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化菜的用料也很“講究”,都是本地特有,換了別一個空間的飯桌,味道不可複製,只有到當地去喫,纔有那樣原生態的鮮。真的很好喫,以至於剛剛從開化旅行回來,我就開始網上搜這個汽糕買回來喫。

在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有一個小縣城叫開化,這裏至今還保留着很多原汁原味的人文風貌,雖已開發旅遊,但山土草木都保護得很好,就連做飯,也是自己家的菜園種菜,自己家的魚塘抓活魚。

老規矩,我們先說重(喫)點(的)。

1

民以食爲天,開化縣,是我在浙江旅行路上見的過對喫最“講究”的小縣城。

先說一下我覺得最爲神奇的開化汽糕,它被稱爲“中國人的披薩”。

汽糕這種小喫,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開化縣人民每日早餐的必食之物,開化的各大餐廳、小飯館,每店必備。

看了一下它的做法,果然和披薩很接近。

但汽糕的配料和成分,更“健康”一些,它沒有芝士、披薩醬等那些高熱量的板料,而是米漿發酵成“麪糊”,撒上蝦仁、香乾、肉末、木耳等天然食材,用水汽蒸發而成。這樣做出來的糕點,松而不散、彈而不堅。

真的很好喫,以至於剛剛從開化旅行回來,我就開始網上搜這個汽糕買回來喫……

還有一個更“講究”的,就是開化清水魚。

都是魚,都早晚要做成食物上桌,但偏偏開化的魚不一樣。

這裏的魚從小享受的就是修身養性的“喫素”待遇。

村民在自家院子裏挖塘、引入山泉水,保持水源流動,然後將各種可食用魚的魚苗投入水中,餵食青草數年將其養大,每當來客現抓現煮,才做出這麼一碗。

這種在“活水”裏喫素長大的魚,個頭長得又非常慢,通常要養它一年才能成熟,所以產量極小,於飯桌上從來都是供不應求,旅遊旺季時能喫上一次都屬僥倖……

2

開化縣位於錢塘江的源頭,這裏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清奇俊秀的山水,此外所有,都和這裏的好喫的有關(捂臉)。

開化縣的味道,其實都是一些天然質樸的農家菜,就隨便這麼炒炒就上桌了。可就是這民間小竈上隨手一炒的手藝,出自山野之中,卻勝過登堂入室的大餐。

開化菜的色澤很是鮮豔靚麗,紅綠分明,這一點很像杭州菜,在杭州西湖邊上的醋魚醬汁,就是這麼樣個晃眼的光亮;又有點像安徽菜,口味偏濃,甜鹹分明、厚道入味。

開化的青螄曾經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有一點點清苦,又不失仙味;馬金豆腐乾的作料中有一種“開化土醬”,從而得了開化特有的“素火腿”之美譽;

錢江源土雞煲,一上桌湯汁就被你一碗我一碗地一“搶”而光,雞皮都是綿軟的口感……

開化菜的用料也很“講究”,都是本地特有,換了別一個空間的飯桌,味道不可複製,只有到當地去喫,纔有那樣原生態的鮮。作爲一個喫貨,爲了把珍饈美味都攬進肚裏,一次又一次地“行走江湖”、遠去他鄉,我想也一定不止我一個吧。

3

開化美食的味道,得益於這一片浙皖贛三省交界之處與衆不同的山中的氣候:日上三竿之時薄霧繚繞在半山腰,綿綿陰雨之後雲朵掛在樹梢尖。

開化龍頂茶,就是這片特別的土地上生長出的特別植物,十幾年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莫言先生到開化採風,就曾經喝過這個茶,如今更是每年出口幾十個國家。

龍頂茶歷史悠久,古時是朝廷的貢茶,相傳“龍頂”二字,還是朱元璋賜名。此茶醇香、清秀,即便浸於水中,這茶葉依然根根挺拔,開化人把它稱爲“杯中森林”。

4

天然五味,沁著茶香,錢塘江源頭的原生態美食,對生長條件格外挑剔。這裏衆流彙集,常年保持着溼潤的溫度,肥饒的土壤又沒有污染。

在開化,12月的山頭依然翠綠,山林中常年流動着可以直接飲用的水,才養出龍頂湯水格外鮮綠,飯菜香味格外持久。

我是大紅姐姐,旅遊FM主播,環球旅行體驗師,專注小衆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