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彭越一直是一个被小觑的人物。刘邦和项羽争雄中,他拥兵自重,暗中观察战局,成为刘项两家拼命拉拢的对象。不可否认,彭越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最终瞅准了最佳时机,投向了刘邦这一方,使刘邦战局改变,助刘邦成为大汉天下的首位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韩信被杀之后,也被刘邦清算,死后连个全尸也没有。

彭越原本是一个落草为寇的强盗,活动一帮人打家劫舍。公元前209年秋天,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有人就劝彭越揭竿而起,但彭越觉得他们这些人根本不行,就拒绝了。后来,这些人又劝彭越举兵起义,彭越还是不答应,可是众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推举他,他就答应了。为了考察这些人的组织和纪律性,他跟这些人约定,明天太阳出来之时,大家在这集合,如果太阳出来之时,凡是没有到这里的,都要杀头。众人觉得这是很容易,都答应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太阳出来之时,仍有十来个人没到,等到快要吃中午饭时,最后一个人才姗姗来迟。彭越很为难的对他们说,你们这个样子,我就不能带领大家干事了,约定的时间你们都不遵守,还迟到这么多人,一点组织性和纪律性都没有,要是打仗的话,早就白了。按照昨日约定,要是把你们都砍了,就没人跟我举兵,我看不如这样吧,最后一个到这里的,把他的头砍掉。

众人都觉得彭越太较真,觉得杀头太不可思议,但彭越坚持这么做,砍掉了最后到的那个人的头颅,以此来杀一儆百。众人一看,大为震惊,就推举彭越为头领,彭越的班底就此建立起来。

到了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争天下时,彭越的军队成了非常重要的一支军队,他归顺谁,谁就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当时还有一个人带领的一彪军马,也是刘邦和项羽争相拉拢的对象,这个人就是韩信。

刘邦项羽决战前,为了拉拢韩信和彭越,刘邦曾与韩信、彭越立下盟约,打败项羽之后,我们三个人平分天下,把睢阳以北到谷城这片地方分封给你,咱们三个都做王侯。

韩信和彭越天真的相信了刘邦的话,归顺了刘邦。最后,彭越带着军队,包抄了项羽的后路,这一次他倾巢出动,拼出了多年来迟迟不肯消耗的老本,与刘邦、韩信会师垓下,最终把项羽围在垓下,逼上绝路,自刎乌江。

彭越这一次之所以敢下血本,是因为刘邦许诺他三分天下。在彭越看来,这是自己给自己打天下。给自己打天下,哪有不尽全力的,不拼老本,怎么能获得天下。这是彭越的想法。

没办法,刘邦开的价码太诱人,实在让人无法拒绝。战争胜利后,刘邦顺利成为统治者。原本刘邦承诺分给彭越的土地,却没有兑现。因为项羽被打败了,危险也解除了,彭越已经不重要了,刘邦没有信守诺言,他只给彭越封了梁国这个地方。

从刘邦这个人的品行我们可以知道,他习惯性的说大话,吹牛皮不打草稿,是一个嘴上承诺,事后喜欢赖账的超级大无赖。

不过,对于彭越而言,他从一个强盗一跃成为诸侯,分封了梁国这块土地,他觉得还是蛮不错的地儿。虽然比预期小了点,但彭越的心里也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也没跟刘邦这个超级大无赖计较。正是这样的想法,才让彭越有了以后的结局,因为,你好说话,好欺负。

他彭越原本是一个啸聚山林的强盗,现在摇身一变,成为汉朝天下的重大人物,他对刘邦感恩戴德的。毕竟,论年龄,他的年龄和刘邦年龄接近,论性格和脾气,他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这一班开国功臣中,彭越算得上跟刘邦走得最近的一位。两人关系可谓如胶似漆,称得上一对好基友。

彭越这人处事谨慎,这从他起兵的时候,一直伺机而动的那会儿就可以看得出来。后来,楚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时,他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有一时不慎,触动了皇上敏感的神经。刘邦每次带着戚氏到洛阳公干考察,彭越都去迎驾,并与刘邦秉烛夜谈。在异姓诸侯王中,他也是到长安觐见刘邦最勤的一个。万万没想到,千般小心,最终还是触动了皇帝的逆鳞,惹恼了刘邦这个大无赖。

彭越惹恼刘邦的历史事件是陈豨叛乱。陈豨叛汉后,刘邦让各地诸侯出兵剿灭,然而,诏书一下,除了自己的儿子齐王刘肥和齐相曹参派出士兵协助刘邦声讨陈豨,其他的诸侯王们,竟然没有一个响应的,

当时的彭越年事已高,加上身体不好,只派了部将与刘邦一起讨伐陈豨,自己并没有去。其实,刘邦最想得到的是彭越的帮助,但他却因病不出,让刘邦很生气。

在刘邦看来,你彭越不是有病,而是装病,故意不愿带兵讨伐陈豨,这是抗旨。刘邦耿耿于怀,就去了洛阳,并在洛阳住下,同时派使臣前去梁国教训彭越。

这个时期,韩信已经死了。面对刘邦使臣的教训,彭越竟不知如何应对,一开始他打算自己向刘邦请罪,但他的部将扈辄不同意他这么做。借鉴韩信的死,扈辄觉得,现在带病去,就是自投罗网,还不如趁机起兵造反攻打洛阳,杀刘邦措手不及,到时候天下说不定就姓彭了。

