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學國學經典公益講座:

《國學四大經典的智慧管窺》

我國傳統思想文化最重要的四大經典著作是《周易》、《老子(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這四部著作被稱譽爲“四大國學經典”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並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爲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

《周易》、《老子》、《論語》、《孫子兵法》四部著名國學經典,不僅在國內影響極其深遠,而且在世界範圍的影響也非常之大。作爲一箇中國人,應當閱讀和研究它們,以便從中汲取營養並用來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與社會實踐。

一、《周易》的智慧

《易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鉅著,被尊稱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易經》亦被稱爲羣經之首,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它對中國的道、儒家、中醫、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國學六經易爲首,時歷三古探道路。人更三聖爲先哲,中華文明立基礎。

太乙肇判奇與偶,仰觀俯察爲斯睹。不易變易歸簡易,趨利避害走坦途。

易有太極生兩儀,兩儀即爲陰陽理。交感相錯是根本,既相對立又統一。

陽交陰合創神奇,互根互用不分離。相互轉化分先後,消長平衡保生機。

《周易》的核心是揭示了宇宙間萬物萬象生成、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陰陽的概念最早見於《易經》,‘一陰一陽謂之道’,《易經》主要闡敘‘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周易預測用五行,五種狀態作標定。生剋制化各有道,推演事物現原型。

乾兌兩卦皆屬金,震巽爲木欣逢春。坎水離火艮坤土,五行八卦玩通靈。

易經的陰陽五行理論、八卦學說起源於遠古的生產生活實踐,是樸素的象數思維,其根本的特徵是‘取象比類’。取象的‘象’就是形象、具象、物象、現象,掛上一種直觀可感的象,通過人們的聯想和想象這個中介,用來闡發事物更深層的意趣、意旨和事理,從而來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和生產活動。

五行就是五種態: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理論就是一種樸素的唯物的哲學思維,是一種認識論、方法論。

乾坤兩卦易之綱,天地定位健順康。震動爲雷亦善鳴,巽入木風東南方。

坎險涉水陷汪洋,離麗如火映陽光。艮止若山小石徑,兌悅爲澤少女靚。

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有兩種符號形式:一是三畫卦的八經卦;一是六畫卦的八卦。八卦是易學體系的基礎,其代表了早期中國的哲學思想。

《易經》其大無外地破譯了宇宙生成演化的規律;其小無內地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內涵祕密。八卦就是八種場(乾爲天,坤爲地,離爲火、太陽,坎爲水、月亮,震爲雷,巽爲風,艮爲山、陸地,兌爲澤、河流、海洋)。

八卦是易學體系的基礎,先秦易學主要是“三易”即夏代的連山(連山易)、商代的歸藏(歸藏易)、周代的周易,後世人們熟悉的是周易,它分爲易經和易傳。

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國的哲學思想,除了占卜、風水之外,影響涉及中醫、武術、音樂、數學等。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爲"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羣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周易》的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爲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爲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爲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

《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爲易、詩、書、禮、樂、春秋羣經之首,設教之書,在我國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綜上所述:易經是一部君子德行的修養之書;是一部解釋陰陽變化的哲理之書;是一部關於中華文化思想的元典之書;是一部提示事物變化根源的傳承之書;是一部探究吉凶禍福的智慧之書。

易經是一部非常古老、非常神奇的經典,在大家的眼中,可能都覺得《易經》太難了、太神祕了。非常多的人想學習,但是無從下手,只覺得這是一部天書。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易學”應該有“容易學”之意;學習易經,應該樹立易德,尚易崇德;在學習過程中,提倡互教互學,共同進步。

二、《老子(道德經)》的智慧

《道德經》,又名《老子》,或稱《五千言》,是道家學派最具權威的經典著作,它文約意豐,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其內容博大精深、玄奧無極、涵括百家、包容萬物,被後人尊奉爲治國、齊家、爲學、修身的寶典。這部被譽爲“萬經之王”的奇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無論對中華民族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經》是我國古老文明的智慧結晶,也是一個知識的寶庫。它不僅包含着宏奧的哲理,而且蘊藏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體科學、思維科學、系統科學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猶如汪洋大海,內容包羅萬象。它以罕見的深度、廣度和精度而着稱於世。不僅驅使着古代萬千的學問家爲之作注,探其玄祕,釋其奧義,而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西方科學家步入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學奧祕,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能的底蘊。

