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18年,是失去衆多偉人的一年。

  據報道,11月17日上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2017年7月28日,程開甲被授予“八一勳章”

  自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直到1985年被調回北京,程開甲從未離開過核試驗基地。

  在西部大戈壁灘上隱姓埋名20多年,只爲讓國家更加強大。

  程開甲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爲了讓我們國家真正地站起來,不少科學家也曾銷聲匿跡。

  

  30年不回家被罵“不孝”,習總書記卻爲他讓座,我們都欠他一份敬意。

  他的名字叫作“黃旭華”——一個被隱藏了30年的祕密。

  

  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

  1957年,黃旭華回廣東老家時,他的母親對他說:“母親老了,希望你常回來看看。”黃旭華連聲答應,但他不知道,這一別後,他“消失”了30年。

  

  黃旭華與他的母親和妻子

  1988年,“長征一號”即將進行最重要的極限深潛試驗,很多人甚至寫下了遺書。

  爲了穩定軍心,62歲的黃旭華當即決定與170個乘試人員共同下水。這是自信,也是負責。

  這艘完全由中國製造的核潛艇成功完成水下300米極限深潛。

  黃旭華也成爲世界首位親自參與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的總設計師

  

  深潛試驗勝利歸來

  黃旭華說:“我願爲國家的核潛艇事業貢獻到最後一刻。”

  

  2012年11月23日,由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航母艦載機殲-15成功起降“遼寧艦”。

  而它的總指揮羅陽,在“遼寧艦”返程的當天永遠倒在了戰場上。

  

  注視着殲-15起降的羅陽

  在他去世前的整整五天,羅陽每天都是在巨大轟鳴聲中,注視着殲-15一次次起飛降落,蒐集整理着這些試驗數據。

  現在,羅陽的銅製雕像就安靜地坐落在總裝車間前的空地上,堅毅挺拔。

  

  羅陽銅像

  員工們說,“他還有未完成的事業,他最想看到的是一架架‘戰鷹’從我們的廠房騰空而起。所以這座雕像就對着我們總裝廠房的大門,他未竟的事業,還在繼續”。

  羅陽說:“我們沒有任何選擇,必須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正是有這麼多隱姓埋名的英雄們在默默奉獻,我們中華民族才一步步地強大起來。

  

  你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當你每天睜開眼看到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最普通不過的太平盛世,都是有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只不過是有人爲你負重前行

  

  "讓有意義變得更有趣

  讓有趣變得更極致"

  

  江財傳媒聯盟融媒中心微信組出品

  歡迎投稿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聯繫

  江財傳媒聯盟官方微信獲取授權

  we are waiting for you

  圖片 | 來源網絡

  文案 | 李煜欣

  編輯 | 李煜欣 羅婷

  責任編輯 | 潘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