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月笙本來想按照青幫家法處置,但沈醉不同意,王兆坤是軍統的人,軍統與太子派也結有樑子,很多軍統內部人員都懷疑戴笠的死是太子派搞的鬼,兩方彼此看不順眼,任由杜月笙處置王兆坤,那不就說明軍統慫了。杜月笙與吳紹澍的矛盾,牽涉面甚廣,反而成了王兆坤發難的由頭,而且做爲杜月笙門徒,青幫弟子,在雙方爭權奪利的敏感時期打擊對手,別人不會認爲是他王兆坤所爲,第一反應肯定是認爲杜月笙主使。

江湖歲月,刀光劍影,看似忠肝義膽,實則爾虞我詐!

前面我們講到杜月笙最器重門徒吳紹澍背叛師門,與太子一派勾肩搭背出處爲難杜月笙,杜月笙熱臉貼冷屁股氣憤至極,顧嘉棠、陸京士等人甚至發誓要將吳紹澍剁成肉泥餵狗!

老對手半道遭截殺,杜月笙主使?囂張門徒假冒江湖仗義杜被當棋子

杜月笙

當然都被杜月笙攔了下來,尤其是戴笠在1946年3月17日墜機身亡之後,杜月笙更是訓誡門徒,一定要低調行事,不要與太子派發生正面衝突。

杜月笙這麼說絕不是無的放矢,以前有戴笠的無條件加持,杜月笙就是一個典型的的“紅頂”流氓大鱷,即使有人眼紅,江湖人動不了他,有心的政界大佬得看戴笠臉色。

但戴笠死後則不一樣,任何政治龍捲風,杜月笙只有自己面對,關鍵沒有一個裏應外合的人,很多事情已經身不由己了。

加之杜月笙在戴笠生前聯手扳倒了吳紹澍,雖然打擊了太子派勢力,但也得罪了太子派,太子一派勢力正處在快速上升期,大有勢不可擋之勢,杜月笙不想觸黴頭,給自己惹麻煩。

何況宣鐵吾當上警署署長之後,針對杜月笙做了很多事情,把杜月笙搞得也是灰頭土臉,雙方可謂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定程度上來說杜月笙已然擔起了抵抗太子派勢力大旗的重任。

雖然杜月笙情非得已!

{!-- PGC_COLUMN --}

然而杜月笙的確不想做出頭的椽子,更秉持事不做絕兩面光的原則,主動避讓太子一派鋒芒,讓太子派把氣出順了出勻了。

杜月笙這麼想的,但是青幫徒衆幾十萬,不是所有人都能準確領會杜月笙的意思,更難免一些人揣着明白裝糊塗,在杜月笙的羽翼下故意做一些激怒太子派的事情,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在杜月笙的門徒中有一個叫王兆坤的人,此人同時是軍統緝私隊隊長,負責“接收”大任。

前面說了抗戰甫勝,吳紹澍也是紅得發紫,擔任八個重要職能部門的一把手,而且也有接收敵僞和日寇財產的權力,雖然同爲杜月笙門徒,兩方卻並沒有多少共同的利益。

更何況吳紹澍已經投到了太子派的懷抱,極力撇清自己曾經的青幫身份,與杜門中人相遇,基本上都是劍拔弩張,以表明誓不共伍的態度!

兩人在各自職責範圍內有交集的地方,而且分屬不同的陣營,又各自打着小算盤,也就有了棋逢對手產生矛盾的時機。

當年戴笠辦掉吳紹澍是因爲掌握了吳紹澍在接收僞產時貪污腐敗的跡象,戴笠之所以找到關鍵證據,就是拜王兆坤所賜。王兆坤要搞倒吳紹澍,倒不是因爲他欺師滅祖的行徑,而是出於打掉競爭對手的考慮。

杜月笙與吳紹澍的矛盾,牽涉面甚廣,反而成了王兆坤發難的由頭,而且做爲杜月笙門徒,青幫弟子,在雙方爭權奪利的敏感時期打擊對手,別人不會認爲是他王兆坤所爲,第一反應肯定是認爲杜月笙主使。

王兆坤做的理所當然,在戴笠死後完全就把杜月笙的訓誡當成耳旁風了,做爲偵緝隊隊長,利用軍統身份,佈置一次行動綽綽有餘。

王兆坤就在吳紹澍回家的當口,讓軍統的兄弟對着他的小轎車一通亂射。王兆坤本來是想着打死也就打死了,打不死也打個半死,沒想到吳紹澍安然無恙。

原來吳紹澍坐的是防彈小轎車,說起來也十分戲謔,這輛車還是杜月笙送的,抗日戰爭時期吳紹澍做孤膽英雄,返回上海前線做恢復組織抵抗敵僞日寇的工作,安危十分沒有保障。

當時杜月笙與吳紹澍二人還沒有反目成仇,吳紹澍受到重用,杜月笙還指望這個徒弟日後有出息,好光耀師門呢!怕吳紹澍一個不小心死了,就專門倒騰了一輛防彈小轎車送給吳紹澍。

