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東昇

婁東昇

1972年生,浙江紹興人,現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第三屆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幹高研班學員、蘭亭書會理事、紹興市書協理事、紹興市書協篆刻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紹興市書畫院特聘畫師、禹社社員。

行書老學庵隨筆橫幅 127cm×23cm

行書老學庵隨筆橫幅局部

書法、篆刻作品曾獲:

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二等獎

二等獎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入展

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 入展

民族脊樑——迎慶十九大全國書法大展 入展

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藝術展 入展

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 入展

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 入展

楷書醍醐灌頂橫幅 127cm×23cm

全國第6屆篆刻展 入展

首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入展

浙江書壇精英50家作品展 入展

浙江省第4屆篆刻大展 二等獎

“2014”浙江省書法家協會 年度獎

“沙孟海獎”第七屆全浙書法大展 入展

第六屆全浙書法大展 入展

浙江省第四、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 入展

“萬山紅遍”浙江書法篆刻刻字大展 入展

浙江省第二屆篆刻大展 入展

西泠印社第七屆篆刻藝術評展 入展

西泠印社第三屆國際篆刻書法作品大展 入展

楷書琢出闢開聯 137cm×23cm×2

【第五屆蘭亭獎頒獎詞】

婁東昇楷書《晉王羲之蘭亭詩》,筆勢勁健奇崛,墨氣渾厚豐潤,氣度浩然充沛,可謂習碑上乘之作。作者入古爲新,在北碑及趙之謙魏體楷書中挖掘新鮮元素,無刻意裝飾之弊,有自然揮寫之致。從碑學源流角度審視,溯碑之源將是作者努力的方向。

楷書橫幅急就章

【第六屆蘭亭獎入展感言】

忽忽三年,六屆蘭亭獎又不期而至,隨着書協新舉措的實施,本屆蘭亭獎難度陡增,困難面前不退縮,積極投入是我輩的選擇.

三年前的成功不能代表當下,求藝之路上彷徨、迷茫時時伴隨,迷霧中,前途還是要一步步摸索,走踏實了纔好。

三年以來,無一日不孜孜於書法,以求有所長進,然學書如泝急流,用盡氣力,不離故處,非人力所能強求。三年來,或有寸進,我不敢有此自信。

本屆蘭亭獎的三幅作品內容、形式上頗費思量,兩幅魏碑大字選用了顏魯公《裴將軍詩》及史游《急就章·漢地廣大篇》,皆雄健之辭,大有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氣勢。一幅小楷,選用了張岱《古蘭亭辨》,張岱之文清新簡約,是我平生所好。作品形式上則力求簡單,能不拼接就不拼接,能少用印就少用印,素面朝天,以顯本色。

一路走來,多得師友熱心指教、幫助,受益良多。此次再蒙幸運之神眷顧,入展六屆蘭亭獎,其幸何如!

人文古鄣 2cm×2cm

我筆寫我神

——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作品創作記

( 婁東昇)

筆:青竹羊毫

墨:蒼珮室墨液

紙:八尺生宣

硯:易水硯墨海

楷書王羲之蘭亭詩 248cm×125cm(第五屆蘭亭獎二等獎獲獎作品)

以魏碑大字作爲自己的主攻方向,一方面是出於自己的偏愛,前些年我一直用心於篆刻的創作,在書法上自然對富於金石味的碑版更感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紹興是《蘭亭序》的故鄉,二王書風自然極盛,但我自小更多地受到碑學的薰陶,坊間平時接觸到的諸位老先生的碑、匾、墨跡多是趙悲庵、徐生翁的餘緒。

