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時節的北京,落葉猶在,瑞雪未至,正是寒風凜冽、萬物蕭條之際。這個時候驅車前往京郊的小山村,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這一切只爲了赴一場和“七姑娘”的約會。此姑娘非彼姑娘,而是一處京郊民宿。

坐落在北京懷柔渤海鎮的七姑娘民宿,是京郊一處新興的山村民宿,2016年才正式對外營業,可以說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這次我造訪的是七姑娘民宿建在渤海鎮三渡河花臺子村的小院——慄山小築。

慄山小築,顧名思義就是一座建在栗子山下的小院。懷柔渤海鎮是京郊板栗的主產區之一,年產300萬公斤板栗。村子四周的山上種滿了栗子樹,只可惜我來的季節不對,山上只剩下一堆刺蝟一樣扎手的栗子殼。

推開慄山小築硃紅色的木頭院門,一座看似平凡質樸,卻又被精心改造過的京郊山村農家院躍然於眼前。我想在很多人的腦海深處,大概都有一段關於“奶奶家的院子”的回憶吧?慄山小築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

一排坐北朝南的青磚紅瓦房、實木原色的厚實木門、裝裱白紙的木楞窗、雕刻着纏枝花紋的屋檐……看起來似乎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北方民居小院。庭院當中有一處日式風格的露天榻榻米,迎面便是起伏綿延的遠山。

有趣的是,我在窗臺上發現了兩樣熟悉的“寶貝”:一把舊蒲扇和一個陀螺。看到蒲扇讓我想起奶奶,而看到陀螺則讓我想起童年時光。北方農村長大的孩子都知道:抽陀螺也叫“抽漢奸”,小皮鞭一抽就是大半天。

粗瓷茶壺、玲瓏杯盞、葦編茶墊、呆萌茶寵,三五知己好友圍坐一團,品茗閒聊,眺望遠山,想必是一件再愜意不過的事情。恨只恨自己來的不是時候,北方吹來的風在空蕩蕩的院子裏打轉兒,凍的鼻子頭兒發紅。

推開木門進入屋中,放佛進入了一個溫暖的“時光隧道”,回到了兒時最熟悉的老家堂屋。絳紅色的裸露磚牆、滴答作響的老座鐘、裱紙泛黃的山水字畫、朱漆彩繪的立櫃座椅……甚至還有幾本小時候最喜歡的漫畫書。

最讓我喜歡的一個小物件,是爐臺上擺放的一個京劇人偶。衆所周知,被譽爲“國粹”的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距今已經有將近200年的悠久歷史。人偶雖小卻做工精緻,細微之處一點兒都不含糊。

窗外的北風呼嘯而過,躺在溫暖的老屋牀上,打開一本《一千零一夜》,回味着兒時一段段令自己思緒萬千的童話故事。人生一世,滿打滿算能睡三萬六千個夜晚,有多少個夜晚能夠像這樣一般無慮和安詳呢?

沒有讓人煩心的鬧鐘,一覺睡到天亮自然醒。村子裏隱約傳來的雞鳴狗叫,提醒着自己此刻身處京郊山村。慵懶地翻個身望向窗外,眼前是嫋嫋升起的炊煙,遠處是近在咫尺的羣山。北京的清晨,也可以是這般模樣。

起牀洗漱之後,喫上一碗由“七姑娘”親手煮的熱氣騰騰的家常餛飩,足以驅散整個冬日的嚴寒。幸福並不是每天山珍海味、花天酒地;內心平和安詳、無慾無求,哪怕是粗茶淡飯、山野村居,也會感到格外地滿足。

這就是“七姑娘”,一座隱藏在京郊的山村民宿,等你來睡!從北京市區出發駕車一路向北,抵達懷柔七姑娘民宿僅需1個小時,附近有慕田峪長城、紅螺寺、青龍峽、雁棲湖……等旅遊景點,食、住、行都相當方便。旅行體驗師、一點號作者:揹着女兒去旅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