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人们对计划生育并不陌生,从7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开始初步实行,到82年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所谓的计划生育提倡的就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到了21世纪才对计划生育逐渐的放松。

  而在那个时代的人,脑海里依然浮现着当时的情景,由于在农耕文化深重的我国,尤其是在农村,多生一个孩子就意味着能多分点地,毕竟在农村的一切吃喝开支都能自给自足,相较城市来说花销也小,加上农村人传统思想的观念,认为多个孩子多条出路,又或者是养儿防老的观念,许多农民都是不生了儿子“誓不罢休”的想法,闹着要二孩,有的要了二孩又想要三孩,为了避免罚款也是躲躲藏藏的。

  这种生孩的方式经过这些年,各种弊端也显露出来,如:性别失衡,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因此到了2015年就开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即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二孩政策开放了几年后,许多农民却没有生二孩的意愿。

  在17年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一孩家庭中,不想生育二孩的为53.3%,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计为79.5%。为啥现在现在让生却不生了呢?有的专家也想不通,对此这位老农也给出了自己想法让专家也无言以对!

  ㈠,没有太多的精力照看孩子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谁不希望身边有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原本打算要二孩的父母也打消了这个念头。从开始的孕检,到生孩子,养孩子,孩子的教育等等都要耗费太多精力,生命中多了一个小生命就意味着要多一份精力在父母的身上,忙于拼搏的他们不放心请保姆,更抽不出时间照看孩子。

  ㈡,生活成本的负担

  随着物价的上涨和花销各方面的增加,生二孩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才行,单单一个月的奶粉钱就几千元,然后还要给孩子买各种玩具,生活中太多花销分担。

  ㈢,让孩子从小有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对于许多农村家长来说,自己哪怕受点苦,受点累,也要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受最好的教育等等,不想让孩子出生跟着自己餐风露宿。

  ㈣,传统思想的转变

  “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传统观念这些年逐渐被人们看轻,在人们看来,孩子多并不一定孝顺。在他们看来从心理、物质、以身作则等层面上良好的引导,教育好才能孝顺,才能有福。

  ㈤,对孩子未来的考虑

  如今的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生育大军”,而对于这些“新生主力”,他们如今面对着物价和工作竞争等方面的苦恼,为了让孩子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许多家庭都暂时性的选择做“丁克”。

  以上5个原因,让许多农民对生二孩的意愿越来越低,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