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三角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峯論壇”在滬舉行。本次論壇由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上海市國資委、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指導,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主辦,旨在加強要素市場平臺聯動、深化長三角地區金融機構之間的協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構建協同化服務體系,助推長三角區域內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論壇上,浦發銀行公司業務總監曹江濤主持了題爲“構建協同化服務體系,助力長三角企業發展”的圓桌論壇,長江經濟聯合發展集團董事長池洪、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爲民、浙江浙大網新集團總裁張四綱、科大訊飛副總裁段大爲、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副總裁俞斌、徽商銀行董事長吳學民、華泰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崔春、中建投信託副總經理譚碩圍繞“協同”和“發展”進行了分享。

浦發銀行公司業務總監曹江濤

長江經濟聯合發展集團董事長池洪

長江經濟聯合發展集團(長江集團)董事長池洪表示,長江集團是時任上海市委書記吳邦國同志和上海市市長黃菊同志給予批示於1992年成立。長江集團承載着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的使命。池洪還表示長江集團跟浦發銀行是戰略合作伙伴並於6月份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26年來長江集團在服務長三角“協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重慶、南京、武漢、蘇州、寧波都有曾經城市地標性的商業建築。不僅僅是使命,集團的股東以及主要發起股東主要來自於長三角或長江經濟帶。這次總書記在上海進博會宣佈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爲國家戰略,對長江集團來講是一個重大的利好,也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

池洪還表達了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期待,認爲大勢大勢已至,未來已來。長三角一體化還需要大家協作共贏,通過合作、協作來打造共贏的區域,本質上長三角要素的優化配置。

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爲民

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爲民首先介紹了蘇寧是一個在長三角創業起步現在佈局全國的線上線下零售企業。孫爲民表示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是蘇寧集團的特點之一。第一點蘇寧是全國佈局的集團但長三角的人才是集團的核心,加上文化的原因江蘇、安徽包括上海、浙江長三角人才使用率是比較高的。第二點從公司資本來講,首先阿里集團於2015年成爲蘇寧集團的第二大股東。其次蘇寧集團在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中把上海作爲公司國際化的橋頭堡,在近些年拓展的投資業務包括圍繞零售開展的新業務的團隊核心也是立足在上海。第三點在文化佈局上面,上海也已經成爲集團非常重要的觸角。

孫爲民再次申明即使蘇寧集團是一個全國性佈局的企業,但還是以長三角作爲核心的。在前兩天總書記講的長三角戰略成爲國家戰略的時候,對於蘇寧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尤其是中國的消費已經成爲拉動經濟的第一推動力。而立足在長三角,包括上海、南京幾個區域裏頭的保稅倉都是蘇寧集團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孫爲民強調協同發展,在蘇寧裏面體現得非常明顯的。

孫爲民還表示在今年夏天的時候,長三角經濟一體化辦公室的阮主任將蘇寧集團作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商務流通協同發展長三角區域的龍頭企業。企業的協同發展,一定是把每個企業最專業的東西做強,在專業做強的基礎上,自然就產生了協同效應。

最後孫爲民展望未來長三角區域的一體化發展還處於一個創新的階段。以技術爲代表的新的創新,可能是未來長三角地區下一輪的領先着力點,包括傳統的信息技術到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到了現在的物聯網的技術。

浙江浙大網新集團總裁張四綱

浙江浙大網新集團總裁張四綱表示浙大網新集團主要擁有兩塊業務,一個是集團本身的產業,下面有兩個上市公司,分別做智慧城市、環保產業。第二,集團在打造創新產業鏈。張四綱還表示集團跟浦發銀行的何行長已經合作了18年,他們的成長與浦發銀行服務幫助密不可分。從浦發銀行的融資融智集團就有多年的股貸債業務。浙江企業就在長三角全面開花遍佈全國全球而網新集團就作爲浙江集團的代表。

從浙大網新的角度去看待長三角一體化有兩個想法,第一,浙大網新相信一體化以後會有更多的商機。第二,“協同”這個詞在論壇中還是偏中性,集團期盼着更大的國家層級的制度創新,給企業更寬鬆的環境。

