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法高超,一帖《蘭亭序》享譽極高,被米芾譽之爲“中國行書第一帖”,他本人也被世人稱爲“書聖”。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就是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那麼,藝術欣賞價值如此之高的王羲之書法,能和道教“鬼畫符”扯得上關係嗎?“多知事”馬上爲您解密。

【身世背景】

筆者自認爲是個傳統的人,也知道避諱先人。給兒子起名時,原想給孩子起個帶“景”字的名字,但因爲先人字輩爲“景”,而不得不作罷。比起今人,古人更講究避家諱,像寇謙之、松之、劉牢之、司馬孚之、司馬景之、司馬亮之、司馬曇之……王羲之的兒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孫子楨之、靜之……。王羲之一輩人名有“之”字的12個,子侄輩有“之”22個,孫輩12個,曾孫13個,玄孫9個,五世孫4個……這些人爲什麼不避家諱?國學大師陳寅恪說,這些人之所以不避家諱是因爲他們都是天師道成員,這個“之”像是這個成員的暗號或徽章。

王氏家族從上到下,奉信黃老學說。《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道經》中記載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晉嚮往神仙之靈虛,行至天台北門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潛夫論》記載:“因氏王氏,其後子孫,世喜養性、神仙之術。”

可見,王羲之家世與天師道還真扯不斷的聯繫。

【藝術環境】

兩晉南北朝時期,世人多信奉天師道,書法家中有不少人是天師道的領袖。據陳寅恪先生考證,東晉南朝有琅琊王氏、高平郗氏及北朝有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都是天師道的領袖人物。南朝琅邪王氏也是“奉道之世家”,其家族世代相傳書法技藝,琅邪王氏中王廙,工於書畫,被譽稱“過江後爲晉代書畫第一”,王羲之曾向他請教過書法。

據《真誥》卷載:“三君(楊羲、許謐、許掾)手跡。楊君書最工,不今不古,能大能細。大較雖祖郗法,筆力規矩並與二王。掾書乃是學楊,而字體勁利,偏善寫經”。三君中的楊羲、許謐都是天師道領袖。另外,在典籍中有記載的兩晉善寫的道教領袖人物還有鄭隱、魏夫人、許邁等人。

由於經常抄寫道經,其筆法很有可能潛移默化融入到書法中。

【道書相通】

王羲之生性喜歡鵝。山陰道士養了一羣鵝。王羲之前去觀看,十分高興。道士說:“你如果能寫兩章《道德經》,我就將整羣鵝奉送給你。”王羲之停留了半天,爲道士寫完,便將鵝裝在籠子裏帶回家了。這就是“寫經換鵝”的故事。

陳寅恪先生在《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中,對“王羲之寫經換鵝”的材料分析非常生動,得當,他說“山陰道士之養鵝,與右軍(王羲之的官名)之好鵝,其旨趣實相契合,非右軍高逸,而道士鄙俗也。道士之請右軍書道經,及右軍之爲之寫者,亦非道士僅爲愛好書法,及右軍喜此亦非道士僅爲愛好書法,及右軍喜此鳧鳧之羣有合於執筆之姿勢也。實以道經非倩(請)能書者寫之不可。”

可見,道書兩者相通,爲道也爲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