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而言之,区块链正在以颠覆式的新技术重塑人类的价值信用体系,重塑互联网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重塑现实与网络业态中人类的合作机制与组织形式。而去中心化带给网络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信任的建立和价值的传播。


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

图为2019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现场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体学习把近年来被各行业热议的区块链数度推上头条。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使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凭什么会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核心技术,并让习总书记亲自点名?区块链之于技术革新及产业变革的重大意义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又有哪些关系?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的组成部分和运作机制比一般计算机技术要相对复杂一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曾作出的官方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想必非专业人士阅后肯定一脸茫然。

用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区块链是一条串联着许多数据块的链条。从区块链的本初形态来看,这根数据链条的功能实质类似于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所以区块链的运作模式就是记账。不过用这个账本记账是有着严格规则的,在系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账本,同时可以允许核查整个大账本,但只有特定的人能够因为完成了一定量的工作获得工作量证明(POW,Proof of Work)而获得记账权。不过,任何新的记账都需要所有成员共同参与验证才可以进行储存,每一条记账信息都会被永久记录下来。

让我们再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假设A、B、C、D、E互不信任的五个人共同拥有一笔家庭基金,基金每个月会自动向每个人的账户里发放1万元生活费。某个月A入不敷出,他只好向B借了2千元。若是B怕A欠钱不还,他除了在自己的账本里记账外,还可向系统通报一声A借钱的事,那么其他成员C、D、E就会在各自的小账本里记下:A欠B 2千元。A要想抵赖,必须买通C、D、E,可这是几乎做不到的。要是B当时没记账、事后还忘了这件事,年底他查账发现自己的账目莫名少了2千元,他也不会就这样遭受损失。他可以去查公共账本进行回溯,结果看到A的账户无缘由地多了2千元,那么A仍然无法赖账。另外,在这个家庭中还有一些经所有人达成共识、符合条件就会自动执行的合约。比如,谁在一个月中的洗碗次数最多,家庭基金当月就会自动奖励他2千元额外收入。

在这个例子中,A、B、C、D、E就是5个节点,每人持有的小账本就是每个数据区块,这些数据区块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区块链。在区块链内部,节点的分布是去中心化的,整个系统的运作需要每个节点遵循一定的共识机制,而某个节点的特定操作又需要通过一些加密算法来完成。

为什么大家觉得区块链很难懂?就是因为它拥有明显区别于传统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系统的构造和运作机制,还涉及数学、密码学等多层次学科内涵。不过,这也赋予了区块链更多革新性特征。

区块链的最核心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其采用的是基于点对点式P2P(peer-to-peer)网络架构,网络节点之间交互运作、协同处理。我们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整个系统的数据是完全共享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力修改区块中的数据信息,且每一条信息的增加需要系统里的所有人参与验证。基于去中心化的本质设计,又进一步激发了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追溯、全程留痕、安全可靠、公开透明等特征。

区块链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则必须先搞懂比特币。

2008年11月1日,一位至今匿名的神秘技术极客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了一篇论文《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把自己长期以来对比特币的设想打造成了现实,在互联网上生成了第一个比特币创世区块。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加密数字货币,它不依靠现实社会中的货币机构来发行,因此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比特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在网络中它的买卖和流通均依靠独特的密码学设计来确保安全和匿名。

比特币之所以会被中本聪创造出来,是源于他对各国政府和现存金融体系的不信任。众所周知,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虽然是以黄金储备来表示价值的,但流通的现金却是一张张可被重复印刷出来的纸币,纸币的发行倚赖于银行。即使在当前网络支付十分发达的年代,电子现金在转账付款过程中依然绕不开各种支付中介,比如支付宝、微信、银联、Apple Pay等等,并且同时受各种金融机构的密切监管。

正是现实世界的高度集中化,使得中本聪想要在数字世界里创建一种无需中介交易的电子现金。于是,他开发出了基于区块链这种底层技术的比特币。

区块链的设计架构使得比特币在虚拟网络中成功实现以个人对个人的方式进行买卖和流通,让网络本身成为中介平台,从而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所以,区块链其实是一项发韧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而比特币又是第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而且事实证明是一项大获成功的开创性应用。

区块链会怎样冲击互联网?

这个问题的逻辑可能有些读者看不懂,区块链不也是互联网吗?又何谈对互联网的冲击呢?区块链的确是在已经发展成熟的互联网基床上孕育出来的,但它在许多方面又和互联网有明显区分。枯燥晦涩的专业学术问题笔者暂且不表,那就抓核心来白话一下。

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创建了一个全球超文本项目——万维网(WWW)。万维网,也就是我们如今几乎离不开的互联网,其设计初衷是想打造成一个大型共享平台,这样就可以让所有人便捷、远距离地从网上获取信息和开展交流。

可万万没想到,互联网商业化发展仅20多年,这样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裹挟似地深度影响甚至操纵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形成了越来越中心化、私有化甚至垄断化的发展态势。

