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藍鯨觀察|27家房企前十月目標完成率超八成,華夏幸福、泰禾墊底

房地產行業大行規模之風下,越來越多房企提速向“快車道”發力。2018年年初,不少房企定下了歷史最高的銷售目標,且在各項調控政策“圍追堵截”的嚴苛環境下,使出渾身解數衝刺業績。據藍鯨房產不完全統計,在已經公佈前十月銷售業績的44家房企中,有27家全年銷售目標完成率超過八成,其中,有6家房企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

但在激烈的“商戰”中,有前行者就也會有後退者。2018年前十月,包括濱江集團(SZ:002244)、首開股份(SH:600376)、綠城中國(HK:03900)、華夏幸福(SH:600340)、泰禾集團(SZ:000732)在內的5家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僅在70%以下。對於後者來說,要想在餘下不足2個月的時間裏完成全年銷售目標,幾率非常渺茫。

對於企業而言,市場環境並無二致,爲何有的企業完成率較高,而有的企業則較差?據業內專家分析,那些目標完成率較高的房企早在嗅出市場環境變化之際,就已做出了調整,而那些目標完成率較低的房企則遲遲不願認清現實,只是坐等政策回暖。

下沉三四線 27家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超八成

2018年,房地產行業呈現出愈加明顯的馬太效應。在土地資源、融資成本等便利條件紛紛向規模房企傾斜的環境下,邁入”千億門檻“成爲衆多房企一致的目標。今年年初,諸多房企紛紛放出”豪言“,定下高難度的年度銷售目標。過去1-10個月以來,提速規模擴張成爲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最大特色。一路狂奔之下,房企新的排名也已基本確立。

藍鯨房產根據已經公佈2018年1-10月份銷售業績的44家房企進行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前十月,已有6家房企提前完成了年度銷售目標,包括美的置業(HK:03990)、中國金茂(HK:00817)、正榮集團(HK:06158)、新城控股(SH:601155)、中梁地產及金科集團(SZ:000656)。其中,美的置業目標完成率最高,其前10月的銷售額爲654億元,完成全年600億元銷售目標的109%;其次爲中國金茂,目標完成率爲105.7%。

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對藍鯨房產分析道:“2018年目標完成率較高的企業,主要有以下特點:其一,房企較好的業績完成率和此前的積極拿地和市場擴張有關;其二,聚焦三四線城市、高週轉運營策略。從目標完成率較高的房企來看,也大都採用城市下沉和高週轉策略;其三,抓住了上半年銷售良機,雖然上半年調控的力度較緊,但整體去化速度變慢是從9月份開始,上半年銷售速度較快的中部房企年度目標的壓力就會相對較小。”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也表示:“從此類企業的成長來看,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是美的置業和中梁地產等企業,過去幾年持續在三四線城市進行土地儲備,這一波業績成長還是充分享受了此類三四線城市崛起的紅利;第二是新城控股和華潤置業等企業,在商業地產方面也經營相對到位,商業項目的出租等情況受認可,所以銷售行情也不錯。第三是類似藍光地產和正榮地產等企業,在這兩年的全國戰略佈局中力度持續加大,包括收併購項目也比較到位。”

事實上,上述銷售目標完成率較高的房企,均在2016年就開始調整城市佈局策略。2016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住不炒“,2017年兩會該基調再次被強調,此後各城市調控政策相繼推出。在熱點城市調控持續加碼之際,衆多房企選擇“深潛”至正在去庫存的三四線城市之中。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50家代表房企在三四線城市拿地面積同比增長145%,樓面價同比增長53.9%。在一、二線城市拿地面積同比增長63.0%、46.7%,佔比則分別降低0.7個、11.3個百分點。這爲他們迎來了近兩年業績的大爆發。

藍鯨房產梳理發現,在目標完成率較高的6家房企中,金科集團、中梁地產、新城控股、美的置業等4家房企均在近年來重倉三四線城市。按照第三方機構數據,在新城控股的拿地面積中,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儲備佔比在60%左右。就目前而言,新城控股的土地儲備是"1441"佈局:一線城市大概在10%,二線城市40%,三線城市40%,四線城市10%。而從2014-2015年逆市加速下沉拿地之後,新城控股2015-2017年公司銷售額3年複合增速高達89%,超過行業的21%,行業排名上升至第13位。中梁地產更是因爲重倉三四線的戰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房地產行業裏突圍而出。

