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園林之城,

城市中的古樹名木,

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見證,

也是園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裏的

古樹、普通樹木紛紛懸掛上了

“二維碼”的“身份證”,

只要掃一下二維碼,

就能瞭解這棵樹的“身世”。

“二維碼竟長到樹上去了,真有意思,掃掃看!”今天(12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廣場周圍一些樹上懸掛的鐵皮二維碼,吸引了不少師生駐足掃描,探一番究竟。

“二維碼是專屬的,與每一棵樹一一對應,你掃一掃,就能瞭解樹木的品種和樹齡。”園林工程學院教師王荷神祕一笑。

記者在一棵看起來有些年歲的雪松前,通過手機微信掃碼,頁面跳轉,幾秒鐘,關於這棵雪松的信息就顯示出來:雪松,松科,常綠喬木,具有防塵、減噪與殺菌能力,適宜作工礦企業綠化樹種……

園林工程學院院長趙茂錦介紹,蘇農作爲蘇州首個5G覆蓋的高等職業學院,這次學院與校園信息化管理中心聯合研發的小程序“樹木智能寶典”,是爲了讓師生更加方便、深入地識別樹種,給校園樹木佩戴了“新一代身份證”——“二維碼”樹牌。

在原有樹牌的基礎上,重新設計製作,增加了“二維碼”功能,只要輕輕一掃二維碼,關於樹木的樹種名稱、科屬、拉丁學名、形態特徵、產地分佈、應用價值等科普信息便一目瞭然,爲師生了解樹木迎來了“新導遊”。

“二維碼”樹牌是蘇農園林工程學院師生爲校園裏的樹木量身定做,造型別致。爲保證二維碼提供信息的準確性,所有樹種信息均由專業教師統一編寫、校對、輸入。

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謝雨晨告訴記者,樹木“二維碼”將課堂從教室延伸到戶外,掃一掃就有奇妙的事情發生,“有時走校園裏掃一掃,可能比自己死記硬背要更高效。”

“目前,我們對校園的銀杏、玉蘭、雪松、羅漢松、衛矛、榆樹、梧桐等120個樹種懸掛了‘二維碼’樹牌,二期將會有視頻、語音,未來還會有VR,全景瞭解校園裏樹木。”王荷表示。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信息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鄧文雯告訴記者,5G時代,研發學院綠植大數據信息化平臺,將植物等生物資源的標本數字化,是學院相關學科領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數字化獲得的大數據,可爲多種教學研究提供權威的數據支持。由學院多部門合作自主研發的蘇農綠植大數據信息化平臺讓師生與“植物王國”的距離變得更近。

記者瞭解到,接下來,蘇農的樹木智慧“身份證”的應用還將廣泛鋪開,未來或將應用到蘇州園林裏的古樹名木上來,讓景觀園林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