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規劃,至“十三五”期末,清遠將基本建成總里程約1100公里、總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的高速公路網,並形成大市區環城高速公路。圖爲廣清清連高速公路連接線。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自2015年9月承辦“粵港澳合作論壇暨清遠投資發展峯會”之後,今年,清遠再逢盛事。11月20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指導、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主辦、清遠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8粵港澳合作論壇在清遠市召開。論壇主題爲“全面對接大灣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當日上午,2018粵港澳合作論壇舉行粵港澳合作(清遠)重大項目投資簽約儀式,12個億元項目現場簽約,總金額達240.5億元。多名專家學者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周邊城市如何更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發展、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等話題建言獻策。

近年來,隨着廣清一體化的深入,清遠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功能佈局,爲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清遠還提出打造成爲環珠三角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市。如今,清遠憑藉優越的區位、資源、政策優勢,主動接受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外溢的輻射帶動,積極融進大灣區的發展鏈條中,主動承接大灣區城市功能疏解,探索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互通、產業互鏈、城市互補。

●南方日報記者 魏金鋒 黃玉熹 張子俊

1 再度結緣清遠

時間回到2015年9月20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指導、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主辦、廣東省清遠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粵港澳合作論壇暨清遠投資發展峯會”在清遠舉行。

該論壇第一次由地級市承辦,共達成投資意向、合作簽約項目共35個,總投資金額達到23.75億美元,其中超過八成是落地清遠的項目,具體包括旅遊、職業教育、經貿等領域。

“我們在未來發展中將致力於打造‘審批最少、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新型城市。”時任清遠市市長、現任市委書記郭鋒表示,將全力支持外資企業,特別是港澳資企業在清遠的投資和發展。他向與會的企業家發出邀請,“歡迎各位投資者來清遠投資共築事業的輝煌”。

同月,郭鋒在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時指出,“爭取粵港澳合作論壇落戶清遠,把清遠作爲今後粵港澳的交流基地。”

時隔3年,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爲國家戰略之後,粵港澳合作論壇再度選擇清遠。本屆論壇以“全面對接大灣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爲主題,邀請了粵港澳三地工商界代表、知名企業家及專家學者等400多人蔘加。其間,清遠市與英國大倫敦區巴金-達格南自治市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備忘錄,總金額達240.5億元的12個粵港澳合作項目現場簽約。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王福強看來,要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目標,就需要在一個大的層面裏來謀劃。它的輻射帶動功能,優先會輻射帶動周邊。“也就是說,從經濟外溢的角度來看,以清遠爲代表的大灣區拓展區優先得到灣區核心城市的輻射。就大灣區自身來說,也需要拓展腹地,而清遠由於其區位優勢和空間優勢,會率先得到輻射。”

他認爲,粵港澳合作論壇再次選擇在清遠召開含有深意。“是希望充分發揮大灣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整個廣東產業的轉型升級,支撐粵東粵西粵北加快發展。”

2 大灣區新想象

“清遠人好、水好、地好,最重要是電費便宜。”建滔化工集團董事長張國榮在回答爲何選擇在清遠投資時表示,最初選擇在清遠純屬偶然。如今從一個工業園發展到三個工業園,從佛岡發展到清城和連州,看中的正是清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低廉的電費。

隨着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開通,港珠澳“1小時生活圈”和粵港澳“黃金3小時旅遊圈”將正式到來。尤其是粵港澳“黃金3小時旅遊圈”的形成,不但意味着清遠市民可以較快的速度、較低的成本到港澳旅遊、休閒,更加重要的是,整個大灣區城市的市民也可以藉助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快速進入清遠,爲清遠帶來資源、資金等。

融入大灣區需要哪些條件?王福強說,一是區位便利度。從空間上來說,要與大灣區相連或相近,這樣相關要素才能密切流動,才能形成緊密的經濟體;二是要有經濟粘合度,與大灣區要有產業鏈上的協同;三是要有氣質契合度,需要在氣質上相通,也要有加速發展的動力。

“一是營商環境構造,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和登記制度改革,形成便利市場主體的服務環境;二是顯著地降低各種成本,土地、人力、用電、用水等;三是要有對外開放的元素,要提高國際化,要發展外向經濟,要集聚國際資源。”他說。

