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武昌老年大學《文學欣賞》班的學員,對“文心雕龍”這四個字感到既陌生又好奇,在忐忑不安的狀態下報了名。通過近一學期的學習,領悟到“文之精義”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傳統經典的啓悟滋潤。

我們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繁衍生息的過程中,創造了具有近四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近三千年的詩韻經典,這些經典創造了我們祖國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偉人早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槽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髙民族自信心和必要條件”。當代領袖同樣提出要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是最重要的自信。

    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老師導讀《文心雕龍》的過程中,還講敘了《鄭伯克段於鄢》的梗概。這篇散文的作者是春秋時期作過魯國太史的左丘明。這篇作品敘述鄭莊公如何擊敗他的弟弟共叔段的反叛,以及他如何處理他那曾唆使共叔段作亂的母親武姜和如何在穎考叔的周旋下母子重新和好的事件。作者用詞不復,但把時間較長,事件又很複雜的過程寫得井然有序,清楚如畫,表現了作者寫文章的髙度組織才能和運用語言的髙度技巧。

    詩歌是我國古代最早形成的文學體裁之一,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產生之後,屈原作爲我國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出現了,他爲浪漫主義詩歌流派開了先河。《詩經》和屈原的詩作爲代表的《楚辭》,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兩大詩歌創作髙峯。

    屈原的作品存留到現在的二十五篇,包括《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共三百七十三句,從中可以全面地看到屈原的思想和情操,《文心雕龍》對離騷的評論取名《辨騷》。

劉勰生活於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優秀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他雖擔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特別是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劉勰的《文心雕龍》共10卷50篇。《文心雕龍》所表述的文學史觀,認爲文學的發展變代,終歸要受到時代及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把已往這一方面的理論提到一個新的髙度,同時劉勰也很重視文學本身的發展規律。

    劉勰的文學理論兼有創作論和批評論兩方面的內客。《文心雕龍》一書中從《時序》到《程器》的五篇屬批評論,其中《時序》,《物色》兩篇兼有創作說和批評記兩方面內客。《時序》側重文學批評,《物色》側重於文學創作。巜物色》從自然景物,四序變遷方面來評論《詩經》,《楚辭》,漢賦及“近代以來”的創作情況。劉勰的《文心雕龍》,更是“損盡羣芳,文成蘭氣”,他已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使之成爲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因而傳頌千古。

    劉勰成長在封建社會,思想信仰儒家理念,崇尚儒家禮儀,所以在文學劍新和文學評論中頗受到一定的侷限性……。

    在當代,“文學評論”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前者是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的總稱,後者指的是那些對具體作家、作品進行研究、分析和評價的文章,我們講文章評論主要指後者。

文學評論是文學創作的姊妹。文學評論的仼務,結合具體情況及文學狀況大力研究和評價文學作品,特別是繼承並借鑑國學經典的許多珍貴作品,提高我們大衆的閱讀與欣賞能力,使文學評論這一“行動着的美學”變成活的美學,真正爲廣大羣衆所掌握。

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文心雕龍》對文學創作、文學評論、文學史諸方面的影響和作用。促使我們秉持五千年的文化和三千年詩韻積澱下的精神,匯聚我們這個民族的共同記憶和誠摯的情感。國學經典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深感文化自信。

我們退休了,在老年大學求知、求樂、求健,通過用傳統文化來修身養心,並不覺得年齡大了、人老了。接下來我們還會義無反顧地繼續學習下去,而且是不拘形式研讀下去!

                                文學欣賞班學員:魏啓清

                                       2019-12-22

此文爲老年大學學員的學習心得。受其委託,予以發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