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工黨中央到大關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調研

11月19日,農工黨中央分三組分別到我縣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督查調研工作。

 第一組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農工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龔建明率隊,在省扶貧辦督查處處長吳建忠,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進昭通市委主委趙洪乖,副市長吳靜,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陳文莊陪同下到我縣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督查調研。

“家裏有幾口人?有幾個人在外務工?搬遷後主要靠什麼生活?”在翠華鎮興隆村易地搬遷安置點和上高橋鄉新民村,龔建明走進搬遷戶和建檔立卡戶家中,與羣衆親切交談,詳細瞭解他們搬遷後的發展情況;並就羣衆看病就醫、子女入學、房屋建設等方面享受相關政策幫扶和資金幫扶情況作了詳細瞭解;鼓勵羣衆要通過外出務工、子女入學等方式改變家庭現狀,提高生活水平。

在興隆村天麻種植大戶喻榮財家,龔建明認真詢問了天麻的育種繁殖、種植條件等情況。瞭解到喻榮財的種植基地不僅解決了附近部分建檔立卡戶羣衆的就業問題,還積極教授大家天麻種植技術時,龔建明讚賞地說,希望他能用這種方式,帶動村裏的貧困戶加入到天麻種植中來,充分利用原居住地的土地資源脫貧致富。

在興隆村衛生室和村委會,龔建明詳細瞭解了村衛生室及村委會軟硬件設施建設情況,對興隆村各項工作開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市、縣要加強對鄉村醫生的培訓力度,不斷提升醫護人員的診療能力,讓羣衆在家門前就能享受優質高效的就醫服務,努力提高羣衆對健康扶貧工作的滿意度;村三委和駐村工作隊要真正把羣衆的事放在心上,不斷提升羣衆對政策的知曉率,要激勵貧困羣衆積極加入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通過激發自身動力增收致富;要充分利用天麻、烤煙等種植大戶需要聘請工人的機會,讓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就近務工。

在上高橋鄉新民村,詳細瞭解了白內障患者黃遠翠老人手術後的康復情況。77歲高齡的老人拉着龔建明的手說,是黨的好政策讓她重見了光明,自己一定會協助子女教育好下一代,讓孫子、孫女學好本領回報社會,回報黨的關心。龔建明指出,大關要繼續做好手術後患者的跟蹤回訪工作和還未進行手術的患者的篩查統計,讓更多的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在新民村中藥材種植基地和琦鑫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調研組詳細瞭解了我縣中藥材種植分佈、羣衆參與度、收益及與企業合作情況;對琦鑫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入股、紅利分配、產品銷售、企業發展等作了詳細瞭解。

縣委書記陳剛,縣委副書記、縣長巫運松,縣委常委、副縣長熊興蘭,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釗名陪同調研。

 第二組

農工黨中央宣傳部副調研員顧建軍一行4人到吉利鎮魚田村、悅樂鎮沙坪村入戶走訪貧困戶。

調研組與貧困農戶深切交談,對家庭成員構成、生產生活條件、享受幫扶政策及患病者診療、孩子養育教育、老年人養老等多個方面的情況進行調研,仔細瞭解貧困戶家庭的生產生活、婚姻、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查看貧困戶的住房情況、家庭戶檔資料。入戶走訪結束後,調研組分別在接受調研的村委會召開座談會,瞭解鄉鎮、村脫貧攻堅實情,並對鄉村醫生、鄉村教師、鄉村幹部等人員展開深度訪談,全面瞭解當地教育、醫療現狀及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政策措施的落實。

調研組充分肯定了我縣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績,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希望我縣充分發揮在教育、衛生醫療、產業、健康、綠色生態扶貧等方面的優勢,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聚焦重點領域和戶、村、縣脫貧退出標準,精準發力,讓更多的困難羣衆得到及時救助和幫助。要彙集各方力量,圍繞全縣脫貧摘帽工作目標,加快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要借鑑先進經驗,填平補齊短板,開展造血式扶貧,用產業、就業扶貧作支撐,多種形式、多個渠道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持續發力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廖政琳,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統戰部部長溫彬,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柳毅陪同。

 第三組

調研組先後在縣脫貧攻堅指揮部、上高橋鄉詳細查閱縣財政扶貧項目資金管理使用檔案資料,對查閱資料中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現場詢問解答;對扶貧領域開展工作好的經驗、做法、案例等進行總結和交流。通過深入總結扶貧經驗、探索脫貧規律,爲到2019年我縣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摘帽做好準備。

副縣長彭明川陪同調研。

據瞭解,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是中共中央賦予各民主黨派的重要使命,是各民主黨派中央首次對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進行專項監督,是對民主監督的新探索,也是彰顯我國多黨合作制度優勢的新實踐。

編審|羅   珩

編輯|朱   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