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建設報裝配式建築專刊(ID:jsbzpsjzzk)

作者:胡育科 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建築鋼結構分會副會長

“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築”,鋼結構住宅不可或缺。我國每年城鎮住宅、保障性住房建設佔到新建建築面積70%以上,應該通過技術創新,全面提升性能、品質,來提高鋼結構住宅市場比重。

經過20年來的研發、推廣,鋼結構住宅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結構體系、圍護板材、配套部品生產和管理體系,在缺乏技術經驗、產業化環境的條件下,有了一批規模、影響較大的示範項目。據瞭解,2017年以來,國內規模100萬平方米以上鋼結構住宅項目有兩個,10萬平方米以上的鋼結構住宅項目有13個,總建築面積爲460餘萬平方米。

但是,也要看到,鋼結構住宅應用情況並不盡如人意,“防火防腐問題多” “鋼結構不適合住宅建設”、“鋼結構住宅成本高、質量差”等一直是業界爭論不休的問題,政府和消費者對質量“心存疑慮”。

目前在建的鋼結構住宅造價偏高是事實,有些投入使用的鋼結構住宅,給開發商、消費者留下了成本高、工程進度不快、配套材料不成熟等詬病,使鋼結構住宅叫好不叫座。

儘管目前鋼結構住宅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認爲,對鋼結構住宅不能一棍子打死,目前沒有做好並不等於以後做不好,有問題可以解決問題,不能放大問題,以偏概全。從發達國家的應用,到現階段生態保護、建築業轉型和抗震防災要求,我國鋼結構住宅還遠沒有達到應該發展的目標和水平。

當前,最主要的是堅定信心,貫徹落實《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指導意見》,通過設計、生產、施工單位協同研發,找準問題,通過技術創新,把鋼結構住宅性能品質提升上去,把鋼結構住宅的成本造價降下來,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質量如何搞上去?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高效益發展,這是裝配式建築推廣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對鋼結構住宅來說,政府關注、市場期待,消費者提出更高要求,必須正視面臨的問題,把質量搞上去,爲此,行業應該重視以下五個問題:

第一,堅持質量爲核心。沒有質量,就沒有鋼結構住宅的一切,要擺正質量與利益的關係,住宅是老百姓實現美好生活,改善生活品質的載體,是關係到千家萬戶幸福、平安的建築產品,必須把質量放到第一位。針對鋼材特性做好防火防腐,確保結構安全;按照住宅全生命期選擇可靠的結構、圍護牆材、配套部品和可靠的連接工藝、密封材料,讓鋼結構住戶舒適放心。

第二,嚴把工程驗收環節。對鋼結構住宅,不能按傳統施工組織,施工人員應具備技術素質和崗位培訓,加強對住宅鋼樑柱構件加工、焊接、安裝質量控制;對構件加工、運輸、安裝全過程質量管控,現場焊接、材料驗收、關鍵部位質量與責任制的落實,是裝配施工的基本要求。今後鋼結構住宅的趨勢,應是一體化裝修的成品房交驗,生產者要從自建自住標準來造房子。

第三,材料技術升級。從住宅整體性要求,研發成套技術體系,不僅關注結構,還要持續改進牆板、門窗、管線和部品連接、安裝工藝,完善住宅各功能系統集成水平。鋼結構住宅同結構與圍護材料理化指標不同,可靠連接及密封技術、材料相容性耐久性技術處理是難題,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好鋼材與水泥基材料的連接問題。從目前一些質量問題看,多是板與板、板與柱、板與梁接點部位,解決的根本路徑是材料升級。

第四,專注細節質量。鋼結構住宅交驗時,住戶關注更多的是裝飾材料、門窗管線等外露部品,堅持爲住戶負責,各種接點、板縫處理、密封材料的可靠性、耐久性嚴格把關,堅持細部做精做細;鋼結構住宅作爲工業化產品,應該連住宅使用說明書一起提供給用戶,同時交上建造者鄭重的承諾。這方面要學習日本先進的人性化設計理念、綠色環保的理念、舒適安全的理念,用工匠的耐心、細心,打造精品。

第五,追求可靠耐久性。對鋼結構住宅,不一定要追求很高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但一定要滿足老百姓對住宅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性能要求。如果住宅質量不好,出現裝修材料脫落、保溫隔音差等問題,都會對鋼結構住宅的推廣造成傷害。現在有些項目非常適合採用鋼結構體系,但往往是業主最終決定放棄,價格並不是決定因素,擔憂成品質量纔是根本動因。

造價要降下來

鋼結構住宅比傳統施工建造的房子要貴,貴在哪裏,要客觀分析,好房子一定是舒適性、耐久性和經濟性的協調統一。未來鋼結構住宅的發展,必須走市場化的道路,不能單純依靠政策或補貼,消費者不會拒絕真正好的鋼結構住宅。

鋼結構住宅造價高在哪裏?最近請了4家住宅企業對項目進行分析,結果是與現澆混凝土結構住宅比,每平方米造價增加300~600元不等。由此可見,要降低鋼結構住宅成本,應從用鋼量、牆板選擇、裝配式裝修一步到位去改進。可以肯定,從現階段鋼結構住宅應用看,造價高是不爭的事實,鋼結構住宅造價並不是一定要低,貴在明處,花錢值得,做到高得合理,體現性價比優勢。

我認爲,應從以下五個方面着手:

第一,在結構用鋼優化上做文章。突破傳統設計理念,鋼結構住宅要根據不同氣候條件、不同抗震等級要求、不同建築高度來調整用鋼量,在確保結構受力安全的情況下,減少截面尺寸和板材厚度。

