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額定加溼量測試:利用重量差進行測試,測試時長1小時,AirWater會始終運行在極速檔位。此環節中,我們會對秒新的AirWater進行睡眠檔位實際加溼速度測試,測試環境爲14㎡的真實臥室。

依據國家室內空氣標準,冬季採暖時室內溼度應控制在40%-60%之間。現實很骨感,在北方供暖季,達到40%的溼度基本就是奢望。

01 所以我們需要加溼器

靠着自然環境,在供暖季達到30%溼度是很難的,爲此我們也做了一些場景測試。在依靠中央空調取暖的辦公室,溼度在28%左右浮動;在依靠暖氣供暖的臥室,溼度在23-25%之間;如果暖氣供暖不足,當開啓電暖氣或者空調輔熱後,溼度直線下降至20%以下。。。

且不說室內標準,單感官上,40%以下的溼度就會令人口乾舌燥、皮膚緊繃,更別說室內溼度在20%以下了。也難怪,南方朋友在冬季來到北方,一般都會抱怨:“太乾了!”。

所以,就算不看任何種草文章,大家都知道自己需要一臺加溼器!

02 什麼加溼器好

這個問題要從種類說起:

1、超聲波加溼器,特點是依靠高頻振動產生小水滴噴到空氣中,優點是產品便宜,劣勢是必須經常清理,而且不能跟淨化器同時開啓,產生的水霧混合着固體顆粒也是一種PM 2.5,會讓淨化器變得狂躁,在霧霾頻發的冬天,超聲波加溼器的用戶可太難了。。。

2、熱蒸汽加溼,將水加熱,然後利用釋放到空氣中的蒸汽進行加溼,是體感非常舒適的一種加溼方式,但是要忍受昂貴的電費和水沸騰的聲音;

3、蒸發式加溼器,利用蒸發芯汲水,再用風扇或特殊設計將溼潤的空氣吹入室內,不會產生實體水霧,算是前兩者的改進版產品,在市場中用戶也普遍接受。但是它有一個隱藏的缺陷:加溼慢。

超聲波加溼器和熱蒸汽加溼器,從原理上來看,改進的空間已經較小。而蒸發式加溼器,如果能解決加溼量小、加溼慢的問題,看起來就是對付冬季乾燥的最佳武器。

市面上的蒸發式加溼器,普遍的加溼量在400ml/h以下,好一點的能達到600ml/h,確實是那個問題,對於用戶的實際需求來說,不太夠用。。。

以600ml/h的產品舉例,在最大檔位下,勉強可滿足小型臥室加溼需要,但最大檔位的噪音普遍在50dB以上,根本不適合在睡眠中使用,實用性劇減。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需要那麼大的加溼量嗎?需要!

人在室溫24℃,50%左右溼度的環境下體感最舒適。以20平方2.7米層高臥室爲例,如初始溼度爲20%,要加溼值50%的溼度需要最少540g水。。。

房間時時刻刻在與外界進行着交換,按每小時完成0.7次交換划算,多需要378g水。

如果要使這個房間維持最舒適的環境,每小時加溼量需要達到918g/h,經由計算得出結論,大加溼量,是絕對必要的。

03 找靠譜的產品來測測

綜合京東現售加溼器情況來看,民用級加溼器在1L/h以上加溼量的比較少見。

秒新新品AirWater加溼器作爲一款蒸發式加溼器,標稱有1500ml/h的加溼量,引起了我們濃厚的興趣,也成爲今天測試的主角。

體積方面,AirWater可能與絕大部分用戶所認知的加溼器略有不同,給人的第一個感覺是“大”。產品尺寸達到了426×305×650mm,跟主流空氣淨化器體積相仿。

與體積成正比的是,這款產品的裸重爲7.938kg,“體重”接近8kg。

體積雖大,可佔地面積並沒想象的誇張,不規則的圓柱體底面積並不大,只是有些高而已,在家居環境中擺放,不太受影響。

外觀設計,可討好絕大部分喜歡簡潔風的年輕人,所使用的白色也是家居的百搭色。

小結:產品體積不算小,大於同類產品,經過我們的論證大加溼量是必要的,所以大體積,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除了大之外,產品外觀設計時尚,居家擺放不會不自然。

04 這臺有那麼點炫酷

整體設計細節,這臺AirWater有點超出我們預期了,所以使用了炫酷來形容它。如果是用戶,打開後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錢好像沒白花。

原理:與其他的蒸發型加溼器一樣又不一樣。一樣的是,都是通過加溼網吸水,然後吹向空氣中;不一樣的是,蒸發面積大,而且是大好多。

大部分蒸發型產品是靠加溼網自己汲水的,加溼網泡在水中,然後把水吸上來,把自己浸溼,然後吹出去。有問題:水是有重力的,肯定吸不到最頂端,上面部分的加溼網浪費了。。。