張四綱總結說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有位經濟學家說發展主要靠縣域經濟。我想說長三角的一體化,代表的城市和城市羣應該會是未來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引擎和發動機。

科大訊飛副總裁段大爲

科大訊飛副總裁段大爲表示科大訊飛起步於安徽,現在一舉成爲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策略的實施,科大訊飛地處的長三角企業深受鼓舞也應該會從中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上海是要打造成爲國際金融中心,也要打造成爲國際創新中心。作爲浙江、江蘇、安徽幾個省,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生物科技方面都有非常好的產業基礎。長三角一體化幾個省市之間相互助力,相互配合,會帶來更多的發展勢能和動力。

段大爲作爲長三角一體化的“協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協同”作爲一個非常宏大的構想,表現在方方面面。從經濟層面,從“協同”這兩個字的理解,應該說要進一步推動我們長三角一體化的市場體系,能夠更緊密。一體化的市場體系,也能夠帶來對於生產要素、人才、技術、資金更有效率,更順暢的流動,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做一些國別的比較,近幾年的印度經濟增長很快,印度也在經濟改革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印度政府有兩件事情,一個是2016年換鈔的基本舉動切斷了地下金融渠道。另外一個是稅制改革,在印度做生意難,成本很高因爲印度各個邦之間稅率差異非常大。印度做的這些改革就是爲了儘快的消除國內市場存在的很多壁壘,儘快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內大市場。對比印度這些改革,我們國家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已經實施了相應的措施並解決類似問題。所以我們很早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內大市場。那麼在今天,在長三角一體化這樣一個新的高度上,需要在更高的層次上推動一體化市場體系的形成。應該說今後所面臨的改革任務,涉及更深的層次、更大的範圍,也需要更多投入的智慧和精力。對於未來,一體化的市場體系就是一個協同的體現。它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說交通能夠更便捷,從合肥到上海來,現在最快的高鐵大概兩個半小時,慢一點的要三個半小時,當然比二十年前從合肥到上海來,要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要素的流動,包括今天提到的徵信體系,如何能夠對接等等,實際上是方方面面。最終體現的一個着眼點,就是形成一個更緊密的一體化的市場體系,讓要素更有效率的流動,這就是協同。

段大爲還表示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爲國家戰略非常令人振奮,也非常令人期待。他期待在長三角能夠出現更多的國際化的大都市,出現更多的全球五百強的企業。最後他希望長三角一體化,不僅是區域經濟的一個重要平臺,也是能夠推動中國持續改革開放,直至全球化的重要平臺。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副總裁俞斌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副總裁俞斌介紹太平洋保險是一家於1991年在上海成立以保險爲主業的大型保險金融集團,目前在香港和上交所上市。太平洋保險有三大板塊,第一大板塊就是保險板塊,以車險爲主要組成部分的財產保險、人壽保險以及農業保險。除了保險板塊以外,第二大板塊是擁有三家公司的資產管理板塊,一個是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第二個是長江養老公司,第三個收購的國聯基金。第三大板塊是養老投資服務公司。俞斌就養老作爲協同的一個主要載體發表了看法。

他說到香港65歲及以上的老人是116.3萬,老齡化的比率是15.9%(國際的標準7%是老齡社會的重要標誌)。由於香港地價相對比較高,只有8.1%人能夠在養老機構養老,其中大約90%的老人主要還是在家裏。前一段時間俞斌與中聯辦的領導交流中瞭解到沒有對社會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規劃,在粵港澳協同發展區未來三年一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解決澳人和港人養老的問題。回觀上海,上海2017年60歲以上的常住人口539歲,65歲是345.78萬,在2017年,65歲的老年人口的增量首次超過了新生兒的量。上海的老齡化已經達到了14.3%,遠高於國際標準。按照這樣一個推測,到2030年上海的老齡化預計會達到19%。所以養老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

