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馬全記錄 | 一場馬拉松的精彩何止六個半小時

上馬,有終點。上海,沒個夠。

文/三三視頻/大陳峯

圖/胡寅喬 東方IC Nike

也許很少會有人留意到位於上海體育場外不起眼角落邊的一塊告示牌。

這是2018年上海國際馬拉松最後經過的路口,跑者們通過這裏也就意味着通往了最後的勝利。

從早上7點到下午13點30分,六個半小時是一場馬拉松展現在大屏幕或者是公衆視野中的時間,然而構成一場馬拉松精彩的又何止六個半小時。

2018年11月17日,距離上馬鳴槍還有不到12個小時。上馬賽前EXPO展會的現場已經漸漸安靜下來,原本掛滿豔麗紅藍T恤的展示架,如今空空蕩蕩,38000件T恤已經找到了主人。

夜幕降臨,預期中的雨還是來了,絢麗的霓虹在透徹的柏油路上映射出斑斕的紅線,就像此時外灘金牛廣場的橫幅上說的那樣:上海只有起跑線。

上海地鐵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系統之一,2018年11月18日,這裏是世界上跑者聚集最多的交通工具。

如果你細心留意,從各個區域通往外灘的街道都是以早年通商口岸的地名而命名的,彼時的外灘是中國通向世界的窗口,而今天這裏是38000人的起跑線。

“這是一座疾速之城”,這是世界上馬拉松跑的最快的運動員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對於上海的評價。

今天他站在了上海國際馬拉松的起跑線前,只是身份從紀錄的締造者變成了見證者,他將見證38000名跑者讓這座城市的配速再快一點。

從最繁華的商業街道到最熱血的馬拉松跑道,有時候只需要15分鐘的時間。

沿着上馬賽道,從外灘跑到淮海路大約10公里不到的距離,每一年經過耐克淮海品牌體驗中心,都會讓跑者們的腎上腺素極速爆棚。

對於馬拉松跑者來說,這是前10公里是積蓄能量的時刻,而在這裏許多一開始覺得自己不能完成42.195公里的人,開始相信,自己真的能夠做到這件事情!

如果一場城市馬拉松沒有觀衆,那也許將會是無法想象的乏味。

馬拉松對於一座城市來說不僅僅只是一場比賽,更像是一次派對,路邊的你能夠找到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雖然沒有踏上賽道,但他們確實就是這場盛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馬拉松比賽,不就是一個重複的動作進行數個小時麼?

上馬的冠軍爭奪戰可以告訴,馬拉松絕對沒有那麼簡單。7人軍團一同跑進體育場,最後彎道反超,這樣戲劇化的場景一樣能夠在馬拉松賽場上出現。

馬拉松賽場上的冠軍只有一個,但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勝利。

有這樣一羣跑者,爲了這個心中的目標拼命苦練,即使此刻的終點風驟雨急,但還是無法遮掩他們在終點閃耀出的奪目光芒。

這是NIKE黑馬從集結到出發的第一次試煉,49名參賽黑馬跑者中有37位創造了自己的PB,這是過去12周每一滴汗水帶來的回報。

來自廣州的黑馬闕小龍衝線後癱倒在終點線前,剛剛完賽不久的郭玖林走過去一把拉起了他,雖然作爲北京黑馬的成員,但他倆素昧平生。

是共同的目標讓他們能夠有這樣的默契,而這也是這支非凡隊伍最爲難能可貴的地方,隊友間鼓勵,教練在終點的遙望守候,此刻成績的高低似乎只是他們一同努力的註解罷了。

距離上馬關門的時間越來越近,而風雨也開始越來越大。

風雨能夠摧打下樹枝上的枯葉,但也可以滋潤一旁初生的青田,對於那些依然堅持在賽道上的跑者而言,他們的內心早已不是當下的風雨能夠吹動的,不停下的腳步就代表了他們嚮往終點的加速度。

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體育場內總會傳來一陣喧囂,這是Pacer(配速員)引領的跑者隊伍抵達終點了。

如果說馬拉松上所有的人都是追逐速度,那麼Pacer們就是他們的燈塔一般的參照物。爲了這份跑者們的信任,Pacer們苦練了一個夏天,放棄了自我的追求,只爲最終撞線那精準的幾秒。

與跑者們一同堅持在賽道上的還有穿着灰色外衣的志願者們,上馬志願者有個可愛的暱稱“小馬達”,他們的幹勁與熱忱比起馬達來功率絲毫不遜。

凌晨2點出發,4點集合,隨後再各自抵達崗位,辛苦,不言而喻。然而當把每一杯水送到跑者手中,每一個跑者都報以微笑的回應時,他們又都覺得沒有什麼比這些更加值得的了。

終點計時器逐漸指向那個代表結束的數字,雖然跑進體育場人羣的腳步越來越慢,但內心的悸動卻是越來越強。我們採訪了最一位撞線的姑娘,已經分不清臉上的淚水與汗水,她說比賽很煎熬,但自己應該還會一直跑下去吧。

很快,街道恢復了往常的車來車往,紅綠燈前人流開始有序地交錯,2018年上海國際馬拉松的帷幕徐徐落下,但對於所有參與其中的人來說,前進的腳本卻從未停止。

上馬,有終點。上海,沒個夠。

你身邊的中文跑步運動社區

爲跑步愛好者提供更好的運動體驗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