《道德經》是修身處世的古老“東方聖經”。其所倡導的道法自然、有無相生、生而不有、爲而不恃、無爲而治、見素抱樸、清虛慈儉、和光同塵、尊道貴德、功成身退、福禍相倚、以德報怨、止戰息爭等理念,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淨化心靈,可以對治時弊而促進人現自身、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

根據《史記》的記載:老子,姓李,名耳,諡曰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渦陽縣)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現代,一些人根據西方哲學概念,把“道”解釋成了“物質”、“精神”或“規律”。這些解釋都不符合《道德經》本義。“道”既不是有形的“物質”,也不是思慮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教把老子奉爲始祖。《道德經》是道教的基本經典。 “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是《道德經》一書的核心概念,是《道德經》學說的精華所在。
  道教本身對自己的基本經典《道德經》有傳統的理解。這種理解和一般人的理解大相徑庭。道教對此書的祕機是師傳口授,代代相傳的,對其玄理奧義是在修真養性的長期實踐中理解、頓悟的。

《道德經》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有人把它解讀爲管理學的要義。對我們的企業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指導意義。

    三、《論語》的功用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爲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

《論語》這本書的作用與功效:

作爲語錄體裁的文獻,其文章言簡意賅,含蓄雋永;

作爲識字明理的課本,其使人知書達理,文質彬彬;

作爲教書育人的教材,其教人明道明德,學養資深;

作爲修身之道的書籍,其培養至善品格,家庭和睦;

作爲中華文化的經典,其蘊含深刻哲理,智慧無窮;

作爲治國之本的著作,其促進德化仁政,富國強兵。

1、學習《論語》,受儒家智慧加持,人們內心將會趨於平靜,自信,人緣會更好。家庭、工作、包括愛情等人際關係更和諧、更積極、更融洽。

2、學習《論語》,受儒家智慧加持,人們的智慧、悟性將得到提高,讀書人常用之可起到益智助學,靈性層面的能量增加,悟性突增,常體現爲突然開竅,能學以致用,靈活變通。

3、學習《論語》,受儒家智慧加持,人們會塑造出完美的品格,仁義道德、禮儀禮節、仁者愛人、寬容待人等方面的處世修養將大大提升。

4、學習《論語》,受儒家智慧加持,人們會不自覺地養成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精神,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5、學習《論語》,受儒家智慧加持,人們會潛移默化地感覺自己得到人生全方位的成長,慈孝、正直、正義、禮貌、禮儀、誠信、信譽、謙虛、敬人、勤儉節約、寬容忍讓、清正廉潔、骨氣、氣節、自尊自愛等這些特質會常伴左右,對自我的人生使命會有全新的認知,從而人生將進入全新的境界。

6、學習《論語》,受儒家智慧加持,你的身體將變得更健康,感恩智慧之光會照入你的心靈,將由內而外顯現在外表中,臉上更有光澤,雙目更有神,能感覺到能量包圍的力量,精力充沛容光煥發將成爲常態。

7、學習《論語》,受儒家智慧加持,財運會明顯增加,尤其能幫助創業者事業有成、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增加創造力、開發力,在競爭中戰勝對手,使事業飛黃騰達。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有人認爲《論語》是文言文,不好理解,讓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也有人不屑一顧,認爲《論語》與自己的生活相去甚遠。於是產生了“論語無用、學論語有麼用”這樣的困惑和疑問。

莊子有云:“有用者,其用有盡,無用之用,其用無窮,故能成爲大用”,這是對論語“無用之用”的最好詮釋。“無中生萬有,無用乃大用”。言其“無用”,是因爲論語不同於具體的知識和技術,它並不能直接用來解決具體的問題;言其“大用”,是因爲論語是治國之本、修身之道,通過人們的內觀和反思,從而引向真善美的統一。