如果彭越采纳了扈辄的建议,起兵攻打洛阳,刘邦措手不及,说不定彭越真的有胜算。从刘邦下令各地诸侯举兵征讨陈豨而没几个人配合来看,各地诸侯对刘邦是有意见的,如果彭越真的起兵,应当会有其他诸侯王响应,那时候,也许刘邦的天下真的要易主。然而,彭越最终没有采纳扈辄的建议,而是继续生病,甚至是没病装病。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彭越的太仆得知了扈辄鼓动彭越造反的事情,连夜跑到洛阳向刘邦告密。刘邦得知彭越造反的想法之后,心中的怒火难耐,但历经韩信叛乱之后,刘邦变得冷静,遇事三思。他没有因彭越造反的消息动怒,而是不动声色的,派出一个慰问团去安抚彭越。

仍在装病的彭越根本不知道,刘邦的慰问团是去抓他的。他们到了彭越的封地,快速控制彭越,将他押到洛阳接受审判。

审判只是一个程序,从刘邦得知彭越要起兵造反的信息开始,刘邦就已经动了杀心。即便是刘邦知道彭越没有准备起兵造反的迹象,也没有起兵造反的前期准备,更没有造反的方案部署,但是,当他的部下扈辄提出起兵造反这个建议的的时候,彭越应当对扈辄予以治罪,表明决心,划清界限。然而,彭越并没有治他的罪,还偏偏听之任之,说明彭越已经有了谋反的心理。

换句话说,你彭越虽然没有表现出谋反的苗头,但是,这颗种子已经种到土壤里,只要条件充足,就会生根发芽,早晚的事儿。

这一次,刘邦顾及到旧情,没有杀死彭越,将他贬为平头老百姓,流放蜀国。彭越在去往蜀地的途中,恰好遇到了吕后的车驾。彭越觉得,自己是刘邦的旧人,跟吕后关系也不错,希望他能在刘邦面前说话,调停一下救救他。

都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彭越见到吕后,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说起了陈年旧事,回忆起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时光,吕后听完,他有了自己的打算,把彭越带回了洛阳。

当刘邦知道这件事后,责怪吕后专权擅政把彭越带了回来。最终,刘邦把押送彭越的人,革职查办了。这两个人也是冤得很,成为吕后擅权的牺牲品。

吕后知道刘邦责怪她,就把实情告诉刘邦。她说,彭越以前是一个土匪,他的势力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你把他发配到蜀地,那就是养虎为患,他要是东山再起,对你又是个麻烦,还不如杀了一了百了。刘邦一听,恍然大悟,还他妈真是最毒妇人心。

后来,吕后暗中买通了彭越的舍人,此舍人本来随同彭越一起流放蜀地。按照吕后授意,此舍人告发彭越回到洛阳后又策动家人造反,彭越因此再次被抓进大牢。

按常理说,吕后这一步棋算不上高明,比彭越在洛阳谋反的罪名更难成立。流放时,彭越已经是囚徒,是个落水狗,身边没有一兵一卒,就是想反,他也得有造反的条件,总不能用嘴造反。但审理彭越案件的廷尉对吕后的用意揣摩的无比透彻的,他压根儿不去深究彭越有没有造反的条件,就凭舍人的诬告,一锤定铁案。彭越被判斩立决,砍头后,把头颅悬在洛阳闹市。刘邦还说,谁敢来收尸,立即抓起来。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收尸人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栾布。栾布是彭越的布衣之交,从一个奴隶,辗转到了燕王臧荼的门下,臧荼死后,彭越救了他,自此就在彭越的梁国担任大夫,对彭越很忠心的一个人。

彭越事件出来的时候,他刚好在外地公干。彭越死后,他赶到洛阳,此时,彭越的人头已被悬挂闹市于市。栾布跪在彭越的人头下面,对着彭越的人头嚎啕大哭,并呈上很多的祭品祭奠彭越。士兵知道后,立即把栾布抓了,押到皇宫。

刘邦看到栾布,不明白栾布为什么要冒死来给彭越收尸。栾布就说了,陛下还记得当年彭城兵败,被困在荥阳和成皋的时候吗,项羽不能向西进攻,就是因为彭王占据梁地,与汉军一统抵抗楚军。在那么一个关键的时刻,梁王彭越倒向谁,谁就能定鼎天下,特别是垓下之围,如果没有彭越的鼎力相助,项羽也不会灭亡。现在天下已定,彭越被封在梁国,诚心诚意辅佐皇帝陛下,就因为彭越生病没有随驾出兵,就怀疑是他要谋反,最后也没找到真凭实据,就冤杀了彭越,还灭了三族。陛下这么做,那些在世的功臣会怎么想?他们会人人自危,到时候,谁还愿意相信陛下。

刘邦一听,说的很在理,就放了栾布,并授予都尉。这一举动让人十分惊讶。刘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刘邦具备逆向思维。

既然你对一个死去的人都这么忠心耿耿,那么,以后对我也一定是忠心耿耿。后来证实,栾布果然不负重望。不过,彭越死后,吕后更加歹毒,将彭越剁成肉酱分给各路诸侯,以此作为震慑。

从彭越的一生经历来看,他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虽然不如韩信,但论战场功绩,他却比韩信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游击战术的创始者,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让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因此保住了前线汉军的实力。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以及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所以说,历史上彭越这个人还是很了不起的,但是,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的人再厉害,也注定要被埋在时光的罅隙里,在历史的长河里烟消云散。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雄观大历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