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濟寧鄒城市後八里溝村2200餘人合拍全家福”的視頻最近火速出圈。畫面中,從九旬老人到兩歲孩童,每個人都洋溢着開心的笑容。這份發自內心的幸福底氣,源自後八里溝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更源於“千年古村”的孝善文化。

文/片 記者 孔茜 康巖

彌補上次缺席遺憾

外出村民爭先趕回

家中懸掛全家福很常見,但客廳裏掛上兩三米長的全村全家福極爲罕有。這種罕見,在鄒城市鋼山街道後八里溝村村民們眼中卻顯得平常不過。

“這是兩年前拍的第一次大合照,當時有1700餘人。”1月28日,村民宋光化指着自家客廳牆上2米長的“全家福”介紹,言語中難掩自豪。

談及2023年的新合照,宋光化直言,少了份遺憾,多了份震撼。“2020年第一次拍的時間是正月十五,家中的子女都復學、復崗了,不少人沒能參與,很遺憾。”宋光化說,鑑於上次的情況,今年村委會將拍照時間調整到大年初一,以便讓更多在外求學、務工的村民們有時間參與。

“臘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我看到羣裏發的拍照時間後,就撥通了孩子們的電話。”就這樣,一上午的時間,宋光化的手機就沒放下過,給孩子們一個個叮囑着時間和地點。或許是爲了彌補之前未能參與的遺憾,拍照當天,親人們從各地奔赴而來,宋光化家參與拍照人數由第一次的10人增加至25人。整個村裏的參與人也由第一次的1700餘人增加至2200餘人。

看着客廳裏的合照,古稀之年的宋光化感慨萬千。在他眼中,這張全家福並非簡簡單單的一張照片,而是對後八里溝人里程碑式的記錄,是給予小輩們歸屬感的佐證,“我的孫女從小沒有在這裏生活過,但我問她後八里溝是哪?她說是她的家”。

外村姑娘嫁本村郎

見證村莊好日子

一張合照近乎涵蓋了後八里溝村整個宋氏族人,裏面有土生土長的本村人,亦有外嫁至此的媳婦兒們,村民馮冉即是其中一位。

2013年,馮冉嫁入後八里溝村,如今一晃10年了。村裏的點滴變化她都看在眼裏。“我嫁過來的時候,村裏只有兩棟樓,其他地方都是荒地。”馮冉說,短短几年,整個村子大變樣,之前的荒地變成高樓、廣場,泥濘的小路變成寬闊的馬路。自己在村中超市上班,路程僅需5分鐘。這種家門口工作的順心與安心感,是其他什麼都不能比擬的。

問及近年來印象深刻的事兒,她直言拍攝全村“全家福”最是難忘。“兩次合照我都參與了。”雖有了第一次合照的經驗,但第二次置身於數千人排隊、入隊中的馮冉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我當時很激動,第一時間拍了小視頻發朋友圈。”馮冉稱,視頻發上去沒一會兒,就獲得了數十個贊。更有不少朋友打趣地詢問村中是否還有適齡青年,也想嫁過來。

比馮冉更激動的要數她的三個孩子。拍照前幾天,三個孩子便將家中衣服全部拿出,選出自認爲最好看的“新年戰服”,以備拍照使用。拍照當天,雖定於9點半開始,興奮的孩子們不到7點就已洗漱完成,不到8點便開始一遍遍打電話催促還在上班的馮冉。

“拍合照是我們團拜活動的一個環節。”另一位嫁至此地的媳婦吳奇坦言,合照前的團拜環節也讓她備受震撼,數千人齊聚廣場,相互問候,彼此送上新春祝福,讓搬進樓房生活多年的村民們,再次找到往日的年味。

大合影的美好記憶

傳遞對孝善文化的崇尚

“村裏的戶主都是宋姓,全村的大合影就是宋姓的全家福。”後八里溝村村委會辦公室主任曹敏稱,都是同姓,組織拍攝大合影相對順利些。2020年正月十五是第一次拍攝,當時有1700餘人參與拍攝。今年500多戶村民2200餘人基本上都參加了,有的穿着喜慶的衣服,有的特地從外地趕來,還有嫁出去的閨女也帶着對象、孩子特意趕回村裏參與拍攝。

談及全村人集體拍攝“全家福”的初衷,作爲活動的第一策劃人,曹敏坦言,這源於後八里溝村“千年古村”這一大背景。從古至今,村子一直崇尚孝善文化。爲此,村委會想借新春佳節,將全村人凝聚起來,通過拍攝全家福爲全村村民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2200多人的大合影,最短也要3米多長,再短就看不清人了。”濟南的攝影師龐先生介紹,儘管現場拍攝時間僅用了半小時,但令他倍加震撼。待與此次活動的負責人溝通照片沖洗尺寸後,由設計師進行設計裝裱。

“照片根據每戶村民家中具體懸掛空間進行沖洗和設計裝裱,費用由村委會承擔。”曹敏說,後八里溝村的孝善文化,不僅在乎“面”,更重於“裏”。2006年,經村民代表大會制定《養老公約》,建立敬老金繳納制度,用硬性規定督促子女的孝養行爲。同時,村裏還組織老人大聯歡、舉辦“百叟宴”、推出老人生日福利等,讓老人們共享發展帶來的福祉。

“你看看,村裏每月都給老年人發300元的營養品、購物卡和零花錢,怕我捨不得花錢,還專門買了內衣送過來。每個月還爲當月出生的老人過集體生日,現場發祝壽紅包……”談及如今的生活,65歲的村民宋長寶面露喜色侃侃而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