第二,在新型牆板材料上下功夫。鋼結構住宅建材用量最大的是“三塊板”,即樓板、外牆板、內牆板。爲鋼結構尋找最佳的絕配輕質綠色板材,是鋼結構住宅性能、品質的決定性因素。現在造價高,主要是板材供應渠道不暢,鋼結構企業、板材企業技術指標與經濟數據銜接不夠,由於缺少標準化的規格尺寸、構造連接設計,產需合作不緊密,一旦打通產業鏈,可有效降低造價。

第三,在降低基礎造價上用心思。鋼結構住宅自重輕,相應住宅基礎部分造價可減少30~50%。以杭州錢江世紀城轉塘公寓工程爲例,該工程總面積19.2萬平方米,改爲鋼結構體系後,地下室造價爲2900元/平方米,而同一地段的混凝土結構住宅,地下室部分造價爲3600元/平方米,經過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對幾個在建鋼結構住宅的測算,鋼結構住宅地下部分造價比混凝土體系應該節省造價在30%~50%,小於30%則設計過於保守。

第四,在合理組織工序上精打細算。同樣的鋼結構住宅,工序搭接、組織水平的高低,決定措施費、人工費支出不一樣。鋼結構住宅的95%的構件都可在工廠內完成,如何合理拆分構件尺寸、組裝單元;如何便於運輸、現場裝配;如何一步到位,合理施工組織調度,可以減少大筆費用支出,鋼結構住宅應該在進度控制、安裝順序、工藝流程上科學組織算細賬、做到成本可控。

第五,在標準件通用化上想辦法。遵循建築模數,推進標準化,鋼結構住宅應儘量減少現場工序更繁瑣、操作更復雜的施工環節,減少垃圾排放、減少現場重複構件拆卸、增加材料週轉,儘可能提高施工效率,杜絕二次裝修作業,實現成品裝修一步到位,交驗。

優勢要體現出來

體現鋼結構住宅的優勢,要在推廣體系和運行機制上,實現住宅設計、生產、施工的一體化協同;實現住宅主體、安裝、裝修的一體化協同,用工業化生產替代現澆施工方式,體現出以下六大優勢:

第一,體現工期速度快。鋼結構住宅要做到速度快,必須在工序上不拖泥帶水,在施工中做到乾淨利落,在成品生產安裝上一步到位。進度快可實現資金回收快、機械設備費降低,現在鋼管安裝後灌注混凝土的時間長,結構快安裝牆體施工長,主體快裝修時間長。

第二,體現住宅抗震性強。鋼材強度高、韌性好,結構柔性連接加上消能減震技術,鋼結構住宅在大震中是最安全的結構體系。提高住宅抗震水平。可以通過消能減震技術的廣泛應用,對結構進行優化,特別是7度以上地震設防地區,可優先採用。

第三,體現裝配化率高。目前,行業信息化技術應用主要在鋼結構住宅領域,由於戶型、模數的標準化、通用化,今後藉助BIM技術和設計軟件的手段,可實現結構全系統的拆分和組裝,構件和部品的加工精度高,連接工藝更成熟,產品定型,實現80%以上的裝配率,現場溼作業減少。因環保要求,地方政府開始禁止開山採石、挖河採砂行爲,建築市場砂石材原料價格一路暴漲,爲鋼結構住宅提供新契機。

第四,體現綠色建材好。採用粉煤灰、礦渣和工業廢棄材料等,經無害化處理工藝技術成熟。特別是輕質綠色板材的應用,可以減少砂、石等建築地材用量。

第五,體現可循環利用價值大。對鋼結構住宅材質信息、工程檔案歸檔,老住宅拆除時,可對鋼材全部回收再利用,增加鋼結構住宅藏鋼於民的戰略用途。通過耐候鋼、高強鋼的應用,解決防火防腐技術難題,開展鋼結構住宅的結構設計創新,推動冷成型箱型柱+隔板貫通式連接結構體系,實現住宅整體裝配,可減少住宅混凝土用量40%以上。

第六,體現裝配式裝修新優勢。鋼結構住宅應該走建築工業化之路,實現主體、管線分離,推進一步到位的成品裝修房供應。目前,住宅後期裝修也是一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據行業調研,現階段普通住宅內裝週期爲10年左右時間,100平方米的住宅再次裝修新產生垃圾10噸左右,而裝配式裝修的住宅,可減少垃圾40%以上,從擾民、環保都具有優勢,無疑是應該積極推廣的方向。

大力發展是號召,全面提質是行動。鋼結構住宅要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必須堅持走市場道路,不能單純地依靠政策扶持,更不能躺在政府懷抱推廣鋼結構住宅。應該認真研究分析,技術問題如何解決,造價如何趨於合理。鋼結構企業是建築業的實體制造業,企業家不同於資本家,企業家應關注本行業領域的現狀,實現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企業更需要恆久耐心、專業求精、工匠細緻。

建築革新最前沿!在這裏瞭解裝配式建築:

同樣是裝配式建築,新加坡卻能蓋得如此藝術!不得不承認設計的差距...

EPC模式+BIM技術+裝配式構件的新型建造模式,來這個項目一探究竟!

從奧地利出廠到德國安裝,這個家真的是“搬”過來的!

完爆豪宅設計的經濟適用房,一定會顛覆你對裝配式建築的認識!

萬科拉片式鋁模板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揭祕!4天一層,一學就會!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裝配式建築展廳,一站式瞭解裝配式建築行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