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和依靠羣衆,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1963年,浙江紹興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羣衆創造了依靠羣衆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

  50多年來,隨着時代發展、形勢任務變化,“楓橋經驗”也被賦予了更多新的內涵。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爲。在黨中央和公安部、北京市委的領導下,北京市公安局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提升政治站位,堅持黨的領導、踐行羣衆路線,緊密結合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全面深化首都公安改革部署,強化黨建引領,着眼於精治共治法治一體化建設,致力於釋放提升基層善治活力。

  在不斷試點實踐的基礎上,北京市公安局黨委高度重視,王小洪同志專題部署,全面推行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工作,助推基層黨組織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提高基層治理的能力水平,提升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將“楓橋經驗”在北京地區形成生動實踐,創造了2018年第三季度首都羣衆安全感98%的歷史新高。

  “得到百姓的認可,值了”

  今年55歲的劉炳旺,是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蘋果園派出所八大處社區的社區民警,兼任八大處社區黨委副書記。2012年,北京市公安局試點推行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工作,作爲試點擔任社區黨委副書記的劉炳旺,以社區民警和社區黨委副書記的雙重身份,積極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參與居委會議事決策,配合居委會妥善化解鄰里間的矛盾糾紛,做好轄區治安防控,不遺餘力地爲老百姓排做實事、做好事,既履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職責使命,又發揚了黨員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八大處社區已創下連續8年“零發案”的傲人“戰績”。

  

  兼任社區黨委副書記後,劉炳旺同志在社區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牽動力,直接參與社區黨委議事決策,充分利用社區民警兼社區黨委副書記這個雙重身份,將社區黨建與社區平安建設緊密結合,依託“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廣泛發動居民羣衆參與社區治安管理,組建了一支由40餘名社區黨員構成的“老街坊”巡邏隊,安排在社區主要路口、八大處公園停車場附近定點、定崗、定責開展巡邏防範,收集社情民意,並定期組織召開培訓會,給巡邏隊員教方法、教技巧,使羣防羣治力量在社區防範工作中發揮作用。

  

  “誰家有緊急的事,就給我打電話,我保證第一個趕到。”作爲社區民警兼任社區副書記,不僅僅是把社區的治安工作做好,把各類安全隱患消除掉,還要力所能及地爲轄區羣衆辦好事、辦實事,把轄區羣衆當親人,把羣衆的事當自己的事。2014年11月,一個家屬院裏兩戶居民因污水管道堵塞引發糾紛。劉炳旺得知消息後,立即趕到居民張女士家中瞭解情況、溝通協調,並且第一時間借來工具親自上陣,硬是將堵塞的管道切開,瞬間污水管道內存着的大量污水和着糞便噴灑在他的頭上、身上,臭氣瀰漫了整個狹小衛生間內,劉炳旺顧不上惡臭,繼續搶修,直至新管道安裝成功。“居民不怕髒臭,給我拿水遞毛巾,當時就覺得,能得到百姓的認可,一切都值了。”回憶起當時的窘狀,劉炳旺平靜的說。

  “有事就找黃警官”

  

  

  在2012年試點試行的基礎上,2016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深化首都公安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積極推行黨員社區民警進社區(村)基層黨組織班子制度”的工作要求。2018年2月,市委部署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要求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健全社區治理體系。

  黃文祝,1991年12月從部隊轉業參加公安工作,現爲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西山派出所龔村社區民警、寶山村黨總支副書記。作爲海淀分局第一批任職副書記的社區民警,他以社區民警和社區黨總支副書記的雙重身份在新的起點上重新出發,全身心投身於社區服務管理工作和基層黨建工作,進一步延伸和豐富了社區黨組織的觸角與工作內容,在推進社區基層治理、治安管理、動員羣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黃文祝依託基層黨組織議事決策制度,提出了社區治安亂點和安全隱患問題的專題報告,得到了社區黨總支的肯定和支持。加裝探頭;建設圍牆及安保執勤點;組建了社區安防應急小分隊……一系列舉措有效的改變了村內的治安環境,大大提高了村內治安防控能力,平安社區建設成效顯著。

  