AirWater是用的淋浴原理,通過設計將水抽上來,然後淋到加溼網上,爲了淋均勻還在上方做了特殊設計。這樣整個加溼網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被全部利用,同樣的風量下,它的加溼量更大。

爲了方便大家理解,請原諒筆者的拙劣畫工。。。圖一是汲水原理的;圖二是噴淋原理的AirWater。

操作:可選擇手機操作與按鈕操作,按鈕在產品上方,不用蹲下來操作,由左至右分別是:

AI:點擊設置成智能加溼模式,有40%、45%、50%三個溼度可以選擇;

睡眠檔:直接進入睡眠檔,噪音最小的檔位,這應該是使用率最高的檔位;

最大檔位:圖標是個噴水的小鯨魚,點擊進入最大檔位,特別乾的時候纔會用到;

自動清潔:倒水之後,會自動開啓20s的自動清潔,原理跟超聲波洗眼鏡是一樣的,點擊可以手動清潔;

注水:點擊之後右側的燈圈會下沉,然後就可以倒水了,這個設計很有科技感。

上加水:超聲波加溼器一般都是下加水,蒸發式多是上加水。一個需要拎着水箱去接水,一個需要拿着水壺去接水,其實差不多。

AirWater上加水好玩之處在於它的燈圈升降和提示。當水不足時,紅燈顯示;當有水是藍綠燈光顯示,水量多少可以根據燈環狀態看出百分比,類似於PPT裏面的環狀百分比圖。

除了好玩之外,水量通過頂部燈環提示,挺實用。

分體式檢測:這是一個不自欺欺人的設計,好評。

把檢測模塊放在機身上是沒什麼實際意義的,機身周圍的溼度肯定高於房間內其他角落,檢測數顯呈現的數值不具備參考價值,倒是有點欺騙的嫌疑。

將分體式檢測儀放在燈環內就能配對成功了。它是AirWater“眼睛”,將它放在角落,便可觀察到室內溼度變化,AI智能模式調節風速的依據就是它。

當然,以上的所有控制,你都可以通過手機APP來搞定這一切,具體APP功能在後面結合測試去說。

小結:產品有一種高級的感覺,在細節方面設計的比較用心。其實,我們更看重的是這些細節是否能在測試中發揮功效,如果不能,那細節就只配做噱頭。接下來進入到測試部分。

05 理論部分測試

本環節中,是理論測試部分,測試項目爲額定加溼量、噪音和功耗。

首先是在臥室環境下的最大加溼速度測試,面積爲14㎡。打開極限模式後,從23%的初始溼度,加溼到52%溼度,耗時:15min!

這是一個在達不到完全密閉的普通老房子中進行的實際測試,如果是新房子,那麼耗時肯定更短,在15min就將溼度拉昇29個百分點,這樣的速度很少見。

隨後,進入到測試環境爲107㎡×3.7m的評測室當中,進行大空間理論值測試,起始溫度23.9℃、溼度33.5%。

額定加溼量測試:利用重量差進行測試,測試時長1小時,AirWater會始終運行在極速檔位。

初始重量:14.78kg。

1小時後重量:13.33kg。

差值爲1.45kg,以水密度爲1計算,最終得到的加溼量數值爲:1450ml/h。

實驗室的測試環境是讓加溼器一直在30%的溼度下工作,測試蒸發量。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因爲沒有使用除溼設備,AirWater把室內的溼度提升到了49%。機器自身的高加溼效率,抑制了自己的測試數值。這個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1450ml/h的極速檔位加溼量,已經等於3-7臺普通加溼器的加溼量了。(大牌加溼器的加溼量基本會在300ml/h左右)

395.9m3大超大空間內,在1小時的測試之後,室內溼度來到了49.2%,有工業加溼器暴躁的影子。

噪音測試:環境噪音37.2dB,分別測試極速檔位和睡眠檔位噪音。

極速檔位噪音爲49.6dB,比普通蒸發型加溼器的極速檔位噪音小5-10%左右,風扇豎置的好處是不會在高轉速時讓機器產生明顯震動,確實可以抑制一些噪音。

睡眠檔噪音爲37.7dB,與環境噪音相比大了0.5dB。消聲實驗室中AirWater的成績爲23dB,在實際環境下測試確實會比消聲實驗室中測量值偏大。

悄無聲息的夜晚的白噪音大概在32dB-38dB之間,在夜晚使用,它足夠安靜。

功耗測試:怕用戶在冬季使用時體感太冷(大多數人都會加冷水),所以它還加入了電輔熱功能,這也是我們進行功耗測試的原因。此處,分別測試的是極速檔位與睡眠檔位運行時的功耗。

