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佳評論計劃”的第12次評選

  本期支持方:中信出版集團

  供書:《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投資原則篇》

  往期入選留言中的5名獲選者及評論

  最佳評論

  姓名: 金振利

  已經看出政治,經濟,文化的一體化。但是爲什麼又割裂開來考慮。人的基本要義還是生存。無論個體的品質,還是羣體的秩序,都是基於索取生存所需利益的需要展開的,存廢的選取選擇也是繼基於此。有一些是可以設計,有的是不能設計,是有個體之間,以及相似羣體之間基於利益的鬥爭與妥協的結果。任何一方只有有能力維護秩序,纔有資格享受秩序帶來的利益。新中國的建立改變了千百年來打跑皇帝,然後比舊有的皇帝還壞的惡性循環。是因爲提供了種有人共同富裕的可能的嘗試,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畢竟紮根於社會內部提供一種新的可能。因此,我們說爲什麼人的問題其首要的問題。主要的分歧就是基於少部分人的特權利益,還是基於大多數人共同富裕的利益的分歧。鬥爭也更多體現的是法律框架下的思想鬥爭。當然這種思想鬥爭是通過索取生存所需利益的選擇的手段的不同行爲來體現的。抓住根本,其他的纔會有的放矢。

  —— 曹錦清:中國社會重建的派系紛爭與根本出路》 姓名: 楊泓渟

  尤瓦爾到底只是尤瓦爾,他既沒有系統闡釋個體文明相互之間的作用,也不承認文明之間的承接性。他用普世的價值偷換歷史路徑的特殊性,他用同質的熔爐替代異質文明的差序格局。同質化的文明不是溫情脈脈的田園詩,反而是萬馬齊喑究可哀的奴隸市場。秩序的演進離不開異質文明差異的輸出,以及自身做出反映的互動機制。挑戰與應對是推動歷史運動的重要力量,從斯賓格勒到湯因比,再到塞繆爾·亨廷頓他們都在論證這個問題。普世性的歷史範式當然極具觀賞性及操作性,但這種知識框架極端依賴對意識形態與物質世界的理論抽離,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尤瓦爾比費爾巴哈更像唯物主義者,所以他永遠不可能成爲湯因比和亨廷頓。

  ——尤瓦爾·赫拉利:爲什麼說文明這種東西並不存在?》

   姓名: 民聖

  只有進入了其中才會明白運作方式是怎樣的。被同化恰好是一個成熟的體制的特點,每個人都是這個龐大機器運轉中的齒輪中的一顆齒而已,不合適的被淘汰,合適的留下來。當然這不是說不可以優化,從而使這臺機器運轉更好,只是機器運作的邏輯和框架基本是固定的。

  —— 擠不進上流圈的體制青年:與其被同化,不如"非主流"?》

  姓名: 希爾

  站在一個理性人的角度看,她們是“他者”,但是我們與她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中,在這個角度看,她們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另一面,我們應當時常思考幾個問題:她們何以落到如此境地?在那些紛繁複雜的原因中,社會的因素和個人的因素各佔幾何?我們可以投入多少資源爲他們做一些事情?以及,把這些資源投入哪些方面來實現目標?須知,拯救她們與可能產生的下一批她們,就是在拯救曾經可能走向這條道路的我們和可能走向這條路的下一代。

  — — “混”在二奶中:一位社會學博士的觀察與思考》

  姓名: 末日新月

  人們總是把物質決定一切提在口上,但實則不然,意識的獨立性往往被人們忽視。教育不是弄幾所設備良好的實驗室或者建幾所配套標準化的學校就能提升上去的,還是要解放思想,不要束縛孩子們的思想。

  正如文中所說,當把教育的發展建立在一套經過高度規劃設計的機制上,教育其實也就變成了國家的一項產業,這與教育初始發展的核心概念是有很大區別的。在這種以國家爲單位的、功利主義教育發展的架構下,人們也就喪失了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懷。而且當這種國家功利主義逐漸轉化爲個人功利主義,每個人只關心自己的職業發展,所謂全面發展的公民教育也就成了奢談。

  看看這幾年的課外補習班,看看這幾年頻頻出問題的大學城,還不夠我們反思的嗎?

  — — 功利化、精英化的中國教育能否走出麻煩治理循環?》

  菲特致股東的信·投資原則篇》

  內容簡介

  從跟隨價值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在紐約工作,到他自己成爲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主席,這期間,沃倫·巴菲特一直管理者他的首個專業投資合夥基金——巴菲特有限合夥基金。在那段時間裏,他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成就,他的合夥人儘管人數不多卻在逐年增長,巴菲特每半年都會給他們寫信,向他們分享自己的理財觀念、投資方法以及諸多反思。

  這些信涵蓋了一系列長期受用且相當有效的原則和方法,是巴菲特親著的投資入門手冊。從這些信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巴菲特嚴謹的思維智慧,這爲我們提供了投資技巧方面的基本框架。

  至關重要的一點是,這些信記錄了一位手中最初只有一小筆資金的年輕投資者在成功過程中的思維模式——投資者可以採納並運用這種思維形式,在自己深入市場探險的過程中獲得長期成功。

  傑里米·米勒從不同尋常的視角揭開這些信的面紗,展現了巴菲特獨樹一幟的多樣化投資策略,也彰顯了他要實現每年至少高出市場收益率10個百分點的目標和策略。這本書中的每一章都圍繞着致股東的信中的一個觀點或主題展開,這讓我們得以窺探到巴菲特的思想和經驗——這些經驗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都有效,在各種投資環境下也一樣——這也是他成功的基石。

  作者簡介

  傑里米·米勒(jeremyc. Miller)

  傑里米·米勒(jeremyc. Miller)是伯克希爾公司的長期股東,他在垂直研究所(合夥企業)從事機構銷售業務,這是一家在紐約市成立的著名證券研究公司,其客戶包括一些世界規模最大的資金管理機構。

  每年伯克希爾股東年會前夕,他都會在奧馬哈爲一羣客戶舉辦晚宴。

  名人推薦

  米勒在研究和剖析巴菲特合夥公司的運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並解釋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文化是如何從其合夥公司演變而來的。如果你對投資理論和實踐着迷,你會喜歡這本書。

  ——沃倫巴菲特

  米勒通過這13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講述了巴菲特在運作基金時所堅持的基本原則,向我們展示了年輕的巴菲特在初出茅廬時,就一直堅持的投資真理、設計合夥基金結構的想法,以及在此期間三種不同的投資策略,系統地講述了那些巴菲特在年輕時就想清楚的問題。

  ——但斌

  文化縱橫

  

  打賞不設上限, 支持文化重建

  

  轉載須知

  後臺回覆“轉載”獲取授權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