從需求的角度來講,俞斌表示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出生的這些老人,他們沒有享受到經濟改革發展的成果,他們的養老金相對還是比較低的。其次他們的觀念也相對比較傳統,可能在家裏養老是他們的首選,他們不會想到去綠水青山的有很好服務的養老機構去服務。到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情況發生轉變,中國整個有實力消費羣體還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他們有一定的積蓄,充分享受到改革開放四十年帶來的財富積累,他們的觀念也會變。另外俞斌還認爲自己父母輩因爲擁有多個小孩所以不願意去養老院。隨着政策的改變從養老產業角度來說,人們的需求還是慢慢會有。從未來來看,無論是老齡化的程度,還是觀念的改變,對養老肯定有一個非常大的需求。

俞斌認爲養老的主要矛盾原因是因爲地價。養老投資公司註冊資本30億,太保的養老投資公司在未來三年規劃想投100億,100億隻能建設1萬個牀位,中國14億人口,就算上海539萬,1萬人並不能解決很多問題。另外,在兩年前太保也想搞一些在中心城市的社區養老,比如在徐虹北路的一個居民區中間的培訓中心。所有的居民全部反對養老院,聯名寫信給區政府,主要原因是是養老院裏面可能有一些一定規模上的停屍房。所以一個是選址的問題,一個是地價的問題,可能是制約整個養老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

俞斌表示從協同角度來看養老投資是還有很多文章要做。他對復旦大學張院長講上海要建全球城市,上海整個在長三角要形成資源優化配置的門戶表示贊同。太保作爲市場參與的主體需要一些規劃,從政府的層面來講,俞斌個人覺得還是應該借整個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機制,要統一規劃城市羣的養老用地,要形成養老產業的若干個集聚區,同時三省市應該利用各自的優勢,形成養老產業的配套支撐。最後俞斌表達了對長三角一體化開創新時代,共享美好未來的期望。

徽商銀行董事長吳學民

徽商銀行董事長吳學民介紹到徽商銀行是2005年成立於安徽省,是省內唯一一家省級法人銀行,目前資產規模將近1萬億。徽商銀行有與浦發銀行相似的資產投向,第一個板塊首先是一個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另外一個是擁有300億的個人消費類貸款,還有對民營企業投放了1500億的貸款。第二個板塊主要是民生領域如民生金融,其中包括對學校、醫院、旅遊、養老一系列的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第三個板塊,就是產業金融,安徽是一個發達的製造業大省擁有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通過配套的基金、發債,債券融資計劃等產品,這一塊有1700、1800億。另外徽商銀行還有一些百億級的項目如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扶貧金融同時徽商銀行也在探索投貸。

作爲長三角的一員,安徽可能進來得比較晚,其實安徽特別希望能夠在整個長三角一體化中把自己的發展進一步加快。

從金融機構的角度,吳學民提出了兩個建議,一個是數據共享,現在各個地方,甚至包括地級市,數據信息全部多是割裂的如同一個個的信息孤島,如果這些信息不能共享的話,其實對銀行識別企業帶來很大的難題。如果要是長三角能夠一體化,從信息共享的角度,把數據打通,共建平臺,必然會有利於金融機構助推整個實體經濟發展。

第二個建議是在金融機構之間,要賬戶互通。比如徽商銀行的個人賬戶他行的很難綁定。徽商銀行的機構主要是在安徽和南京無法解決異地開戶問題。如果參照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做了一個賬戶互通聯盟,實現了賬戶之間相互認證,之間可以互通。對公的角度,也可以請浦發銀行牽頭,把長三角的各家城商行聚集起來,打造一個對公的聯盟。

