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3个整天的交流采访过程中,84岁高龄的前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大使全程陪同。这次中国媒体团访日也是谷野大使联系促成的。而在交流中,谷野大使对中国的批评也最直接和强烈。他时常接受日本媒体采访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谷野是一个中国通。这些年还到中国走了一趟红色之旅,但这趟旅行并没怎么改变他对中国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谷野曾对中日友好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担任日本外务省亚洲局局长,坚持给予中国官方发展援助(ODA),帮助了一些中国企业脱困,他还经常宣传援助中国,对日本也有好处。据了解,著名的“村山谈话”,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998年至2001年,谷野担任驻华大使,做了很多具体工作。

中日交流,存在一个“汉字陷阱”问题

谷野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歪曲历史甚至颠倒历史,只会让国际社会看轻日本。对于日中关系中那段不幸的历史,日本人不应再逃避……对于过去日本在错误政策下,给亚洲邻国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物质损害和精神痛苦,有良知的日本人都要由衷地进行反省。” 在敏感的台海问题上,谷野也曾表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统一台湾是早晚的事。日本不欣赏所谓‘两个中国’的说法,台湾一个小岛,‘独立’根本没有前途。”

正因上述如此,谷野对中国的批评才更值得我们注意。

此行我们还见到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17日晚上,欢迎会还没开始,一个老人独自走进来,我看着有点眼熟,问旁边的蒋丰,那是不是福田首相?他一看,说是,就跟他打了声招呼。福田发言颇为风趣,他说,他是被谷野大使叫过来的,或者说是被命令过来的。谷野是他小学同学,后来担任驻华大使,也是他的中国问题专家,因此如果他的中国政策有什么错误,都要怪谷野。大家笑了。

中日交流,存在一个“汉字陷阱”问题

福田的发言风趣,视野也比较开阔,对中日关系态度积极,对存在的问题也持豁达乐观态度。他说:“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再次确认两国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日中两国能够携手一起的话,肯定会做得更好。”吃完饭,这个84岁的老人自己打车回家了。中国人对这样的作风既感意外也颇有好感。

日本对华心态变化的客观背景,一是中日国力此消彼长引起复杂反应;二是外部因素如美国的介入。而在这次面对面的交流中,我感受到日本人对中国的负面印象还来自于一些具体的问题。

第一,来自于因为语言产生的误会,中日交流还有一个“汉字陷阱”问题。

举个例子,朝日新闻记者问为什么中日媒体对香港的报道区别那么大?我回答说,这当然有根本区别。香港是中国的内政,日本媒体可以吃瓜,中国媒体不行。就像刀割在中国身上,感到疼的只有中国,旁边的人,不可能真正感同身受。谷野大使马上就说,香港的确是中国的内政,但因此就不许外人插嘴,这个行不通。我又强调了一下,我的意思是立场不同,角度自然不同,报道的内容和方向也不一样。之所以产生这个误解,可能是同传翻译的问题。

中日交流,存在一个“汉字陷阱”问题

谷野说,“小心翼翼”在中国至少是中性词,更多时候是褒义词,形容人比较谨慎。但在日本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人懦弱无能。在京都同志社大学交流时,中方代表的椅子上都贴着“关系者”的字条,我告诉日方代表,“关系者”这个词在中国是负面的,有走后门搞关系的意思。日本人感到很意外,说这在日本是嘉宾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容易导致误解和隔阂。

第二,来自于日方对中国的成见。谷野一再强调,中国媒体没有独立性。连谷野这样的中国通,对中国的看法都如此武断。其他人可想而知了。在日经交流时,日经的负责人一再强调,他们是自由主义的支持者。

第三,来自于日本舆论对中国形象的片面塑造。朝日新闻是对中国最友好,影响力最大的日本媒体。但就连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也有很多片面的负面的内容。更不要说读卖新闻和产经新闻了。需要看到,偏激的对华声音,在日本社会总有着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