極速檔位下功耗爲573.54W。在極速檔位下,顯然這個數值是打開了電輔熱模塊,冬季自來水的溫度一般都不會超過15℃,東北地區甚至不超過10℃,風吹出後,正對加溼器出風口體感會覺得有些涼。

極速模式下,出風口溫度20.4℃,比環境溫度低了3℃,體感上舒適很多,電輔熱還是有點用的。工程師的設計思路應該是,當水溫太低時開啓,不讓用戶感覺到陰冷;而當水溫上來之後它就會自動關閉,也不至於會消耗過多的電量。

睡眠檔測試結果9.06W。睡眠檔電輔熱沒有打開,風量夠小時出風口的潮溼空氣便不會過冷,在輸送的過程中就會變暖,所以開啓電輔熱確實沒有太大必要,不過這麼大的傢伙睡眠檔只有9.06W的功耗,有點讓人喫驚。

總結:超大加溼量、電輔熱和低噪音,已經足夠說明它是一款好產品了,至少可以做到一臺頂多臺。但是它的細節設計在理論測試過程中並沒有施展的太明顯。

其實,我們最期待的是下面的痛點測試,對於痛點的優化是否完善,才能體現出,它是否能對得起它的售價:2799元。

06 敲黑板:痛點測試!

加溼器產品對於北方用戶來說是剛需,實際使用中被用戶詬病最多的是兩點:“加溼量不夠”和“不能恆溼”。

加溼量不夠問題的本質在於:“睡眠檔”加溼量不夠。太多的用戶,是因爲第二天早上起來嗓子感覺到幹疼才下決心購買加溼器的。於是用戶對於產品的期望便是:在睡眠檔位上,能滿足室內加溼需求。

噪音與加溼性能,不可兼得。這就是問題。

額定加溼量的標示是在最大檔位下測試所得的結果,而並沒有考量到睡眠檔是否能夠滿足用戶實際需求。

此環節中,我們會對秒新的AirWater進行睡眠檔位實際加溼速度測試,測試環境爲14㎡的真實臥室。

秒新Waterair睡眠檔實際加溼量測試:

不用懷疑,在北京的冬天就是有這麼幹。尤其是這種密封性不太好的老房子,開空調/電暖氣輔助取暖不是個例,暖和了屋裏更幹了,初始溼度只有21.7%。

開啓靜音檔位,進行加溼。此處關閉了所有的門窗,關掉所有輔助供暖設備。

30min後,溼度值爲51.4%。大加溼量產品的優勢在此刻就體現出來了,極速檔位模式的加溼能力確實值得我們看重,但更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確是睡眠檔。正如前面所說,北方用戶幾乎都有過早上起來嗓子幹疼的經歷。

恆溼測試:在智能工作模式下,將產品的預設值設定在50%溼度,分體式檢測儀放置在3m之外(牀頭),經過整晚的運行,用APP記錄溼度變化。

每半小時一截圖,通過GIF就能完整的瞭解AirWater智能模式工作情況。當溼度低於50%時,圖中是在47%左右,檔位會自動升高,當達到50%溼度便會恢復較低檔位運行,以保持低噪音。

這是一張在早上的截圖,下方的曲線可以完整的記錄溼度變化。室內溼度一直在50%附近浮動,最低溼度47%、最高溼度54%,上下浮動不超過10%。

敲黑板小結高端的張力在這兩項測試中體現趨於很明顯。對於睡眠檔的問題,其實不只是加溼器一條品線有此痛點,淨化器、除溼機、新風系統都有類似的痛點存在。

噪音大了無法入眠,噪音小了效果又不明顯。現在看來,解決辦法是有的,是通過各類方法,做出餘量。道理有些像大排量高級轎車,不只是在高速上跑的快,儲備動力也相對充沛、低速時轉速更低,當你想要超車時動力隨叫隨到。

所以這裏給你一個建議:選購類似產品時,不要說出“夠用就好”這種話,大噪音的極速模式下你是夠用了,睡眠的時候呢?

另外一個是恆溼。恆溼、恆溫這個概念,在商業領域中早就被廣泛認知,比如葡萄酒窖就對溼度和溫度要求極其苛刻。你知道嗎?酒窖裏面的恆溼、恆溫設備是論平米收費的,昂貴超乎你的想象,不然怎麼伺候好那些精貴的佳餚?