除此之外,正確把握銷售節奏也極爲關鍵。市場環境下行之下,房企要想順利完成銷售目標,必須小心謹慎。據藍鯨房產觀察,銷售目標完成率較高的房企從年初就開始發力。以同樣重倉一二線城市,但銷售目標完成率卻截然不同的兩家房企爲例來看,中國金茂自2018年1、2月份傳統銷售淡季就開始加大推盤動作,創下1-10月最高的兩個月度銷售額,分別爲166.51億元、139.63億元。

而從目標完成率僅有64.1%的綠城中國來看,2018年1-10月,除 1月、5月、6月的銷售額高於去年同期,其餘月份均低於或持平於去年同期,這意味着,其銷售節奏與市場熱度之間或存在一定錯配。

華夏幸福、泰禾集團戰略調整較慢 年度銷售目標完成率墊底

此外,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之下,房企的業績完成率卻差之千里。藍鯨房產統計發現,除了上述6家高增長房企之外,包括濱江集團、首開股份、綠城中國、華夏幸福、泰禾集團在內的5家房企,目標完成率均在70%以下。其中,泰禾集團目標完成率最低,僅爲51.5%。對於這些企業而言,要想在年內達到全年銷售目標,可能性極小。

就整體榜單來看,中型房企(2017年業績在500-1000億元之間的房企)的表現優於龍頭房企。在TOP20房企中,中型房企達到16家,佔比80%,數量上超過龍頭房企。在排名上,藍光發展(SH:600466)、世茂房地產(HK:00813)、華潤置地(HK:01109)等9家房企的目標完成率在90%以上,排名優於融創中國(HK:01918)、保利發展(SH:600048)、中國恒大(HK:03333)、中海地產(HK:00688)等龍頭房企。

對於企業而言,市場環境並未優劣之分,爲何有的企業目標完成率較高,而有些企業則不佳?嚴躍進告訴藍鯨房產:“業績完成不好的企業,部分規模比較大,由於其在年初沒有意識到市場降溫等問題,所以業績壓力較大,會顯得比較被動。”

由此來看,房企“兌現承諾”的第一步是制定一個合理的銷售目標。嚴躍進指出,房企目標制定有很多考慮因素:第一,企業通常會制定一個短期、中期、長期的戰略規劃;第二,從實際情況來講,很多企業會考慮到行業競爭的格局。如果說別的企業都提出千億,那他可能也會參考。

藍鯨房產注意到,在銷售目標完成率較低的5家房企中,不乏目標制定不合理的企業。其中,首開股份2018年制定了1000億元的銷售目標,較2017年691.9億元的銷售業績增長44.53%;而其2017年業績增速僅爲9.65%。

並且,銷售目標完成率較低的企業也沒有正視市場降溫的問題。藍鯨房產梳理發現,在上述5家房企中,濱江集團、首開股份、華夏幸福分別重倉大本營杭州、北京與環京,綠城中國與泰禾集團則重倉一二線城市,這些城市均是調控的重災區,而政策對市場及企業的影響早在2017年就顯露出了跡象,但這些企業並未正視該問題,依舊對市場盲目樂觀,最終導致目標完成率較低。

對此,克而瑞研究中心預計,在最後兩個月,百強房企將加大供應力度。一方面,房企選擇以價換量加速項目入市,加強營銷力度,儘早搶收業績以完成全年的銷售目標。另一方面,一些今年以來受城市限價影響延遲入市的項目,也將在年末大量入市,相關的企業業績將受益增長。

如今,距離年底僅剩1月有餘,無論企業最終是否完成銷售目標,這場“落後”與“超越”背後的緣由都值得深思。而從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來看,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2018年這樣,如此快速而激烈的發生着變化。那些年初還在帶頭追求規模衝刺的龍頭房企,包括碧桂園、恒大、萬科,在達到規模之後卻紛紛在中期報提出”降速“計劃,這讓業內倍感疑惑。那麼,龍頭房企主動降速,會成爲未來新的風向嗎?值得期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