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都迷信一句話——

  網飛出品,必屬精品。

  網飛(Netflix)從出道以來,就走在美劇一線。

  從題材到品質,嚴格把控,前衛又不失格調,高端又不缺人氣。

  可如今,慢慢走下神壇。

  Sir也不忍心,但親自體驗完,還是不得不說……

  神話,已經變成了傳說——

  《薩布麗娜的驚心冒險》第一季

  Chilling Adventures of Sabrina Season 1

  前期,還是網飛一貫的調性。

  一口氣放出全集,口碑不錯。

  爛番茄新鮮度90%。

  外媒都贊“暗黑驚悚且有趣”。

  又輕鬆又有趣

  超乎期待的驚險刺激

  設定,也是吊足胃口。

  一個亦正亦邪的巫師世界。

  改編自同名暢銷漫畫,女主薩布麗娜是女巫界的元老級人物,《哈利·波特》《魔女嘉莉》的創作都受過她影響。

  飾演薩布麗娜的琪蘭·席普卡一身紅衣加一頭卷金髮,仙氣逼人。

  越看越神似赫敏。

  可她這“巫女”不好當……

  注意海報的“心機”——

  甜美的臉蛋後面,伸起了一對代表撒旦的犄角。

  女主是最特殊的存在,半人半巫。

  16歲,爹是巫界大祭司,媽是普通人類。

  剛開始,劇情也與女主的混血身份貼合。

  有着一種混搭的趣味。

  該刺激的時候,一點也不留情。

  生猛的骷髏光速撲向鏡頭,美女驚慌失措,你也跟着手心冒汗。

  該溫柔的時候,小女生的心事也特別治癒。

  可愛的男友,以及神祕卻溺愛着自己的家人……

  最吸引人的,還是能力強大的女巫,依然會有青春期的煩心事。

  16歲生日當天,薩布麗娜必須接受女巫集會的黑暗洗禮。

  什麼意思?

  她要徹底告別普通人類。

  再也沒高中生活。

  再也沒一起八卦的閨蜜。

  再也沒有可愛的凡人男朋友了(成爲女巫必須和凡人分手)。

  身世就夠煩惱的了,偏偏她還自帶各種“成長障礙”。

  首先,父母雙亡。

  很小的時候,她爸媽就因宗教鬥爭而死,靠着兩位姑姑和表哥,她才得以長大。

  其次,深陷校園暴力。

  人間的學校和巫術界的學校,原來都差不多啊。

  人類學校有欺凌,有歧視。

  在巫師學校呢,也照樣有學姐打壓,巫術一出動,暴力更升級,很多學生甚至被霸凌至死……

  魔幻世界、跨種族戀情,加上現實的校園霸凌、青春叛逆……

  這也是網飛一直在推崇的革新——

  傳統題材落地現代。

  確實挺好玩。

  可惜,故事卻講得稀爛。

  Sir一度以爲自己看的是那些標榜大女主的國產瑪麗蘇。

  別說誇張,每條原則都符合。

  不信來對比一下:

  1、平權靠嘴炮。

  女巫做主角,當然得在平權上做文章。

  但招數僅限於一個字——喊。

  面對校園暴力,薩布麗娜和朋友組建“女生挺女生”社團。

  具體怎麼做不知道,只是一味重複口號:“姐妹團做你的後盾。”

  跨種族戀愛面臨考驗,她很無助。

  但沒想解決方法,沒有付諸行動,沒有犧牲自己。

  再次,喊口號:“不論如何,我都要爲你對抗世界。”

  加入女巫集會意味着完全聽命於黑魔王,她不想失去自由意志。

  爲此她豪言壯志——

  

  我不想加入他的女巫集會

  我不想踏足隱性藝術學校(魔法學校)

  也一定不會接受審判

  

  結果……啪啪啪。

  打臉三連擊。

  不僅進入接受了審判,還進了學院學習,最後也入了會。

  塑造獨立女性的榜樣,全程卻只靠不顧後果的嘴炮。

  問題是,誰信?

  2、上位靠天賦。

  女主扶搖直上,全靠施展突發猛進的魔法技能。

  人生贏家的成長,就像“開心消消樂”。

  大祭司花了半輩子,別的學生用了好多年都解不開的“溟河魔方”。

  薩布麗娜閉着眼扭一扭……開了。

  如果這是不小心,那接下來的更誇張。

  《百萬富翁》都看過吧,三樣錦囊女主也有哦:

  場外電話,問現場觀衆,排除錯誤答案。

  沉睡惡魔VS乳臭未乾小姑娘的對決,本來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惡鬥。

  女主卻使用這三樣錦囊輕鬆過關。

  先是選擇場外援助,萬妖之王將她從噩夢中刺醒,恢復理智。

  接着尋求現場觀衆幫助,仍處在噩夢中的希爾達阿姨把終極逃脫辦法告訴了她。

  最後……Sir不劇透了。

  有興趣的可以去對照一下,準不會失望。

  3、表白靠作。

  平權、奮鬥,都是假的,但有一樣是真的。

  她深愛着男友哈維。

  呵呵,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她不願看男友傷心,於是用禁術復活哈維因礦難而死的哥哥。

  歷經巫界和人界的鬥爭,絲毫沒有成長,做事還是“戀愛腦”。

  因爲她打亂自然規則,反倒逼得哈維親手了結因復活而失常的哥哥。

  任性的是她,承擔痛苦的卻是他。

  毫無疑問,《薩布麗娜》拼湊了一盤誘人大餐。

  女巫題材下,包裹的全是時下最熱的元素:

  身份認同、女性平權、校園霸凌、邊緣人的掙扎……

  效果,卻本末倒置。

  IMDb上最高讚的兩條評論,指出了死穴:

  太過政治正確

  網飛操之過急了。

  它越來越依賴主題先行的“標籤式勝利”。

  近兩年來網飛許多片,都有這個毛病。

  號稱“現代版魔戒”,投資9000萬美元的《光靈》;

  號稱最燒錢的賽博朋克風《副本》;

  以及連續撲街的三部科幻大IP《科洛弗悖論》《獵殺星期一》《緘默》。

  個個頭頂光環,最後罵聲一片。

  精品漸漸滑向“神棍”,這個橫空出世的流媒體巨頭好像迷失了方向。

  就連第一部讓網飛打響名聲的《紙牌屋》,也斷崖式爛尾。

  但不知道網飛還是否記得,下木總統說過的那句話:

  “我最大的成就,也不過是華麗的炮灰。”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