面功效突出。

走路的好處

1. 預防乳腺癌。

2. 降低患腸癌風險。

3. 可防患胰腺癌。

4. 抵抗前列腺癌。

5. 提高免疫力。

6. 預防心臟病。

7. 防治糖尿病。

8. 避免脂肪肝。

9. 預防動脈硬化。

10. 延緩關節、腿力衰老。

11. 緩解骨質疏鬆。

12. 改善腰、肩、頭部疼痛。

13. 遠離老年癡呆。

14. 調節睡眠,消除壓力。

15. 走路快有益長壽。

走路簡便易行,健身效果也非常不錯。不過就是這樣一項廣譜的運動,很多人卻不瞭解、沒走好。走路也需要因人而異,才能更好地輔助防治病痛。

不同走法,功效不同

▍1. 調理防便祕——扭着走

如果每天走500米“一字步”,可以大大減少患便祕的風險,特別是促進腸胃的蠕動,加速營養的吸收和廢棄物的排出,對防治便祕有比較好的療效。

在健步走的過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轉動,讓身體在行走中有節奏地扭動起來,可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祕,減少直腸癌的高發。

▍2. 緩解肌肉痛——交替走

正走、倒走、快走、慢走交替進行,同時配合鼻吸氣嘴呼氣。正常情況下,前行走路會使關節和肌肉受到牽拉,日積月累會造成肌肉勞損和關節老化。倒走正是一種逆受傷機制,可以減少磨損,緩解肌肉疼痛,促進機體自我康復。

▍3. 減腰圍肚子——敲着走

肚子胖纔要命。女性腰圍超過80釐米,男性超過85釐米,就有可能面臨內臟脂肪超標的危險。

走路時捎帶手加些動作(比如敲帶脈),能很好地幫助減腰圍。帶脈的位置不需要費神去找,它環繞在腰間,就像是我們的腰帶。

▍4. 10點10分”走——護頸椎

雙臂向上斜舉,就像錶針指到“10點10分”的位置上,抬頭挺胸,進行行走鍛鍊,每天堅持。有助於鍛鍊肩部、頸部肌肉,緩解和預防頸椎疾患。

進行“10點10分”走時,應適當地降低行走速度,以保持身體的平衡;要保證動作的準確性,不要因爲胳膊痠疼就鬆懈下來。

▍5. 踮腳走”——養腎護腎

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中間可以走走停停,達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即可。踮腳走是前腳掌內側、大腳趾起支撐作用,而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經過此處。這樣可以按摩足三陰,溫補腎陽。

一定要循序漸進,一開始練習時最好身邊有幫扶物;患有重度骨質疏鬆的老年人,不建議踮腳走路。

▍6. 低“三高”—— 擊掌走

一邊步行一邊擊掌,有利於上肢肌肉的收縮與運動。上下肢互相配合,更能增加糖與脂肪的消耗。

▍7. 鍛鍊腰肌羣——螃蟹走

世界上的動物都是直行的,唯有螃蟹是橫着走。種走法有益於鍛鍊腰肌和臀部肌羣的肌力,加強髖、踝關節的靈活性,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

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

爲了健康,快給身邊的親人朋友們看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