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程心(化名),曾是一名社區服刑人員。他口中的“姐姐”王萍,是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司法局榴城司法所的所長。

王萍自2006年從事社區矯正工作以來,已有千餘人在她的教育引導下順利迴歸社會,程心正是其中之一。

“他一直在缺失中成長,在缺失中迷茫。”王萍談起程心時,不僅像是一個鄰家大姐,更像是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找到“病根”,才能將心病治癒。

今天,

讓我們走進這位司法所長

和“不良少年”的故事~

程心是安徽蚌埠人,1995年出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的童年缺乏來自家庭的關心與溫暖,被同齡人戲稱爲“野孩子”。

程心難得盼到父母歸家,受到更多的卻是責備和數落。這讓他更加確信自己是個“情感上的孤兒”,索性自暴自棄,高中直接輟學,性格越發孤僻和暴躁。2012年,他被損友激將犯下大錯,因搶劫罪被判處緩刑兩年。

程心本以爲自己這一輩子已經完了,但他沒想到,因爲社區矯正,他遇到了王萍,改變了他的一生。

“這個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可惜總是接受錯誤的引導。內心缺失的、渴望的就是家庭給予的溫暖,我應該扮演一個合適的角色,幫助他走出人生的低谷和陰霾。”王萍說。

“程心,今天過得怎麼樣?別忘了明天是社區矯正集中教育日哦!我看到一條普法微信,分享給你咯!”

面對程心這個黃髮紋身、散漫不羈的“不良青年”,王萍一次次主動找他溝通,雖然像燭火融化堅冰,但王萍始終沒有放棄過。

每天一個電話,每週一次家訪,王萍無論多忙,她總記得自己定下的矯正目標——走進程心的內心,幫助這個孩子走上人生正途。

直到有一天晚上,程心主動給王萍打了一通電話。

“我和人打了。”

王萍問清地點後,冒着大雨火速趕到了現場,程心和他的一個朋友正氣喘吁吁地僵持在KTV門口,雙方臉上都掛了點彩。王萍趕緊招呼着圍觀的人幫忙將雙方拉開,並問清了情況:原來,程心的朋友說話沒注意,調侃了他服刑人員的身份,雙方就起了衝突。

王萍把程心接回了司法所,對他動手傷人的行爲給予了嚴厲的批評,程心只是聽着,低着頭一言不發。

說歸說,爲了防止程心感冒,王萍把吹風機、毛巾、熱水全都招呼上了,看着忙上忙下的王萍,程心突然說:“我可以叫你姐姐麼?我……是個不良少年。”

許久的沉默後,程心突然對王萍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王萍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見他的眼淚啪嗒啪嗒地落在左手的傷口上,和血溶在了一起。

“那以後可不許這樣了,不良算什麼事啊,做弟弟最起碼也得及格吧,社區服刑就是爲了讓你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可別讓我失望啊!”王萍的語氣雖然還是很嚴肅,但程心抬起了頭,滿是淚痕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經此一事後,程心對社區矯正的態度變得開朗了很多,王萍也不鬆懈,不僅儘自己所能教育程心爲人處世的道理,看待事物的正確角度,還爲他量身定製了一套以適應性幫扶爲主的矯正方案,幫助他找到了自己擅長且感興趣的職業方向。

每次個別談話教育,王萍都向程心宣傳文化和知識的重要性,並幫他有針對性地準備成人自考。解矯前半年,程心的管理類別從“嚴管”降爲了“普管”,人生也逐步走上了正軌。

王萍不僅在程心身上下功夫,對程心的父母,王萍也要他們定期“交作業”——每週最少回家和程心喫一頓飯,不準動不動就批評他。在王萍的督促下,程心緊張的家庭關係也在慢慢修復。

如今,程心已經解矯三年了,他一直將“王姐姐”的教誨放在心裏,努力工作、學習,現在不僅成了單位的業務骨幹,還取得了大學文憑,找到了女朋友。逢年過節,王萍總能收到他的祝福,就像她當初給程心的問候一樣,從未斷過。

像程心這樣在王萍的幫助下順利迴歸社會的人,每年都有70-80個,至今無一例脫、漏管情況發生,爲當地的社會穩定做出卓越的貢獻。

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故事,王萍說,如果都拿來談一談,一個星期也說不完。故事背後的感動她都記在了心裏,每個社區服刑人員的一句感謝,就是她真心付出的證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