他認爲,只有物理上的連通,才能形成人物資金信息流的便捷通道,纔能有效滿足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性要求,才能真正融入大灣區。“清遠不遠,如何不遠?對廣州不遠,對深圳有可能遠,所以設施聯通非常重要。這裏一定要處理好‘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物流成本之所以高,很大程度上是主血管通了,毛細血管不通。在清遠,一定要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切實降低各項成本。”

王福強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清遠有其獨特的優勢,有抓住機遇、實現騏驥一躍的現實基礎。“4箇中心城市中,廣州是與灣區外城市直接聯繫的唯一城市。廣州又是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大城市病問題也較嚴重。這就需要產業轉移,需要功能疏導。從區位上來說,清遠雖不在灣區內,但比灣區其他城市優勢要明顯得多。”

3“融灣”大提速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投資100億元建設清遠市騰訊數碼有限公司項目、英中財富國際有限公司投資50億元建設清遠中英倫敦巴金創新小鎮項目……11月20日,2018粵港澳合作論壇上舉行了粵港澳合作(清遠)重大項目投資簽約儀式,12個項目現場簽約,簽約總金額240.5億元。

近年來,隨着一批珠三角企業的重點優質項目陸續落戶清遠,清遠已成爲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重要陣地。

優質項目爲何紛紛選擇清遠?清遠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接近廣州的3倍,而國土開發強度僅5.2%,可開發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以上。用地、用工、運輸、水電等投資成本僅爲珠三角60%—70%。

營商服務方面,清遠“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逐步形成,(市、區)均開設了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以廣清產業園爲例,清遠市委、市政府授權園區管委會省轄市一級審批權,採用“充分授權、封閉運作”的管理模式,設立“獨立金庫,一級財政審批”的財政體系,“辦事不出園區”的一站式服務體系,有效保證園區建設快速推進、入園項目快速落地、快速動工。

今年7月舉行的清遠市委七屆七次全會報告也對如何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作了部署:清遠中心城區重點承擔居住、教育、康養、物流、科技研發等功能,南部其他區域着力承接裝備製造、休閒旅遊、生態農業等功能。物流方面,努力把源潭物流園建設成爲中國南部具有特色的物流樞紐園,吸引廣州區域性物流基地向清遠升級轉移;發揮農業生產、生態旅遊優勢,把清遠打造成爲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農副產品綜合基地、休閒旅遊度假目的地。

融入大灣區城市羣,大交通建設是關鍵。在今年召開的市委七屆七次全會上,郭鋒在作清遠市委七屆七次全會工作報告時直言,省委提出把大灣區建設作爲改革開放的“二次創業”,大力度推動粵東粵西粵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清遠發展的重大政策利好。“要全力構建現代化大交通格局,繼續深化廣清一體化交通專項規劃,重點打造‘三鐵一通一航’交通網”。

據清遠市交通局介紹,根據規劃,至“十三五”期末,清遠將基本建成總里程約1100公里、總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的高速公路網,並形成大市區環城高速公路。

當前,清遠正積極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契機,把推進廣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作爲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主攻方向,再造區域融合發展優勢。實現交通互通、產業互鏈、城市互補、體制互融、服務互享,打造成環珠三角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市,清遠正不斷前進。

■聲音

清遠是在粵港澳關心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堅持改革開放,吸引長隆森林動物主題公園、夢享谷樂園、金髮科技、歐派智能家居、騰訊華南雲計算基地、蘇寧華南智慧產業園等一大批好項目、大項目落戶清遠。

下一步,清遠將搶抓機遇,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以全面解放思想、全面改革開放的雄心氣魄,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帶一區”的戰略部署,全力推動廣清一體化發展、美麗鄉村振興發展、主題公園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粵北生態保護髮展,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以改革讓人民生活更幸福爲目標,把清遠建設成爲粵東粵西粵北“融灣”先行市、美麗鄉村振興發展示範區。

——清遠市委書記郭鋒

近年來,清遠緊緊圍繞“交通互通、產業互鏈、服務互享、體制互融、城市互補”,高質量推進廣清一體化發展,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加快融入珠三角1小時經濟生活圈。

隨着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進一步提速,爲粵港澳乃至全國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清遠作爲環珠三角核心區城市,區位、交通、資源、生態、空間等優勢明顯,最有條件承接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產業轉移,參與大灣區產業鏈分工。希望通過此次推介活動,讓更多企業家瞭解清遠、走進清遠、投資清遠。清遠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爲廣大投資者、創業者營造優良環境、提供優質服務。

——清遠市市長黃喜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