  在工作中,黃文祝秉持“尊重、誠懇、關愛、勤奮”的社區警務理念,真心實意地把羣衆當朋友、當親人,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建立起卓有成效的社區服務管理方法,用紮實的工作和貼心的服務贏得了羣衆的信任和愛戴,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羣衆的交往交流交融,維護了社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黃文祝用真情得信任、以服務促管理,和新疆籍少數民族羣衆建立起超越工作關係的信任,“有事就找黃警官”成了羣衆的共識。

  “要讓社區的外國人有歸屬感”

  華清嘉園社區毗鄰清華、北大等十多所知名高校,東臨五道口地鐵站,西側爲清華科技園寫字樓羣,社區東側路是中外學生齊聚的五道口“酒吧一條街”,涉外特徵明顯。面對人員結構複雜、流動性大、管理難度大的情況,29歲的年輕黨員閆昕卓,圍繞新型社區警務團隊建設,優化社區服務、深入推進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區物技防設施等工作進展,社區羣衆安全感、滿意度穩步攀升。

  閆昕卓,2013年9月任中關村派出所華清嘉園社區民警,2017年5月任華清園社區黨委副書記。任職黨委副書記以來,他堅持以社區羣衆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依託首都公安“兩隊一室”警務運行機制,以“1+2+N+X”新型警輔模式爲基礎,結合轄區具體實際,建立“1警、1輔、6實管員+常態巡防力量41人+志願巡邏隊23人”的工作團隊,打造新型警輔共同體。他將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隱患矛盾第一時間反饋給社區黨委,通過黨委牽動各方力量快速反應,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以往社區民警在社區“單打獨鬥”的局面。

  作爲社區民警,閆昕卓始終把“平安社區”建設視爲社區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發現薄弱環節,制定針對措施,同時發動駐區單位,開展自查自治,推動“黨建+物業管理”模式全面加強社區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讓攝像探頭“活起來”,讓小區的圍牆“高起來”,讓社區的大門、百姓的房門“牢起來”。

  針對社區外籍人員較多的情況,閆昕卓還積極響應社區黨委號召,攜手團委青年匯,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動”。“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讓社區的外國人不僅瞭解了中國的政策法規和風俗習慣,要讓他們在這裏有歸屬感。”

  固化經驗 釋放善治活力

  按照全面深化首都公安改革和“吹哨報到”相關部署,北京市公安局黨委按照“做精機關、做專警種、做強基層、做實基礎”的思路,堅持重心前移、警力前置,大力推進基層派出所“兩隊一室”改革,加強社區警務隊建設,建立“7×24”小時警務運行模式,同步啓動萬名機關警力前置工作,重點爲全市戶籍派出所配備8000餘名社區民警,覆蓋全市7000餘個社區村,從源頭上夯實了“一社區(村)一警”工作模式,也爲全市推行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和社區幹部普遍反映:“自從黨組織中有了‘穿制服’的副書記,議事決策有了主心骨,推動工作有了急先鋒,幹起事來有了主力軍!”

  黨員社區民警以副書記身份加入到社區(村)黨組織中,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充分發揮“穿制服”副書記的職能優勢和橋樑紐帶作用,推動黨務、警務、政務有機融合,加強公安與社區、民警與羣衆的溝通聯繫,發動和依靠黨員羣衆積極參與基層綜合治理,形成了吹哨報到、有效組織,全員參與、共建共治的生動局面。腳步爲親,深入基層,走進羣衆,全面掌握社區情況,把握羣衆需求,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服務窗口前移至羣衆家門口,有效打通了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通過爲羣衆做看得見、摸得着、得實惠的實事,使廣大羣衆共享善治成果。

  爲固化經驗,完善機制,今年以來,在北京市委主管部門的大力指導下,北京市公安局專門起草了《關於深入推進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的實施意見》。到2019年7月,將實現全市社區(村)黨員社區民警兼職副書記全覆蓋,爲全市基層治理、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國慶安保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近日要覽 中國聲音!聽聽習近平的APEC“金句”!

  習近平眼中好記者的10個關鍵詞

  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信心和決心

  習近平縱論互聯網

  習近平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到中國,看世界!首屆進博會來了!

  審審覈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劉雲虹

  稿件來源:中國警察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