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以“轉型升級、質量安全、綠色發展”爲主題的“2018首屆中國水產動保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啓幕。部分省市水產技術推广部門、部分中國水產學分支機構負責人、有關專家、水產動保企業以及養殖企業代表參加。

  此次論壇是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中國水產學會聯合指導下,由中國水產學會漁藥專業委員會、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最近幾年,我國動保行業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從去年開始,業內有關動保的行業會議更是接連不斷。由此可以看出,動保作爲水產業重要一環的地位得以彰顯,同時整個產業站在聚光燈下被予以高度關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動保產品年銷售額近100億元,已佔整個漁藥產品年銷售額70%。

  然而百億產業不斷壯大的同時,卻也不斷飽受輿論壓力,尤其是動保產品的另一個名稱“非藥品”更是不斷地引發爭議。產業“亂”、產品“欺”、監管“難”,是不少人認爲當前動保行業陷入的發展怪圈。

  如今國家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漁業轉型升級、水產品質量安全提升、水產養殖綠色發展需求迫切。在大環境氛圍之下,解決動保行業現狀、實現可持續發展,事關整個水產養殖業未來大計。本次論壇便以此爲重點召集行業人士共商共議。

  在論壇開幕式上,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劉忠松指出,2018年農業農村部指示要摸清水產用非藥品(即業內所稱的水產動保產品)有關情況。根據指示,勢必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水產動保領域,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建立健全標準體系、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加強行業自律。

  毫無疑問的是,動保產業必須求變,並且要馬上求變。而在全行業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的過程之中,動保企業自律是求變的前提,也是變革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本次論壇上多項以動保企業爲主體的行業自律行爲被提出,其中尤爲突出的是十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水產動保產業聯盟”的倡議。

  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水產動保產業聯盟”倡議的十家企業分別是:北京鑫洋水產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漁經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康派偉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錫中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漢九州神農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長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漁美康生物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精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針對動保行業現狀及今後發展,論壇邀請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研究員王玉堂、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謝駿、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黃志斌、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汪開毓、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家好作報告。

  嘉賓精彩發言

  

  桂建芳

  桂建芳中國科學院院士

  《漁業綠色發展》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水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進一步明確漁業以養爲主的發展方針。未來水產養殖模式的關鍵變化只有兩個方向,一是朝集約化、設施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二是朝生態化和有機化方向發展。變化的核心是從“濫捕濫養”到“綠色發展”的轉變,體現出生態文明的戰略取向。

  生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優質動保產品來支持,而發展綠色漁業也有利於動保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目前全國各地已衍生出多項可持續綠色漁業模式,諸如湖泊淨水漁業、多營養級養殖、稻漁綜合種養、池塘循環水養殖、魚菜共生、多級人工溼地養殖、糞便可收集網箱養殖、集裝箱式循環水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鹽鹼地漁農綜合利用模式等。

  其中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全國各省市漁業發展過程中已有相當多成功範例。包括湖北潛江稻蝦綜合養殖模式、浙江德清稻鱉綜合養殖模式、湖北京山稻龜綜合養殖模式、遼寧盤錦稻蟹綜合養殖模式等。

  王玉堂

  王玉堂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研究員

  《水產動保產品和產業發展現狀》

  水產“非藥品”是在2005年-2006前前後纔出現的概念,因爲時間較短,所以行業一直遲遲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模式。和漁藥相比,非藥品監管要注意規避監管性產品、冒用產品、不明成分產品、微生物製劑等。產業過於混亂,產品名目繁多,缺乏配套統一的產品質量檢測標準、缺乏配套的產品銷售使用技術標準、缺乏產品應用風險研究。

  一直以來,監管難是動保行業最突出的問題。缺少行業監管依據、沒有建立相關行業或產業組織展開自律、環節監管部門監管不到位、生產與經營企業底數不清、生產與銷售服務的標準化體系未建立、產品研發行爲不繫統、養殖業者選擇難,這些都是過去在動保行業監管上存在的不足,也是今後亟待解決的問題。

  謝 駿

  謝駿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池塘環境的生態位防控技術》

  目前在池塘養殖生態環境防控上,微生態製劑之一類動保產品被較多養殖從業者採用。在微生態製劑使用上應分爲三個層次進行防控,一是“氣-水界面”需要保持菌藻穩定性和抗應激,形成一個高暢通交換界面,使用動保產品要少量多次;二是“泥-水界面”,建議減少用顆粒性消毒劑;三是“20釐米以下淤泥”,要注意腸道防控。

  黃志斌

  黃志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國際水產動保的現狀和趨勢》

  病害是全球水產養殖業面臨的共同難題,挪威動物疫苗開發上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挪威現在疫苗生產商需要結合漁場具體反饋的經驗開發,製造商可以申請一般豁免程序,要求可少於完整上市許可的要求。在確保產品的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可接受制造商數據簡化要求。

  汪開毓

  汪開毓四川農業大學教授

  《水產天然植物抗蟲藥物研發路徑》

  近年來植物源殺蟲劑一直是國內外研究開發的熱點,植物源殺蟲劑相比於化學類殺蟲劑有諸多優點,自然界有降解途徑、藥源廣、活性成分複雜能作用於蟲體的多個器官系統。通過實驗選取13種植物提取物,發現對中型指環蟲在殺滅率均在20%以上,其中殺蟲效果最好的植物是獨活,48小時最佳殺蟲濃度爲120mg/L,殺蟲率達到100%。

  馬家好

  馬家好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水產動保開發與應用》

  和獸藥不同,水產養殖環境改良劑及環境用動物保護劑(可簡稱爲“水質改良劑”或“水保”產品)等動保產品,是在水產養殖環境中使用的環境改良劑及動物保護劑,作用對象主要是水,其次纔是養殖動物。這類產品的使用使得獸藥使用得以減少,有利於食品安全。

  希望今後水產動保產品應用上,動保企業要珍惜產業機會,多些正能量,多做好產品,少負面宣傳,不用禁用藥。希望科研人員多進入生產,多走進動保企業一線,瞭解產業真正的需求。也希望政府方面多給產業些時間,多包容些問題,特別是水質改良劑生產這樣的新生事物,產業勢必會逐漸規範。

  轉載聲明

  本文版權屬於農財寶典(ID:ncbd0000),作者:農財寶典-新漁網記者 莫景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一律視爲侵權。

  本期編輯:Young-fight

  選產品就是選品牌

  農財寶典

  打造”南苗北運“最大對接平臺

  12月10-11日

  中國·天津

  2018中國對蝦苗種高峯論壇

  

  2018全國對蝦苗種高峯論壇

  暨“蝦業40年中國好蝦苗”頒獎盛典

  產業北移,打造南方苗企與華北2000億尾蝦苗市場的對接平臺

  改革開放40年,向中國對蝦養殖業發展貢獻者致敬

  蝦苗品牌良莠不齊,尋找中國好蝦苗,樹立行業標杆

  蝦苗銷售渠道魚龍混雜,尋找良好商譽蝦苗標粗場,打造行業典範

  國內外對蝦育種技術探討,爲產業瓶頸釐清發展思路

  爲成功者加冕,爲奮鬥者加油。《農財寶典》將於2018年12月10-11日在天津舉行2018全國對蝦苗種高峯論壇暨中國好蝦苗、全國良好商譽蝦苗標粗場頒獎盛典,旨在集中產業智慧,研判行業形勢,釐清對蝦苗種發展難題,引導蝦苗行業升級轉型,從源頭上推動我國對蝦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振興中國蝦業 優質苗種先行

  2018年12月10-11日

  中國·天津東麗湖恒大酒店

   戳原文,報名參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