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冷子墨

對於“小鋼炮”馮小剛,我是又恨又愛。

恨的是,本來以爲《只有芸知道》只是一部《芳華》的“邊角料”,卻不想被這段純潔的愛情狠狠地打臉。

愛的是,已經很少有國產愛情電影能夠讓我感動得直流眼淚,重新相信美好的愛情還存在。

從第一印象來說,《只有芸知道》太像是一部“湊數”之作。

因爲範爺的事情,《手機2》被延期,去向不明。而這部的男女主演又是來自上一部作品《芳華》的黃軒和楊採鈺,導致有不少人笑稱“劉峯”和“林丁丁”終於在一起了。

確實,“劉峯”和“林丁丁”在一起了,而且在風景如畫的新西蘭改名成了充滿詩意的“風(隋東風)”和“芸(羅芸)”,然後簡簡單單在一起了。其實用“簡單”來形容兩人的感情和故事並不準確,“風”和“芸”之間的故事應該用“純粹”來形容。

在《只有芸知道》裏,你看不到之前國產愛情爛劇裏的出軌、爭吵、第三者等元素(招歐美女孩做服務生的時候,內心甚至在猜測兩人是否會發生點什麼),只有風和芸之間純粹到不摻雜一絲雜質的愛。

故事的時間跨越了長達十五年之久,通過隋東風獨自的旅行和他的回憶與口述雙線敘述的方式,講述兩人從相遇、相愛,攜手成家立業,再到芸逝去、風獨自一人的告別之旅。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時長裏,向我們娓娓道來風與芸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雖然這段愛情很平凡、甚至看起來有些平淡,但恰恰是這種平凡卻極爲真實和親切,才真正能夠打動每一個人。

我們常常聽到童話裏的愛情故事,要嘛經歷大風大雨,要嘛轟轟烈烈,可對於平凡人來說,這樣的愛情太過遙遠和虛幻,王子與公主也不是人人都能遇見。哪怕這些童話裏愛情再怎麼感人,也不足以引發觀衆的共鳴。

其實“隋東風”和“羅芸”這對戀人是有故事原型的,他們的原型就是導演馮小剛的摯友張述羅洋夫婦,電影基本也是根據兩人的真實經歷所改編。

“風”和“芸”的愛情故事,其實就是60後那一代人愛情故事的縮影,那一代人的愛情沒有想象中的轟轟烈烈,也沒有那麼多的死去活來,有的只是相敬如賓、相互扶持。

你可以看到“芸”陪伴“風”十五年完成了他開餐廳的夢想,哪怕心中渴望逃離、許下餐廳被毀的願望成真,也始終堅守在“風”的身旁、甚至心懷愧疚。而“風”始終記得“芸”的所愛與夢想,鯨魚壁畫的驚喜、“芸”逝世後帶着她的骨灰去完成生前未能實現的夢想:看一次鯨魚。

縱觀《只有芸知道》全片,透露着中國傳統而美好的愛情觀念: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哪怕另一半因故逝去,也仍舊堅守着愛情的諾言。

生老病死是人無法避免又必須經歷的,但愛卻可以超越這一切。當“風”將“芸”的骨灰灑向大海的時候,那種因爲愛而可以跨越山川大海的深沉觸動每一個人的心,而又可以因爲愛選擇放手的不捨與釋懷。

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積澱了兩個小時的情緒在這一刻赫然爆發,眼眶再也不攔不住淚水,如同河水決堤一般傾瀉而下。

馮小剛不愧是中國最會拍愛情片的導演。從略帶諷刺意味的《非誠勿擾》、《私人定製》,到年代感厚重的《芳華》,他用自己的鏡頭去講述了時代變遷下中國的愛情,又用不同的愛情去刻畫時代長河下一對對戀人的悲歡離合。

與《芳華》中被時代裹挾着前進、顛沛流離的愛情不同,《只有芸知道》從頭至尾都貫穿着“告別”的核心。

兩人從奧克蘭告別了林太,搬至克萊德又告別了房屋原主人,在克萊德十五年期間告別了愛犬布魯、苦心經營的中餐廳,再到後來兩人又告別了生活了十五年的房子。隨着芸的逝去,風又獨自踏上了一次告別之旅,告別昔日的回憶、乃至告別自己最愛的愛人。

《只有芸知道》不僅是一段關於純粹愛情的讚歌,更是一場關於人生告別的悲歌。回首人生過往,我們遇見了新人,又在告別故人。告別無法避免,當下的分分秒秒才顯得尤爲珍貴,時間如白駒過隙,唯有愛是永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