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到年底了,正是職場跳槽的旺季。職場尋求更高的平臺很正常,但很多入職才四五個月的應屆畢業生們也紛紛擠進招聘會,第一份工作還沒完全適應,就急着尋找下家了。在近期舉辦的幾場招聘會上,記者發現,求職者當中有不少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在他們的個人簡歷上,上一段工作經歷僅有短短的幾個月,哪怕算上實習,也大多不足半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找工作更傾向“興趣和熱愛”,秉持從“心”出發,其就業觀與傳統大衆視角逐漸形成反差。

3成多應屆生半年內離職

家在石家莊的小徐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他大學專業學的是管理,今年畢業後順利入職到北京一家圖書電商人力資源部工作,實習4個多月後,順利通過考察,正式入職。按理說電商是目前具有發展前景的行業,公司業務勢頭也不錯,小徐在這個大平臺既能學到東西,同時職位晉升的機會肯定更多,但是小徐還是計劃着跳槽。“公司剛創業,工資福利比起我那些去大公司的同學沒什麼優勢,還是早點離開的好。”小徐算了一筆賬:公司不僅沒有其他大公司那樣的企業年金、補充醫保,甚至連交通補貼、餐費補助、節日賀禮等福利都沒有,每個月除去房租和生活費後就沒有多餘的錢了。

與小徐有着相似經歷的畢業生不在少數。“畢業招聘的時候,也不瞭解各個部門的具體情況,搞不清楚策劃部是幹什麼的就稀裏糊塗去了,幹了才發現,跟我的專業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小馮告訴記者,她畢業時入職到一家心理諮詢公司,原以爲策劃部負責安排專題講座以及課程等,來了後才發現,原來負責對外合作、組織活動、媒體宣傳等,事情雜,跟她的專業沒啥關係。而且自己並不擅長代表公司參加各種展會、編寫宣傳刊物等,她常常是搭上休息時間,耗費大量的精力,也難讓領導滿意,小馮決定還得幹份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

某研究院前不久發佈的《就業藍皮書: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也顯示,2017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爲33%,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薪資福利偏低”。

學前教育專業就業率最好

相對於畢業工作幾個月遭遇職場不適跳槽的情況,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畢業半年基本穩定。小周的專業是“幼兒與學前教育”,畢業後入職一家早教培訓機構擔任育嬰師,學以致用很有成就感,他對記者說“我們同學基本都找到了育嬰師、早教師等工作,每次聚會大家都聊一些工作上的事兒,感覺挺開心的。工作雖然很累,但收入很好,沒聽說有打算跳槽的。”作爲一個男育嬰師,小周認爲育嬰師工作強度很大,相對於體力而言男性有優勢;而且就性格而言,男性的陽剛之氣更能令嬰兒堅強、勇敢。

記者從對2014屆至2016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的數據中發現,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幼兒與學前教育”是該專業畢業生從事的最主要職業,“科班”出身的幼教從業者在就業滿意度、職業期待吻合度方面都較高。

2016屆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中,約九成從事了與專業相關的工作。近三屆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持續增長,2016屆達到95.6%,比全國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91.5%)高出4.1個百分點。

應屆生再求職不佔優勢

之所以出現應屆畢業生年底跳槽小高峯,國家職業指導師黃志瑜認爲,很多應屆畢業生在畢業求職時,並沒有太明確的目標,被差不多的公司錄用了就去上崗。但工作一段時間,熟悉情況之後,才逐漸發現這家公司或這個職位的情況跟自己當初設想的不一樣,所學的專業用不上,工作難以勝任,自然會有各種不適,跳槽的心便再也按捺不住。而年底又是企業招聘的高峯期,因此不少畢業生在這個時候開始辭職“找下家”了。

但是,入職幾個月就跳槽,對於求職者來說並不是什麼優勢,因爲職業經驗談不上,職業經歷相對空白,薪酬上或許會有一點提升,但新的工作就意味着從零開始,從長遠來看並不划算。新的用人單位會對就職者留下沒“定力”,目標不明確,工作不踏實的印象。黃志瑜說,一般企業能夠接受的正常跳槽時間爲3年至5年。建議職場新人們,跳槽前一定要慎重考慮。

(燕趙都市報 記者 陳曉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