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西村,村民在聆聽“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員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圖片由尉犁縣委組織部“訪惠聚”工作隊提供。)

尉犁縣達西村,從一個喫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三靠村”,發展到如今人均收入突破3萬元的“小康村”。村民們都說,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績,在於他們有一個好的基層黨組織。

產業車頭帶 村民脫貧致富快

11月12日,達西村村民楊生章喫完早飯就鑽進自家的大棚忙活起來,當前正是生產反季蔬菜的時節,他可不想錯失賺錢的機會。

“我一共種了500畝棉花,兩個蔬菜大棚,還在縣城買了樓房和門面房。對比我剛來時,達西村的變化真的太大了。”楊生章感嘆,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是達西村的村訓,也讓我們農民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沙吾爾 · 芒力克,土生土長的達西村人,30多年前被選舉爲村黨支部書記。剛當上村黨支部書記時,沙吾爾看着一窮二白的村民,心裏又苦又急,他下定決心改變村裏的面貌。“我們都是共產黨員,每個人必須豁出去紮紮實實爲羣衆辦實事,不能改變村裏貧困落後的面貌,就是我們的失職。”到任第一天,在村黨員大會上,沙吾爾說。

此後,沙吾爾和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村民經過一年年的艱苦奮鬥,硬是把貧瘠的土地和戈壁荒漠改造成良田,又憑着這股子謀發展的勁頭,陸續建起麪粉廠、磚廠、蔬菜大棚、農貿市場、夜市,達西村各項產業步入正軌。

2017年,達西村集體各項收入達230萬元,人均收入突破3萬元,有136戶住進了別墅、樓房,村裏管道天然氣、柏油路整齊佈局,棉花種植用滴灌,採摘用機械。

村民參加民俗活動鬥羊。(圖片由尉犁縣委組織部“訪惠聚”工作隊提供。)

探索“智慧”達西路 村民致富渠道多

傳統產業發展起來了,爲突破達西村發展瓶頸,村黨支部還提出“智慧達西”發展思路。

早在2015年2月,達西村就與江蘇省華西村簽訂結對共建暨框架協議,就民族團結、人才培養交流、新能源開發、金融產業等達成協議。

同年,達西村成立新疆第一個縣域電子商務協會,一批電商企業和物流公司紛紛落戶村裏。自此,達西村的紅棗、核桃、羅布麻茶甚至烤全羊賣向全國。

同時,充分借鑑華西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先進經驗,達西村成立了達西發展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達西森木文化公司、達西金石榴投資有限公司、達西宏瑞枸杞實業公司等企業,推動村裏的現代化產業發展,引領農村經濟科學發展、快速提升。

近兩年,達西村還瞄準新疆旅遊業大發展的契機,建設3A級景區、鼓勵更多創業者創業,於2017年啓動達西村風情街項目建設,讓濃郁的鄉土特色吸引各地遊客。

“以前家裏房間都閒着,一年到頭住不了幾回。今年5月,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帶領下,我把空房子騰出來搞民俗風情園,有了第二份收入。”達西村村民米日古麗·司馬義說,她家的民宿風情園,夏季最多一天收入有2000元,未來她還要經營採摘遊,通過多種渠道增收。

尉犁縣委組織部駐達西村第一書記、“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李豔鳳說:“開發民宿既能盤活農村閒置房屋,又能增加農民收入,現在我們已經有36家風情園以及9家民宿,每戶村民平均每個月能收入1萬元。”

達西風情街。(圖片由尉犁縣委組織部“訪惠聚”工作隊提供。)

口袋裏鼓囊囊 精神上亮堂堂

口袋裏要鼓囊囊,精神上也要亮堂堂,除開拓村民致富路外,從1991年開始,達西村黨支部陸續制定18項村民優惠政策,涉及教育、醫療、養老等補助,讓村民都享受到集體經濟收入帶來的實惠。

此外,村黨支部還引導村民制定36條“村規民約”,通過“不得亂砍伐樹木”“村民要管理好自家牲畜”這樣的日常行爲約定,號召大家美化村容村貌,做誠信村民。

不僅如此,村裏還建起了文化室、圖書室、廣播室,購置了電教設備和文娛體育器材,免費爲村民徵訂黨報黨刊、科技圖書……

同時,在村黨支部指引下,村裏還形成了幹部帶黨員、黨員帶羣衆、長輩帶晚輩、老戶帶新戶等方式,教育村民不忘歷史、感謝黨恩;成立村宣講隊、文藝小分隊和廣場舞隊三支隊伍,月月有主題、週週有活動,村民精神生活日漸豐富。

“我現在養了100多隻羊,通過養羊和種棉花我一年大概收入15萬元,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紅火。”52歲的達西村村民牙合甫 · 肉孜說,現在他沒事就到村裏的農家書屋坐一坐,琢磨養殖技術和種植技術,節假日和村民們一起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文化活動,日子過得很充實。

牙合甫說,用一句話形容達西村人的生活,那就是“口袋裏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

信息來源:天山網 趙敏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編輯:張金晨

責編:常學輝

審覈:龐博

主辦:尉犁縣委外宣辦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