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過更精準、更有針對性的監管,並輔以強有效的處罰力度,才能管住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網紅食品店,徹底保衛我們“舌尖上的安全”。

  ▲圖文無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梅堂

  一家網點遍佈廣州的餐飲網紅店,此前被離職高管爆料用變質豬肉和發黴大米配餐,每天賣出快餐上萬份,送餐對象不僅有企業職工,還有學生和孤寡老人。經職能部門檢查發現,該網紅店在黃埔區經營點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被抽檢的冷凍豬手粒中含有二代“瘦肉精”。《廣州日報》日前報道的一起問題食品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外賣”和“網紅食品”,如今可以稱得上是食品安全領域問題的“多發地段”,在這起新聞事件中二者則“匯合”了。毋庸置疑,網紅食品店依託視頻平臺、社交網站等此類點對點傳播平臺的巨大傳播力,幾乎是一夜間,就能俘獲萬千粉絲。民衆去網紅食品店消費,看中的不僅是食品本身,更是其所代表的人氣和時尚。但是,影響越大,消費羣體越大,代表着一旦監管乏力,食品安全衛生存在的問題就越大,而一旦事發,對民衆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影響更是不容小覷。網點遍佈廣州的這家餐飲網紅店,每日配餐就可達上萬份,就暴露出當地監管的若干問題。比如,這家店的生意如此紅火,其開發的“團餐配送”模式卻“鎖定近郊人流集中區”,瞄準“學生和孤寡老人”、“避開CBD”。當然,每個企業都有自己所面向的消費羣體,將目標客戶固定在企業職工、學生和孤寡老人這類消費水平較低的羣體身上,本無可厚非。但結合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這家網紅店在單純的經營策略之外,很難擺脫避開監管密集覆蓋區域的嫌疑,而實際情況也告訴我們,他們這種鑽制度漏洞的“花招”在短期內也確實得逞了。又比如,涉事網紅店有的經營網點都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這背後或許是監管的“網漏吞舟”;而這家網紅餐飲店“栽”在離職高管的爆料上,這也留下了疑問——如果不是知情者爆料,其亂象還能藏多久?這些亂象都提醒我們,網紅店不會因爲網紅就會守法,而網紅店銷量大,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影響也大。所以,有關部門宜對網紅食品店採取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監管。爲提高監管的有效性,有關部門在常態化排查和不定時抽查等監督手段外,不妨探索監管新形式。比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點評網站消費者的評論進行甄別、判斷,一旦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查。網紅食品有百種面目,但那些問題食品暴露出來的問題卻往往指向一處。只有通過更精準、更有針對性的監管,並輔以強有效的處罰力度,讓問題商家付出高昂的違法成本,才能管住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網紅食品店,徹底保衛我們“舌尖上的安全”。□梅堂(媒體人)

  編輯:陳靜 校對:郭利琴

  “撒藥治污”是一場弄虛作假的“治污秀”丨新京報快評

  實名舉報局長被指“敲詐勒索”,兩件事都該徹查丨新京報快評

  “白髮書記”走紅後,輿論關注的焦點應該放在哪兒?丨新京報快評

  無人出租車廣州上路,但“談賺錢”還爲時尚早 | 新京報專欄

  女記者深夜被“例行查房”,不妨解釋一下丨新京報快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