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五彩山林 閆相俊攝

我在亞布力走過好些地方,接觸過不少的人。民風民俗,歷史地理,花草樹木,可不知怎的我只對這裏的聲音念念不忘。

爲什麼呢?第六感官告訴我,很大因素與亞布力的名字有關。

有關亞布力名字的故事,其一發生在沙俄修建中東鐵路的時候。鐵軌鋪到亞布力的那年秋天,在一個豔陽高照的日子裏兩名俄國築路工人第一次喊出了亞布力尼。他們幹活時驚奇地發現這裏長滿了大片山丁子樹。一個築路工人對同伴喊:“亞布力尼、亞布力尼。”對方回應他:“夥計,你在說什麼?”他解釋:“看那些紅豔豔的果實多美啊!”“哦!真是。要是米丘林在這裏就好了,他一定會把它們嫁接成蘋果樹。如果那樣,這裏該是一片多麼大的蘋果園啊?”——“亞布力尼”聲音就是這一刻喊出來的,那意思在俄語裏是“蘋果園”。

不說具體細節,反正此後“亞布力尼”在鐵路工地上就叫開了。我想一定是俄國人把那片山丁子樹作爲地理標誌了。鋪設鐵軌的時候,運輸物資的時候,及至後來設置車站起名的時候,一提“蘋果園”大家都知道是這裏。車站建成後移民大量湧入,這裏逐漸建成城鎮。再後來亞布力尼被簡化成了亞布力,直到今天。

親愛的朋友,您知道新中國建設初期東北國有林區爲國家建設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嗎?那時候,大森林裏油鋸伐木的“吱吱”聲,集材作業拖拉機的“嗒嗒”聲,森林小火車“嗚嗚”的鳴叫聲此起彼伏。爲支援祖國建設,伐木工人們響應號召把山裏的優質木材源源不斷地運送到祖國四面八方。如果把這些木材裝進60噸的標準車皮,再把它們首尾相連,據說可以環繞地球三圈多。那時候的哈爾濱大名鼎鼎,被稱爲共和國的長子,森林工人收入高,讓人羨慕。

30多年的持續採伐,30多年的拼搏奉獻,大山裏林子越砍越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亞布力和整個黑龍江森工企業一樣,出現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經濟危困。“兩危”之下的林場舉步維艱。老森工們含着淚水告訴我,多少年林場發不出工資啊,最困難的時候連參加親戚孩子的婚禮都拿不出禮金,有不少給親戚打白條的故事啊。危困面前,森工人勵精圖治,艱苦奮鬥,立足資源艱難轉型。“砍樹人”變成“種樹人”,綠化美化山川的聲音響徹松江兩岸,成了新一代務林人的崇高追求。從此大山裏沒了砍樹聲音,沒了集材的勞動號子,到處是種樹人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1998年8月,一個載入共和國史冊的日子,亞布力人銘記不忘的日子。從這時起亞布力林業局同全國重點國有林區一樣,列入了天然林資保護工程的試點單位。這項旨在從根本上遏制生態環境惡化,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林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林業工程,被林區人形象地稱爲“救命工程”。廣大林區從此有了國家給予的固定投入,長期遭遇“兩危”困境的人們長長吁了一口氣,林區處處發出久違的笑聲。

“不忘初心是根本,解放思想是關鍵,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振興是目標”——改革的動員令已經下達,轉型的號角已經吹響。2018年6月30日是黑龍江森工人又一個難忘的日子。從這天開始,已經運轉幾十年的政企合一森工管理體制宣告解體。從這一刻開始,承擔行政職能的黑龍江森林工業總局和獨立法人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開啓了新的運作模式。過去老“森工”下轄的40個林業局之一的亞布力林業局也同其他兄弟單位一樣面臨着更爲深刻的變革。

湛藍的天空下白雲朵朵,高大蒼翠的紅松挺立路旁。色木槭帶頭點燃了“五花山”的璀璨,疏朗俊美的白樺林橙黃明媚。野薔薇葉子紅彤彤的,九月菊的白花美得讓人心動。

紅豔豔的花楸樹誘惑着我們在別墅羣裏穿行,一棟棟小樓沐浴在陽光裏。甬路相連,綠樹掩映,開放的小區夾在兩旁的高山中。別墅的房間設施齊全,窗明几淨。不消說給水取暖,連免費上網設施也是一流的。我被它雖地處深山卻有如此優雅的居住環境感嘆着。管理這個別墅區的人告訴我,這個名爲“森工部落”的旅遊項目是亞布力林場在改制中打造的,從一開始就秉持高端的設計理念,突出林區特色,破破爛爛的舊工區的華麗轉身,旅遊旺季一牀難求的高檔度假區,是林業局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

山路彎彎,層林盡染,好漢泊水波盪漾,水畔的房車乾淨整潔。山下的“韓老六家”庭院深深。本以爲是農家樂,走進去才發現原來是亞布力林業局把周立波小說《暴風驟雨》裏的人物遷移到這裏來了。

站在山腳遙望遠處,鍋盔山上密佈的黑森林被一道道滑雪道分割得清晰可見。雖說現在還沒到滑雪季節,可那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標語已經重刷,紅紅的,新鮮光亮。看得出這裏的人們正在做着滑雪季的各種準備工作。人們驕傲地告訴我,亞布力滑雪場如今已經聲名遠播,成了國內頂尖的滑雪旅遊勝地。

亞布力算得上關東重鎮,以“林”字命名的街道比比皆是。興林街和愛林街,林工路和林茂路,我沒有時間去看,沒有統計究竟有多少。我只顧在職工新村附近流連了。看着那些成方連片的高樓,一直陪我的王澤江師傅說,這裏是國家實施林區棚戶區改造工程後蓋起來的。“天保”工程國家給了救命錢,棚戶區改造讓每一位職工都住上了新樓房。面積雖然不大,卻都有暖氣。這對於過去經常爬冰臥雪,患有胃病和風溼病等各種慢性病的老職工們來說已經享福了。林區職工的退休金雖然不高,卻能按時發放,山裏頭空氣清新,山清水秀,他們知足啊。

王師傅嗓音不高,我卻真切地記下了。我感覺他的話很實在,說出了普通老森工們最真實的心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