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頸槽蛇(虎斑遊蛇)Rhabdophis tigrinus,遊蛇科,頸槽蛇屬。俗稱爲野雞脖子等。由於虎斑頸槽蛇的特殊習性,常出沒於農村糞圏廁所,虎斑頸槽蛇,虎斑遊蛇、野雞項、雉雞脖、竹竿青、雞冠蛇,野雞脖子。

體長約0.8米左右。體重一般爲200~400克。頸背有一明顯頸槽,枕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斑塊。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有方形黑斑,頸部及其後一段距離的黑斑之間爲鮮紅色;腹面爲淡黃綠色。下脣和頸側爲白色。

體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體前段兩側有粗大的黑色與桔紅色斑塊相間排列,枕部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八”形斑。虎斑頸槽蛇是我國學術界廣泛爭議的一種蛇類,由於性格溫順,很多學者都認爲它是無毒性的蛇類。其實它是毒蛇(過敏體質有中毒死亡先例,在日本被歸爲毒蛇)但性格溫順。

全長80cm左右。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軀幹前兩側有粗大的黑色斑塊,頸部及其後一段距離的黑斑之間爲鮮紅色,腹面淡黃綠色。頸背正中有一明顯淺槽。眶前鱗2,眶後鱗3.4,顳鱗1(2)+2(1),上脣鱗多爲2~2~3式,背鱗19~19~17(15)行,全部具棱或最外行平滑,腹鱗146~160,肛鱗2分,尾下鱗51~74對。

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區的河流、湖泊、水庫、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魚爲食,也喫昆蟲、鳥類、鼠類。

虎斑頸槽蛇爲卵生,每年6~7月間產卵,每次10枚以上 ,也有多者可達47枚。孵化期爲29~50天不等。初生的幼蛇體長15~17釐米。

虎斑頸槽蛇具有毒腺,而且在齒槽後方具有較大的牙齒,形態上非常接近後溝毒牙的毒蛇。然而虎斑頸槽蛇並不是毒蛇,因爲其毒腺與毒牙沒有導管聯通。其毒液不通過毒牙導管,而通過其他物理方式進入被咬者的傷口。

虎斑頸槽蛇的毒性較爲強烈,是遊蛇中比較著名的足以對人類造成危險的蛇。

這樣就造成特殊的後果:作爲一種並非毒蛇的蛇類,虎斑頸槽蛇卻具有對人類有致命可能性的毒液。在日本確曾報導過遭虎斑頸槽蛇咬傷致死的案例。在中國也有過多起因本種蛇咬傷致危的案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