不曾想沒等到日寇的子彈,倒在王兆坤偷襲的時候起了大作用。

老對手半道遭截殺,杜月笙主使?囂張門徒假冒江湖仗義杜被當棋子

杜月笙

吳紹澍遇刺,對於太子派勢力來說就是公然的挑釁,太子派可不是軟柿子,上期就說了宣鐵吾掌握了軍隊和警署大權,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首先懷疑的就是杜月笙。

杜月笙也好奇是誰這麼不長眼,敢在這時候撞槍口,當時參加刺殺活動的不止王兆坤一人,很快就有人漏了風聲,杜月笙掌握了情況,太子派掌握了情況,當然杜月笙是王兆坤的孃家,婆家軍統在上海灘主持大局的沈醉也掌握了情況。

王兆坤的身份讓幾方勢力頗爲尷尬,就王兆坤本人來說,在這些大佬面前不是什麼重要角色,公報私仇死不足惜,但還是那句話他挑事的時機實在太敏感,差一點就達到四兩撥千斤的蝴蝶效應,幾方敵對勢力因爲他搏殺。

杜月笙自然氣不打一出來,雖然王兆坤名義上是替他出頭,但分明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

而且王兆坤的局,杜月笙都是棋子,向來是杜月笙把別人當棋子,現如今自己不起眼的一個徒弟,反過來把自己當棋子,以下犯上都不止,這叫實力坑師傅!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貓有貓道,狗有狗道,王兆坤算計杜月笙到家,杜月笙自然不可能容忍!

杜月笙本來想按照青幫家法處置,但沈醉不同意,王兆坤是軍統的人,軍統與太子派也結有樑子,很多軍統內部人員都懷疑戴笠的死是太子派搞的鬼,兩方彼此看不順眼,任由杜月笙處置王兆坤,那不就說明軍統慫了。

杜月笙家法執行不下去,便將王兆坤逐出了師門,迅速抽身坐山觀虎鬥之意明顯。

比之於明目張膽背叛師門的吳紹澍來說,王兆坤的行爲更讓人不恥,更有欺師滅祖之嫌。

吳紹澍背叛師門卻不失光明磊落,可以說道不同不相爲謀,可以說人各有志,王兆坤則是打着爲師報仇的幌子,行“欺師滅族”之實。

究其原因,莫不是爲了一個“利”字,自古以來都不缺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更別說宵小之輩,最善於利用別人的矛盾,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害人利己,從來都是小人最終極的追求!

王兆坤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幾萬青幫徒衆大部分人的志趣所在,可以說揭開了亂世江湖幫會組織中那點假仗義的鍋蓋子。

有利可圖,張口閉口都是師兄弟,所謂的江湖救急,所謂的同生共好,不過是追名逐利的遮羞布罷了,一旦掀開,蒼蠅惡臭鋪面而來,哪裏還顧得上斯文與臉面!

正如杜月笙當年加入青幫一樣,無非是有人告訴他想要在江湖立足,必須得靠碼頭,當時如杜月笙一般的小角色,人人莫不以青幫徒衆自稱。

杜月笙也就自然然加入了青幫這個最大江湖組織,試圖靠個大碼頭,當然不是出於對組織的發展貢獻而去參加青幫組織,只不過爲了生存爲了自身利益,獲得哪怕一丁點生存空間。

一個連生存都成問題的人,你卻希望他去做貢獻,這未免太強人所難了。

幫會的江湖裏可以說是最講究利益的地方,怎麼理解呢?

如果你拳頭硬勢力大,即使比你小許多的人都可以管你叫爺,不違心嗎?當然違心,但如果一聲爺可以換來一個饅頭一個銅板一個錦繡前程,甚至一條命,叫個“爺爺”似乎也不丟人吧!

上海灘流氓三大亨初時爲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排序,後來成了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黃金榮做爲出道最早的人,做爲杜月笙的大哥,難道不覺得彆扭,心裏會不服氣嗎?

但不得不承認杜月笙能給他帶來利益,而且只有承認杜月笙的江湖大哥地位,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莫說顛倒下二人的江湖地位順序,就是讓黃金榮叫“爺”,那也是叫的下去的。

老對手半道遭截殺,杜月笙主使?囂張門徒假冒江湖仗義杜被當棋子

杜月笙

亂世江湖的那點假仗義,維繫的根本就看能帶來多大的利益,無利不起早,沒有利益做鋪墊,整個青幫也就不復存在了,什麼同生共死桃園三結義,不過都是冠冕堂皇的說辭罷了!

拆杜月笙太好凶,抓萬墨林真狠!迎氣勢洶洶強勁對手,杜一招太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