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天磁錳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爲特種鋼鐵製造提供電解錳的工業企業。去年以來,該公司嚴格按照中央環保督察對渣場滲漏的整改要求,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對原有舊渣場進行封場閉庫,推進生態環境修復,並另選址高標準建設了一座新渣場,規範固體工業廢渣堆放,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

  始建於2002年的遵義市南部新區坪橋工業園區渣場先後被用於工業企業所產生的鐵合金渣、鍊鋼廢渣、電解錳渣等的排放。2008年至2017年,遵義天磁錳業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接管作爲專用渣場。建設初期,受技術條件限制,該渣場在安全設施設計、庫區防滲措施等方面都較爲簡陋,於近年出現渣液滲漏污染周邊河流水質的問題。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相關部門聯合天磁錳業對該渣場進行永久性關閉。

  紅花崗區環保分局經開區環保中隊 中隊長 張樑:

  區環保分局聯合工業經濟處對天磁錳業坪橋渣場加強了監管力度並做好協調保障工作,確保該渣場按照《閉庫方案》在2018年4月30日全面停用,督促其在9月30日完成了全部的封場工作。

  閉庫封場後,遵義天磁錳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800萬元對180畝的渣場實施了兩次粘土回填及庫區導流渠建設、防滲膜鋪設等工程,並配套完善滲濾液收集池、回收管網、污染監測井等設施,最大化減控舊渣場的污染風險。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對閉庫後的渣場進行生態修復,如今,渣場內播撒的高揚茅草已吐出了嫩芽。

  位於南部新區鎮隆村後山溝的渣場,是天磁錳業斥資5000萬元於今年4月建設完畢的新渣場,已通過了省環保廳組織的標準化渣場驗收,該公司已啓用新渣場進行廢渣堆放。

  遵義天磁錳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鄧宗瑜:

  現在這個渣場已經投用了6個月了,之前,遵義市環境監測站對這個渣場進行了4次地表水、地下水的各項檢測,從監測結果看,目前,後山溝渣廠沒有對周邊的水體造成污染。

  據介紹,後山溝渣場使用“兩布一膜”進行防滲層鋪設,建有42米高的主壩,配有相關的排洪管、截洪溝,主壩下游設置總容量5000立方米調節池,庫容112萬立方米,計劃服務期限10年,是貴州省179個標準化工業渣場之一。

  張樑:

  下一步,區環保分局將嚴格按照環保執法“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和固體廢物專項檢查行動加強對天磁錳業的監管,確保天磁錳業的坪橋渣場和後山溝渣場環境管理到位,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正常,嚴厲打擊和杜絕各類環境違法行爲,堅決打好“碧水和淨土”保衛戰。

  由於採取堆放的方式處理廢渣並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目前該公司正與相關高校、企業就提高電解錳廢渣的綜合利用率而深入開展研究合作。

  遵義天磁錳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鄧宗瑜:

  目前貴州是電解金屬錳的主產區,行業對電解錳渣的處理都是用填埋的方式,錳渣的綜合利用現在還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我們公司已與西南科技大學一起做電解錳渣的綜合利用(研究),準備把錳渣用於水泥生產,目前,技術研究已取得初步進展,技術成功後,最終能消除現有電解錳渣的排放方式,徹底消除電解錳渣帶來的環境隱患。

  (文:張莘偉/趙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