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18日,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F科學峯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鄧鋒以未來論壇理事的身份,出席並參與了“人工智能與腦科學”等研討會的致辭以及對話。億歐作爲大會重點支持媒體,對鄧峯做了此次專訪。

  作爲知名投資人,鄧鋒和徐小平等知名投資人同時也是2018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的捐贈人。在談及作爲“物質科學獎”捐贈人的初衷的時候,鄧鋒表示,“我們希望能通過這以行動讓社會認識到科學家是被尊重的,是可以通過知識過上好的生活的。設置這樣一大獎的目的在於希望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啓蒙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於科學事業。”

  在談及當下科技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時候,鄧鋒認爲:

  

  1、伴隨着無線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並不斷滲透到製造、航空、軌道交通等垂直行業當中,當前產業互聯網領域創業進入門檻更高,創業精英化趨勢更加明顯。

  2、產業投資更注重長期價值,而且重點關注中後期企業,而風險投資將會更加關注於早期和與科技結合更加緊密的領域,綜合來看,產業投資與風險投資將會呈現出互補的趨勢。

  3、當下全球科技驅動明顯,而且正呈高增長趨勢,我國在半導體芯片,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技術發展由於前期積累不足可能會落後於美國,但是在一些類似於創新性新藥製造、智慧城市、物聯網等領域可能存在首先突破的機會。

  

  爲便於大家更好的瞭解相關內容,進一步理解當下科技產業發展動向,我們梳理列出以下觀點,希望對該領域的投資人及創業者有一定的幫助和啓發。

  產業互聯網精英創業趨勢明顯,產業投資與風險投資將互補

  記者:當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引起了各行各業人士的關注,BAT等巨頭也開始將戰略重心往這個方向調整。您是怎麼看待產業互聯網現階段的發展趨勢以及必然性的?

  鄧鋒:產業互聯網其實與互聯網+同屬一個概念,即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深入到各個垂直的製造業、零售、物流等傳統行業中,對這些領域進行改造。現在提產業互聯網,主要是由於互聯網在由消費端向TO B、TO G端發展的過程中開始不斷的滲透到更加細分的運用領域,從更廣泛的領域來理解的話,可以說也是通過新經濟來影響並且改造傳統經濟。

  產業互聯網在今天的發展其實主要是由於無線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促成的,在這背後,當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也爲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談到智能製造、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概念,其實它們背後都是基於大數據,然後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綜合實現的。

  記者:資本是助推經濟以及產業發展重要推力,在產業互聯網發展已經逐漸成爲一種趨勢的情況之下,產業投資越來越被看重。作爲風險投資人,你怎麼看待產業投資與風險投資之間的關係?

  鄧鋒:從產業投資的角度來看,產業投資以及創業的門檻相對而言都會高一些。首先,除了需要具備互聯網方面的背景,相關的行業認知,知識積累之外,從事着一領域還需要具備一些TO B、TO G類的銷售能力,資源以及人脈。可以說,這一領域的創業以及投資精英化趨勢都會比較的明顯。此外,產業創業以及投資進入某一領域的週期也會比較長,客戶對這裏面相關產品的接受度,技術的採用度整體的週期都會非常的長,整體的增長也會比較的平緩,不會出現向共享單車、滴滴等三年五年之內快速崛起的現象。

  對於風險投資而言他們看中的更多的還是短期和快速增長,不同於產業投資更看中於自己在產業當中的位置,風險投資往往會跳出某一個特定的範疇,自由度更大一些。長遠來看,風險投資將會更加的聚焦於早期和科技驅動,而產業投資會更加的看中中後期,注重長遠價值,兩者之間多的是一種互補關係,不存在誰替代誰的關係。

  VC將更聚焦早期與科技,看好IOT、製造業等領域創新

  記者:您剛纔提到後續VC的發展趨勢將會更加的關注早期以及科技,北極光作爲長期關注早期科技投資的VC,未來兩年你們更看重到那些方面的機會?

  鄧鋒:做風投,公司戰略以及團隊DNA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主要指的是大方向,趨勢未來等,團隊DNA強調的是團隊在行業裏的積累以及資源優勢。對於一些DNA好的公司即使不在主要的趨勢領域,但是也能賺錢。在戰略方向,我們更加強調看十年、二十年,不太關注於短期風口,比如說人工智能,我們不能說今年有明年就沒有,所以我們更關注的還是比較長期的賽道。

  從關注的領域來看,近幾年整個IT領域都在提雲化、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伴隨着這些變化的發生,僅計算這一領域裏麪包括計算架構、存儲架構、安全、以及底層芯片都在變化。我們看到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綜合在一起的整個IT行業都存在大的變革。所以涉及到整個IT產業芯片、傳感器、底層硬件、到上面的系統、軟件運用等環節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這一領域其實是非常廣的。此外,在生物醫療領域,包括生物製藥、醫療設備儀器以及耗材、醫療健康服務等方面都存在着許多機會。

  總體來說我們關注這幾個方面的賽道覆蓋還是比較廣的,我們聚焦於早期,而且更看中科技驅動性,主張投這些領域裏的精品。至於說爲什麼說外界看來今年投的是這個方向,明年投的又是那個方向,這主要的原因與是否有合適的團隊出現,能不能碰到這樣的機會有關係。

  現在互聯網創業對於資產的依賴性越來越重,因爲線上線下結合也逐漸的變得越來越重,所以輕資產高增長的投資機會將會逐漸的變少。這一方面中國整個投資界都需要反思。未來的投資回報率將會逐漸的減低,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機會。相對而言,風投依然存在着許多機會,依然高於其它投資回報方式。過去幾年商業模式的創新會偏多一些,但是未來將會更加聚焦於科技創新投資。

  記者:之前的創新更多的側重於運用,但是當下開始往底層創新轉移,目前你認爲國內哪些方面將會首先具備突破的機會?

  鄧鋒:目前,整個科技創新都呈現出一個加速發展的狀態,這對於風險投資來說是一種機會。從國內方面,首先是本土市場的增長已經夠大能夠養活更大的的科技類公司;此外,財政、資本、人才等方面的積累也爲我國的發展積累了更多的優勢。國際上,全球科技發展的速度也在增快,近幾年各大權威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比之前多了許多,一些重大的科技突破也在最近幾年湧現。此外,從具體的技術以及具體的科技行業發展上來看,科技創新還從多條賽道開始崛起,這是一個可喜的發展態勢。

  至於說底層創新,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概念,很難講,國內這一方面的發展需要政府、教育等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共同努力,不是一個人就能促成的。總體來說都在進步,但是需要時間。但是也並不是全無創新,目前國內有幾大優勢:其一是人才優勢,並且中國的勞動人口非常勤奮;第二就是目前產業比較完整,製造業優勢突出;第三就是政府層面開始提倡和鼓勵企業家精神。

  相對於諸如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領域,因爲前期積累少,我國會存在劣勢。但是在製造業等領域,我國東莞等地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產業鏈相對也比較完整,而且勞動力素質也不錯。長遠來看,我更加看到人工智能、物聯網領域、生物製藥領域,它們有很大可能性出現革命性的創新成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