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皇子做生理啓蒙的可能是“女官”,也可能不是官,也可能不是女,甚至可能不是人。

古代小皇帝或太子都有一份大大的江山去繼承,皇家的教育要求比老百姓家要嚴格,必須要早點當家。

要想早點當家,就必須早點成家。連婚都沒結,連個媳婦兒都管不好,怎可能把一個江山交給你去管理?

所以,正常百姓家的兒子可能要等到二十加冠,唐代的男子法定結婚年齡是十五,明代改爲十六,到了皇帝家,一般還會提前一些,十三十四都是常事。

作爲幼齡小皇帝或者皇太子,通常要被佈置各種學習任務,清朝有帝師講授經史子集,科學家教授天文地理,有滿語老師教授滿語,有武師傳授騎馬射箭。課程表上滿滿當當,但肯定沒有生理健康這門功課。

別急,過早教育這門功課,也可能不利於他們的生理健康,畢竟他們嚐到甜頭非要硬來誰也攔不住。

到了要成婚之前,清朝的太后(皇后)老人家就會找幾個信得過的貼身侍女,充當一個階段的“女官”,司儀、司門、司帳、司寢,各兩名一共八位,在合適的時間現場當面考察小皇帝或太子的生理機能。正面引導,說服教育,總之目的就是讓服務對象喜歡上這項運動,並變被動爲主動,從無到有、由淺及深,變得講究調調。畢竟未來跟媳婦兒大婚那天,對方未嘗人事,你也跟着毛手毛腳,於皇帝或太子身份不合。

說到這些女官的命運,當把服務對象引上正途後,按理說,她們的歷史使命就算完成了。不排除其中也有中彩票的,比如對象喜歡上了她的表現,申請加鐘的延長服務,或在優質服務中,意外收穫了感情結晶,其身份馬上大不同,就衝她肚子裏的小生命,至少要給個名分。

當然,你要是還想順杆往上爬,必須提醒的是,淺嘗輒止見好就收吧,哪怕這是服務對象的第一個兒子,因爲你的出身,他必須是庶子,沒有可能成爲未來的繼承人,皇后之位都是家族利益交換而來,你的出身決定了你窮其一生也無法到達那處理想的彼岸。

沒有夢想,減少宮斗的發生率,你還有可能混個肚兒圓,但凡你有想法,距離彼岸倒是遠了,距離死期倒是近了。

既無以上幸運的副產品,你就老老實實地哪兒來的回哪兒去,按照本朝的規章制度,該老死宮廷就老死宮廷,該到了年紀出宮嫁人你就出宮嫁人,就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過。嫁人後遇到膽小的夫君儘量把這段前塵往事爛在腹中,省的他嚇得爬起來跟你敬禮。

女官說完了。繼續說說不是官不是女不是人的其它啓蒙老師。

除了女官,充當生理啓蒙老師的有可能是小媽。對,就是你皇父的妃子。

西晉司馬炎爲了給傻兒子司馬衷開竅,派出的自己的寵妃謝玖,謝玖成功完成了任務,並帶回來了勝利戰果,她得到了兩條槓槓,中了大獎。司馬炎撓頭,這算誰的?

算誰的,算司馬家的!

懷的這位以後真成了司馬衷的太子。

除了女官和小媽,還有可能是奶媽。這種事情明朝比較常見,詳情參見朱見深和萬貞兒、朱由校和他的“客巴巴”。個人持牴觸心理,恕不詳加描述。

女官、小媽、奶媽說完了,上文我們還說,可能並不是女。當然,因爲宮廷裏還有另外一種很重要的服務人員——太監。

鑑於生理構造,太監做不到手把手的教育,但他們可以憑藉講述來做一些鋪墊,從男性心理出發,冷靜闡述整個流程,或許也要藉助部分手勢與道具。

說完了人,再說不是人的物件。同樣也可以起到不亞於啓蒙老師的薰陶作用。

比如旖旎無邊的“春色宮廷圖畫”。

比如製作精美的人偶道具“歡喜佛”。

明代時宮廷裏還有養貓和養鴿子的傳統習慣。等到了它們的春天,它們也總會成雙成對錶現出春意盎然的形態,這種不留痕跡的天然現場教育暗合了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春風化雨,雨澤天潤,潤物無聲,無聲處聽驚雷,雷人雷語,一語驚醒夢中人,人家小皇帝自然就開了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