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是正月初三吧,晚上七点多正吃晚饭呢,媒人领着小宁上门来了,我和小彩他爸第一眼看挺顺眼,小彩也没会反对意见,小孩那边有两个姐奴、家里过的也行,两个小孩就相互留了电话号码。当时在场的除了我和小彩他爸,还有近门(即同家族的,小彩的叔伯婶子、爷爷奶奶等)的几个。

第二天小宁约小彩一起去县城玩。后来我一想,两个小孩的属相不合恐怕不太好,但是她俩聊了几天挺热乎的,近门也都说可以就由她们去了。中间我们找了几个熟人打听了小孩那边的情况,发现媒人说的基本符合情况,他爸妈都挺年轻,名声也不错。

媒人两边跑,男方那边出八万八,我和小彩他爸觉得差不多就行,紧着那边给吧,十来天后双方定下了相第二趟的日期。相第二趟的头一天,俩人去县城逛了逛,买了订婚戒指,第二天下礼的时候拿过来。相第二趟男方家长给了小彩三千见面钱和说下的六万六,剩下的两万二是“送时书”送棉花的时候再给。加上烟酒水果的,10烟条、10酒箱、10烧鸡箱,猪肉半扇,香蕉、苹果、橘子的各两箱,还有120斤糖块、120斤果子。除了这些还有两个提盒,一个提盒里有块钱,我给回了。烟酒烧鸡的我各留了四箱,水果对半留。小男孩过了年要打工去,想着快点定下来。

后来就定下了结婚日期为当年的十一月。我和小彩他爸就张罗着买家电家具了。当时陪送的有摩托三轮、彩电、冰箱、洗衣机、太阳能、全套的沙发家具,花了有四万五六吧。结婚的时候那六万六礼钱我让小彩又带回去了,除此之外我又陪送了一万二。

小彩母亲叙述的情况代表了村一桩媒人介绍婚事达成的一般程序:男方在媒人的带领下去女方家相亲,女方会安排宗亲在场,经过女方父母的一个简短考察后会安排两人去单独的房间谈话,如果男女双方都满意就互留电话。随后有个考察期,用来相互了解和增进感情,在此期间男女通过电话、短信的形式交流,男方一般还会邀请女方去县城逛一逛,男女双方的家长也在此期间相互打听对方的家庭情况。在双方都有初步意向后,媒人会在双方家庭间幹旋彩礼,就娶进门的总花费商定一个具体的数额并定下“相二趟”的时间。相二趟的时间定下后,男女双方再去一趟县城来购买订婚戒指。相二趟即订婚,村叫做“下礼”,它包含诸多的仪式,包括“传福”(即双方家庭交换写有男女姓名和八字的红帖)、男方家长相女孩并给见面钱,男方给女方彩礼钱和烟酒、提盒,女方酌情留下礼物。相二趟预示了男女双方正式订婚,随后双方家庭商定结婚日期,女方准备嫁妆。

村里老人反映这个程序在村由来已久,考察中国传统仪式典籍实际上能发现这个程序的影子。《仪礼》中的《士昏礼》作为中国传统婚礼的典范流传下来,后世婚礼大都据此修订而成。士婚礼为“六礼”:一日纳采,男方派媒人向女方提亲。采,采择也。然后,男方派人正式向女方求亲;二日问名,问女方之姓名、生辰,回去占卜;三日纳吉,男方卜得吉兆告知女方;四日纳征,男方给女方送聘礼。起初,聘礼为两张鹿皮)、束帛(黑色、浅绛色的丝铜各五端),从两汉以后,才盛行金钱;五日请期,男方选定结婚的日期,告知女方;六日亲迎新郎亲自去迎娶新娘。“六礼”自从在周朝形成之后,传统的婚姻关系和仪式几千年来较为完整的承袭着在现在的婚姻礼俗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程序较之以前有所简化、人们曰常的叫法中也不称之为“六礼”,但实际上仍在实践中遵循着“六礼”的范围。

这一过程中男方的花费即彩礼分为金钱和实物两大部分。金钱包括双方商定的娶进门的总数额、男方父母给女方的“见面费”、提箱钱,这个总数额采取分两次结算的方式,订婚时先缴纳大部分,其余部分在结婚前给予;实物则包括为女方买订婚戒指、下礼时的烟酒糖果。

女方则既包括花费也包括收入。收入即为男方的支出;花费分为下礼时回给男方的提盒(提盒是两个密码箱,以前里面装有布匹衣物,现在改为现金,表示女方置办自己衣服的费用)钱,购买嫁妆的费用和结婚时的现金陪送,其中后两部分即为嫁妆,在当地称为“陪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