《論語》提供溫馨勸導,打開智慧之門。學以致用,在於胸懷希冀,讓人保持積極心態,讓人生的旅途保持伸展之勢,胸中揣着夢想,懷中裝着理想;在於開闊視野,走出狹小空間,學會由感性認知到理性思考、由微觀其變到宏觀其勢、由一葉障目到大事入目;在於不斷堅毅品格,助力人們由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這一“境”由心生的轉變。既做到仰望星空做有夢者,堅持美好的遠大理想,堅持對仁愛、正義的追求之志,更做到腳踏實地,實踐“仁義禮智信”和躬行“溫良恭儉讓”,快樂地生活和學習。

學論語、用論語,是踐行文化自信具體行動。《論語》能夠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爲我們提供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論語的“無用之大用”,還體現在不斷提高人的素質,爲人們提供開天闢地、頂天立地、改天換地的強大心志和定力,從而不斷努力、推動事業一步步前進。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我們應自覺讀聖賢書,學論語、用論語。回答好“爲啥學”的問題,強化理論自覺;解決好“學什麼”的問題,掌握思想方法;探索好“怎麼用”的問題,提高實踐能力,自覺運用歷史先賢的智慧,來看世界、找觀點、求方法,爲實現中國夢發揮作用。

我們眼前的現實問題是我們步入了老年階段,我們需要快樂地生活。“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學點經典可以找點樂子,樂在其中;學點經典可以改善心態,減少煩惱;學點經典可以拓展知識,教導後生;學點經典可以切磋心得,交朋結友。我們一起來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四、《孫子兵法》的經世致用

《孫子兵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經典,也是舉世公認的兵學聖典。其成書於2500年前,雖只有區區6000餘字,卻被評選爲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首。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十三篇,其內容可歸納爲五個方面:

1、戰略運籌(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計篇》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

始計篇》也簡稱《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計”本義是計算、估計,在這裏指戰前的戰略謀劃。作爲《孫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視爲孫子卓越軍事思想的高度濃縮和精闢概括,它從宏觀上對決定戰爭勝負的政治、軍事等各項基本條件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並對戰爭的發展進程和最終結局進行預測,尤其強調用兵前的周密謀劃對戰爭勝負的決定作用。

其中,“慎戰”是孫子指導戰爭實踐的基本主張,“五事七計”是他用以預測戰爭勝負的基本要素,“兵者詭道也”則指出了用兵的要領,運用智謀。“慎戰”、“五事七計”、“詭道十二術”等都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屬“廟算的具體內容。

第二篇《作戰篇》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製造”“興起”之意。“作戰”這裏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屬於“未戰而廟算”的範疇。

第三篇《謀攻篇》講的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2、作戰指揮(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軍形篇》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第五篇《兵勢篇》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第六篇《虛實篇》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3、戰場機變(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軍爭篇》講的是如何“以迂爲直”、“以患爲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第八篇《九變篇》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第九篇《行軍篇》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4、軍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5、特殊戰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講的是以火助攻與“慎戰”思想。

第十三篇《用間篇》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孫子兵法》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其被譽爲“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十三篇把戰爭全過程分爲五個階段,且每階段都有其相應的軍事理念。

一是戰爭構想階段,要立足於全勝理念,以全爭勝;

二是戰爭規劃階段,要立足於先勝理念,先勝後戰;

三是戰爭部署階段,要立足於易勝理念,化難爲易;

四是戰爭決戰階段,要立足於速勝理念,兵貴神速;

五是戰爭結果階段,要立足於知勝理念,知勝爲寶。

如何做到全勝、先勝、易勝、速勝和知勝?《孫子兵法》認爲,關鍵在於超越戰爭本身,抓住戰爭本質,從而做到“不戰而勝”。

整部《孫子兵法》就是這樣一部超越戰爭本身、抓住戰爭本質的哲學著作,其哲學思想可以有效應用於軍事實踐,也可以應用於社會生活、企業管理、人際交往等各領域。

孫子兵法在當代社會實踐中如何經世致用?應超越其本身,抓住本質的哲學思想。孫子兵法在當代社會實踐中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如在子女教育、個人發展、人際交往、市場營銷、企業管理、政治外交、學術研究等方面都有極爲廣泛的應用。孫子兵學與傳統文化、當代文化應該更好地相融相通,應該加快孫子兵學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古老的東方智慧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兵學聖典鑄武魂,博大精深藏乾坤。戰略運籌謀全勝,五事七計策強軍。

奇正虛實辯證論,詭道戰術狠穩準。以迂爲直先知覺,經世致用安國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