网络供应商和应用架构者通常都需要购买服务器才能够“上线”,每一位用户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每一条数据信息都被存储在服务器中。要知道,数据本属于用户个人,但服务器却是企业私有的,普通用户也不可能单独另购服务器,这就导致如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数据都被企业“私有化”了。此外,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界一直是以“大鱼吃小鱼”的步调向前推进。发展至今,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已经形成了几大互联网巨头公司,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主流应用都被巨头收购了。在中国,阿里、腾讯和百度的互联网业务已经涵盖了社交、金融、教育和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欧美,就是Google、Facebook、Amazon这几大公司。

这种寡头垄断式的发展,让初衷为“共产共享”的互联网平台日渐形成一种“信息资本主义”。普通用户不仅无法享受公平获取全部信息的权益,而且还要被动接受向互联网公司“无偿”提供个人数据信息的“不平等条约”。只要你连接互联网,这种困境就根本无法逃脱。举一个大家都接触过的例子,用户下载App后都必须要同意应用开发商的“隐私协议”,否则你就无法使用它。

终于,区块链来了!与其说区块链会对互联网产生冲击,倒不如说它是对当前互联网业态的变革。变革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带给网络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信任的建立和价值的传播。

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的传播,但信息是可以被复制、修改和隐藏的,所以是不安全的,这使得互联网始终不能被人类信任地去用于传播和转移价值。而区块链的特性和运作机制,使得其系统内的数据是唯一的、不可篡改的,于是具有了表征价值的特性基础。

就拿比特币来说,虽然是虚拟无形的,连纸币这种表征物都没有,但它还是被系统内购买者承认,甚至在现实世界里达到可与黄金钻石媲美的近2万美元等价。又比如,在现实世界里,一本房产证表征的是一所房屋的价值所有权,房屋买卖方需要去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房产证的变更登记才算完成房屋价值的转移。若不这样操作,可能有人另外伪造或篡改房产证,就无法确保房屋所有权的唯一性。可在区块链系统中,房产证是电子化的,更是唯一的,因为它不可以被凭空创造或修改。那么要转移房屋所有权,只需要由A在网上直接把房产证转移给B即可。这样一次点对点式的无中介化简易操作,即完成了一桩价值的转移。

概括地讲,区块链以一种更高级的形式找回了互联网的“初心”——公平、开放和共享。同时,区块链还以较低的成本为人类社会筑牢前所未有的信任基石,让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升级成为“价值共享平台”。

区块链如何关乎国计民生?

有了前文对区块链的系统式描述,我们再来延伸概括一下它的作用和功能——“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这五大功能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结提出的。

究竟区块链未来会如何影响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显然已经作出了高瞻远瞩的顶层决策判断。他关于区块链的讲话分析,虽然篇幅很短,但可以看出是有着充分权威调研基础的。

习近平总书记注意到,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因此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中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同时要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发展是有“底气”的,更是有极大可能在全球率先拿下战略“高地”的。2016年12月,区块链首次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随后,全国各地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开展区块链产业布局。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9年)》显示,截至2019年5月,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贵州等全国超过30个省市地区发布了区块链政策指导文件,全国已成立区块链产业园共计22家;在区块链专利申请方面,中国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在全球专利占比份额超半数,是美国申请专利的三倍之多。

既然我们已经快速高效地耕好了区块链的“田”,接下来就是要考虑怎样种好这片“地”。秘诀在于“融合”,好比“互联网+”。单纯的技术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而是需要把它与其它产业进行融合应用,才能达到“1+1>2”的效果,才能为人们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服务。

“区块链+政务”,旨在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之间的共享、维护和利用。对政府来说,可促进各部门间业务协同办理,降低运转成本、提升办公效率,同时有助处理一些包括腐败、税收、营商环境改善等现代治理体系中的棘手难题,从而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对跑政府办事的老百姓来说,那些繁琐的证明会被一一削减,能轻松享受“只要跑一次”或“一次都不用跑”的网络政务服务。

“区块链+经济”,旨在克服传统经济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数据安全隐患、征信成本高昂、结算效率低下、监管手段不足等弊端。在金融方面,区块链能够帮助金融机构低成本、高效率地安全完成个人、企业信贷服务的评估、审核、结算、发放等各个环节。如此,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困境,从而进一步助益中国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此外,在外贸领域,区块链能大幅减少支付清算环节的交易成本,进而促进全球跨境贸易的高速流转。

“区块链+民生”,旨在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目前正在探索的应用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精准脱贫、食品安全、商品防伪等等。当然,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潜力是无限的,就好像“互联网+”从基础的网购平台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日常叫外卖、打车出行、购买支付等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N面手”。所以究竟未来区块链会如何花式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仍然没有完整的答案。

总而言之,区块链正在以颠覆式的新技术重塑人类的价值信用体系,重塑互联网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重塑现实与网络业态中人类的合作机制与组织形式。放眼当下,未来已来,你我终将相“链”!

(作者/秦日安 系中科院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