AirWater在恆溼上做的不錯了,上下10%的浮動值完全可以接受。恆溫方面,可能會出現一些溫度下降的情況,雖然加入了電輔熱,但效果仍做不到完美,不過我們確實也不應該那麼苛刻。

07 再敲黑板:測試實錘健康加溼這件事

其實這部分內容,早就想拎出去單獨寫出來,苦於沒有蒸發式的樣機,這次有了機會。關於健康加溼,消費者或多或少都有耳聞,當然也有一些懵圈。。。

這次,我們用實測來驗證每一個關於健康加溼的疑問。

超聲波白粉:超聲波白粉,很多人都聽過,但不是所有人都見過。

所謂白粉現象就是超聲波加溼器工作一段時間後,地面等平面上會出現細細的白粉末,爲了更直觀,我們拍攝了一段小視頻。

視頻中,在工作3個小時後,手機屏幕表面便有白粉產生,而且肉眼不好辨別的是表面上還有層白色薄膜。這不是水蒸氣,是固體!測試過程中PM2.5檢測儀爆表嚴重,這也就是爲什麼超聲波加溼器工作時,家裏的淨化器會變得暴躁的原因。

白粉現象的產生,是因爲加了自來水。自來水裏有礦物離子和細小固體,經由超聲波打碎後進入空氣中,白粉就是再次凝結的產物。蒸發型加溼器不會有此問題,因爲它沒有將水打碎成霧狀液體小顆粒,水中的固體一般也附着在蒸發網上了(所以記得要換)。

這種物質對健康有多大影響不敢妄下評論,但確實會引起一些兒童或者是哮喘患者的不適。

那我用純淨水不就行了嗎?哈哈,還是不行!

細菌:菌落是肉眼看看不到的,但確實是存在的,千萬不要認爲涉水設備中的抑菌功能無用。

蒸餾水、純淨水(注意,不是礦泉水)的PH呈酸性,適合細菌生長。昨夜的水沒用完,一般情況下,就直接擱置在那裏了,等晚上回到家中再將水箱填滿繼續加溼。然後細菌就來了。。。

加入純淨水後的超聲波(無抑菌裝置)加溼噴霧中是有菌落的;AirWater加入自來水後是沒有菌落檢出的。其實除了AirWater中的UV殺菌燈有作用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在於自來水本身就是抑菌的。氯氣消毒法,讓次氯酸根等氯化物進入水中,這樣自來水在運輸途中才不容易被細菌侵襲,因爲它裏面有那麼一點點殺菌成分。

這也就是爲什麼日系加溼產品上面都有一個標示:請使用自來水,就是爲了避免菌落滋生。當然,這多見於蒸發型加溼設備。

小結:建議使用蒸發型加溼設備+自來水的組合來加溼,能抑菌又不會產生白粉。

超聲波加溼器使用自來水會有白粉現象,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慎用;使用純淨水則有菌羣超標隱患,一定要選擇有抑菌處理的產品如UV殺菌、銀離子抑菌,最好沒用完的水當天及時倒掉。

08 尾聲

AirWater的測試,只是一個引子,只希望更多的用戶在加溼這件事上較真起來,舒適的環境固然重要,但健康更可貴。

蒸發型加溼器有它的優勢,比如不會出現白粉現象等;當然也有其劣勢,如加溼量普遍做不到太高,實際效果容易受到環境溼度影響等。

所以在選擇加溼器時,還請可愛的消費者記住以下幾點:

1、儘量選擇蒸發型產品;

2、儘量選加溼量大一些的產品,因爲你可能還要開空調,而且你需要在睡眠環境下使用它;

3、儘量使用自來水,加溼網需要更換時不要吝嗇。

評測到此,我們也對AirWater爲什麼體積做到這麼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是因爲它要滿足大加溼量,所以加溼網要足夠大,而且要使用噴淋原理保證能100%利用好加溼網的面積。

大加溼量要用到更多的水,所以7L的水箱是必備的,大容量水箱不方便搬運,所以水箱就需要上加水。

爲了避免漏水,要做到儘量封閉,所以是看不到水位的。於是它選擇了用燈環去顯示水位。。。

對於加溼器來說,如果加溼量不夠,開上好幾個小時都沒法上升到理想溼度;或者對健康產生影響,就算它只賣一塊錢,也是純浪費。明白了這一點後,你不會覺得這臺2799元的AirWater貴,因爲這是在爲健康投資。對比其它高端加溼器,AirWater 1500ml/h的加溼量,分體檢測,上注水設計還有武裝到牙齒的高科技,每一項都是碾壓級的表現。可以讓你更快擁有健康舒適的溼度,在開着暖氣的房間裏安靜的享受北方的冬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