最後吳學民表示安徽發展空間潛力巨大,歡迎大家到安徽發展。

華泰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華泰)董事長崔春

華泰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崔春表示華泰證券和浦發銀行是多年的戰略合作關係,雙方一直在各方面長期的相互支持,浦發銀行也是華泰在上海開展業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聯盟夥伴。並且華泰是天生在長三角地區一個緊密聯合的實體。因爲華泰證券總部在江蘇南京,現在在香港和內地上海交易所上市,並計劃會在境外比較快的時間登錄倫交所,相當於從一個地方的證券公司走向全國的並擁有國際化步驟和規劃的一家證券公司。華泰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註冊地在上海,我們以上海爲核心,在全國開展資產管理的業務。在今年的中期之後引入了兩家重要的戰略投資人,一家就是民企引進第一大的浙江的阿里巴巴,第二就是蘇寧。在上海和江蘇、浙江的緊密結合,就差安徽了。

崔春還介紹了華泰的投行業務,她表示投行業務在行業當中處於比較領先的位置,尤其在併購方面,做了大量的海外併購以及國內產業鏈的重組項目。在作爲華泰核心業務之一的資產管理,目前一直處在這個行業的前三的水平。對於一些重點的業務,華泰也做了一些研究,包括在資產證券化,還有企業融資方面,包括股票質押回購等等。其中三分之一的體量都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在這個地區的業務發展,對於整個公司的業務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華泰希望這次在國家戰略的引導下,在長三角長足發展下,業務體量能夠有大規模飛躍。。

崔春就證券公司在協同的課題來講也提出了一些建議,證券公司作爲一個投融資的平臺是資金融通的角色,包括對於資產的定價,發現資產的價格,尋求市場最優質的資產主體以及尋找融資渠道。結合最近一段時間的長三角區域內,資本市場的低迷或者說二級市場持續下跌帶來的一些民營企業也好或者二級市場股票的持續下跌,帶來了困境,但同樣也是一個機遇。可以通過在整個地區內設立一些跨區域的疏困基金,化解風險,以市場化的方式來投資和幫助流動性出現短期困難的上市公司和企業解決困境。在這個角度上,以上海爲一個高地,把整個區域內的上市公司,政府層面成立一些專門的基金來投入到這上面,就能夠有更好的協同效應。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是非常多的,從券商的角度來說,如果有政府的支持,在工作推動上或者化解民營企業困境方面會有更大的作用。

第二,信息技術方面的互通,這個也應該是一個極其週期的因素。如果想要實現一個企業的高質量的發展,如果僅僅是原來低水平重複,或者是原來完全的低水平的投資的話,不會起到核心的提升作用,所以還是需要我們能夠優選一些有質量的企業。這裏面優選的過程中,就需要一個信息的識別和信息的共享。我們可不可以採用一些手段,能夠形成體系化的運作,如果作爲整個區域要達到科技高點的目標的話,是不是在這方面還可以由政府來牽頭,對大家有更好的支持和幫助作用。

崔春認爲,這次政策上力度是非常大的,包括科創板在上海,會吸引大量的高新技術的創新企業到這邊來,這裏面一方面會帶來大量的科技因素的活躍,另一方面會有很多人才的流動,都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在這裏面,如何在新的發展當中,管理好信息,另外能夠在信息流動的基礎上,能夠更進一步給各個參與主體帶來更好的協同,這裏面還是大有可爲的。

崔春最後表示在良好的基礎上趁勢而上,大有可爲。長三角區域是其他區域不能及的,有這樣一個勢頭一定會非常令人期待。

中建投信託副總經理譚碩

中建投信託副總經理譚碩說中建投是來自浙江的金融企業,是1979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第一批信託投資、創投公司,其前身爲浙江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發展四十年以來,中國的信託行業的服務主要是集中在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兩塊。作爲長三角的資產機構和財富管理機構,在長三角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有兩個比較重要的點,一個是財富管理。整個長三角是 目前高淨值人羣最多最密集的地方,第二個,以浙江爲特點的民營企業的發展,目前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家族傳承的階段,所以有用大量對家族信託、家族資產財富傳承以及管理的需求。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給長三角的金融機構帶來比較好的發展機遇。第二個,在資產管理方面,信託作爲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以及實業投資的多元化、一體化的靈活的金融工具,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能夠發揮比較重要的作用。

本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