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揚 常秀明

不知不覺間,安陽“小綠”已經3歲了!

2015年11月1日,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啓動儀式在市“兩館”廣場舉行,3500輛公共自行車正式投入使用。

因公共自行車綠色時尚的外形和它倡導的綠色出行理念,古城安陽人親切地稱呼它“小綠”。

此後經過二期工程建設,全市目前共投用7000輛公共自行車,在鄴城大道以南、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委會以西、絃歌大道以北、鋼花路以東地域範圍內設置320個站點。

安陽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城市更潔淨,一組數字勾勒出“小綠”三年來的行駛軌跡:截至11月7日18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共爲羣衆辦卡116262張,羣衆騎行27170260萬人次,騎行時間共計7206萬小時;共計節約汽油611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060.61噸,減少碳排放量3833.04噸;按乘公交車每人次1元計算,爲羣衆節約資金27170260萬元。

11月8日上午,市城市管理局公共交通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冀書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向我們講述了“小綠”落戶古城的故事。

2013年3月,市委辦公室、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和市行政執法局(現市城管局)等部門組成聯合考察組,赴河南永城和江蘇南京、徐州、常州等地取經,深入調研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項目。

“當時,國內已有60多個城市推行了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還有不少城市也在籌劃推進。從這些城市所取得的成效來看,市民普遍歡迎,羣衆幸福指數上升,對政府的滿意度也在逐年提升。安陽市區建成區面積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萬人,推行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很有必要。具體來說,一是可以有效緩解城市行車難、停車難等問題;二是受道路條件、線網布局、站點設置等影響,公交車不可能覆蓋每個角落,而公共自行車則更靈活方便;三是作爲一種綠色健康的交通方式,騎行公共自行車還能促進節能減排、增強羣衆體質。”冀書凡對記者說。

在廣泛調研、反覆論證的基礎上,我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一期工程於2015年8月27日正式啓動。

通過採用企業投資、市場化運作、政府購買服務、部門監管的模式,我市在安漳大道以南、朝霞路以西、黃河大道以北、梅東路以東地域範圍建設了160個站點和3700套鎖車柱,另外還建設了一個200平方米的調度指揮中心、一個400平方米的維護保養基地,投放了3500輛公共自行車。

從一期工程啓動到運營,我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項目創造了全省相關領域建設“三個第一”:建設速度第一,覆蓋地域第一,企業注資額第一。

2015年11月1日9時,市“兩館”廣場熱鬧非凡,一排排整齊的“小綠”吸引了市民的目光。時任市委書記丁巍宣佈:“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啓動運行!”啓動儀式結束後,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馬林青和市民一道體驗騎行樂趣,倡導綠色出行理念。

看到“小綠”翩翩飛入安陽的那一幕,自豪感在冀書凡心中湧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