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期,隨着第28屆中國新聞獎的揭曉,又一批優秀新聞作品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那什麼樣的新聞能在評選中脫穎而出,並最終獲得中國新聞獎?11月19日晚,第二十七期“廣電論壇”——《新聞創優十談一以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爲例》在金華廣電總檯11樓的多功能廳舉行,主講人浙江省記協副主席馮衛民爲廣大媒體工作者傳經送寶。

馮衛民,《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原副總編輯,現任浙江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專職副主席,高級編輯,第26屆、27屆、28屆中國新聞獎評委。從事新聞工作39年,採寫和編輯了一批優秀作品,其中三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數十件作品獲浙江新聞獎,曾獲浙江省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如何更好地促進節目的創優提質,做出有品質有溫度的新聞作品?馮衛民老師就評析本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概括分享了新聞創優十談:

一談

新聞雖然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但歷史的事實也是可以用來寫當下新聞的。借古鑑今,以史資政,圍繞當下國際國內的形勢和熱點,敏感地發現、利用並挖掘,讓歷史資料“活”起來,同樣能寫出好作品。

二談:

首創、第一是新聞價值的重要元素,因爲受衆的普遍心理是“喜新厭舊”。但這類新聞不能滿足於報道事物的表象,更要注重揭示表象背後的深刻意義。

三談:

契合時代主題,適應形勢發展,這樣的新聞就具有震撼力。與時代同行的題材,能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會將人們的思考與希冀與新聞報道深深地融合在一起。

四談:

物以稀爲貴。商品市場的競爭法則同樣適用於新聞行業。題材的獨特性決定了新聞的獨特價值,但題材本身不會說話,取決於我們是否具有新聞敏感,及時作出判斷和選取。

五談:

重要節點年年有,報道年年須創新。獨到的策劃、新穎的創意,是做好重要節點報道的不二選擇,唯有如此才能在浩如煙海的報道中而出。

六談:

國際傳播是一個值得開墾的領地,國際傳播要以“講好中國故事”爲主要內容,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爲良好願望,要以“娓娓道來”和“圖文並茂”爲呈現方式。

七談:

人物報道始終是新聞媒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人物報道能不能抓住人感動人,首先要選對人,人普通但事蹟不能普通;其次要“講“得好,樸實無華,令人信服。

八談:

巧幹也能出精品、ロ子小、意義大,善於捕捉新聞的亮點,把新聞做巧做精,提高新聞的可讀性同樣能吸引讀者,拍案叫好。

九談:

體現新聞報道的厚重感和連續性,新聞專欄是一個有效的載體。但專欄要吸引受衆,除了應當具有與受衆的貼近性、服務性等特徵外,還要有獨特的內容創意和形式創新。

十談:

新媒體傳播尤其是移動端傳播,已成爲受衆獲取新聞資訊和生活娛樂內容的主要渠道,也是媒體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內容和技術雙管齊下,媒體融合才能走得更遠。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深入淺出的分析,馮衛民爲大家列舉了大量獲得中國新聞獎的作品,讓在場的所有廣電人受益匪淺。

來源:《想獲中國新聞獎?你還差這一步......》,無限金華客戶端

文編:吳夢婷

美編:吳夢婷

責編:鄭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