清白堂橫幅 230cm×70cm

清白堂橫幅局部

創作魏碑大字是艱難的。楷書要求法度森嚴,對用筆的要求較高,而大字楷書的難度更大,稍有差錯,在觀者眼中便無可逃遁了。康南海先生在《廣藝舟雙楫》中指出了大字創作與小字的不同,“自古爲難,其難有五……雖有能書之人,精熟碑法,驟作榜書,多失故步”。基於此,在近些年的國展評選中,大字楷書的作者日漸稀少,與小字魏碑的創作羣體蓬勃興起形成了鮮明對比。爲此我也彷徨動搖過,2009年看了李松老師《二屆青年展觀後》一文,其中關於楷書的幾點論述給了我些許堅持的信心。而使我得益最大的是2013年第四屆蘭亭獎在紹興的成功舉辦,這次在家門口的展覽使我能夠有機會近距離地、仔細地觀摩全國一流高手的精品力作,在一次次的學習過程中尋找自己和高手之間的差距,慢慢地釐清了自己的創作思路,琢磨出大字中堂形制或許更能發揮我的長處,作品更具視覺衝擊力。

楷書李白廬山謠四條屏 90cm×25cm×4

這幾年,我一直沉迷於對北魏《吊比干墓文》的臨習。此碑古拙、寬綽,是魏碑中具有獨特魅力的名品,而我卻寫得有些點畫侷促、造型呆板,雖然作品也能在國展中入展,但我心裏明白,以這樣的作品來衝擊蘭亭獎是沒有希望的。於是在看到五屆蘭亭獎的徵稿啓事後,我把臨習的重點轉向了北魏墓誌,特別是《元楨墓誌》。《元楨墓誌》的風格俊逸奇崛,結體舒展隨意,用筆靈動自然。通過臨習,原先侷促、呆板的毛病有了一定的改觀,爲後面的創作打了個基礎。

楷書裴將軍詩中堂 248cm×125cm

作品內容的選擇也是重點。既然是蘭亭獎,我的目光自然落到了與王羲之、《蘭亭序》有關的內容上來。這首王羲之的五言詩我以前讀過,有些印象,這時就一下子閃現在我的腦海中,字數也正好合適,就定了下來。基於對前幾年國展的瞭解,我決定做一下形式,陸續找了一些與《蘭亭序》有關的文字,設計了篆書標題,以及一段小楷題記,還配了幾行行書長款。

楷書文心雕龍中堂 248cm×125cm

正式創作的前幾天,我先倒了一大盆墨汁,自然晾着,讓它變得濃稠一些,書寫時再放一碟清水,濃墨和清水調和使用。我書寫時喜歡不計工拙,放筆直書,一張八尺宣紙,五十個大字,40分鐘就完成了。稍作休息後再補上左邊的行書長款。如此調整狀態,一段時間內陸續寫了幾張,從中挑出一張最滿意的,做了一下形式,投稿作品就這樣完成了。

小楷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受鄧石如、包世臣、趙之謙等碑派名家的影響,我創作時,切鋒入紙,鋪毫行筆,不過多注重起、收筆的各種技巧,追求行筆的流暢和點畫的中實。由於書寫速度較快,多了一些寫大字行草書的爆發力。通常蘸一次墨寫一兩個字,下筆較狠重,實多虛少,也不強調停頓。由於是備展作品,爲了增加一些枯筆的表現力,筆畫中段加快了行筆的速度。字形結構也以老實平正爲主,撇捺稍作誇張,而對於現在展覽中常見的欹側、變形等手段則不予考慮。這樣的寫法完全基於自己對魏碑的探索和體會,而沒有了解或借鑑當代碑派名家的創新和發展,我筆寫我神,得失之間,唯望方家指教了。

楷書月下獨酌橫幅 137cm×30cm

楷書長物志一則 32cm×80cm

楷書中堂張岱鏡湖帆影

楷書中堂陸游小雨泛鏡湖中堂

小楷金農畫竹自序 30cm×55cm

陸游《老學庵筆記》二則

張岱《陶庵夢憶》一則

張岱《陶庵夢憶》一則

硃砂行書蘭亭序橫幅 28cm×80cm

楷書郭向莊子注 137cm×34cm

楷書急就章 248cm×125cm

小楷杜甫飲中八仙歌 34cm×30cm

小楷金農畫梅題記 40cm×40cm

小楷清白堂記 14cm×65cm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2.5cm×2.5cm

時乘六龍以御天 3cm×2c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