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有爭議的藝人不在少數,每個人心中也都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但知名主持人謝娜絕對擔得起這個名號。

從最開始站在湖南衛視的舞臺上主持節目,到戀情曝光、結婚,生子,一路走來,可以說謝娜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日前,謝娜又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有網友在某社交平臺上爆料,在王牌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時謝娜似乎“公然玩手機”,而鏡頭中的其他明星都在認真錄製節目。

輿論發酵後,謝娜也因此獲評 “這麼多年越來越放肆”、“這麼多年沒啥長進!”

隨後則有看過完整節目的觀衆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在評論區留言“謝娜是在爲後面和陳偉霆演《野狼disco》做準備,下一個就是他們的節目,看視頻準備一下也很正常吧,我覺得可以理解”。

畢竟只有充分的準備和練習才能帶給觀衆良好的觀看體驗,謝娜在表演開始前的這一舉動,恰恰證明她想要表現出更好的舞臺效果。

部分討論網友只是看了截圖,很容易斷章取義,還是應該在瞭解事情發生經過後再做評判。

其實,謝娜在快樂大本營舞臺上所引發的爭議也絕不僅僅是這一次。

此前的一期節目中,因爲謝娜遊戲過程中席地而坐,就被批不夠尊重嘉賓。

粉絲在看到此類言論後即刻澄清,指出在場了謝娜以外其他嘉賓也都有同類行爲。

《快樂大本營》屬於錄播節目,每期錄製時間長達幾個小時,節目現場機位多、環節繁雜、極大耗費錄製人員的精力。

在這種情況下,在嘉賓進行遊戲環節時坐下休息,似乎不能算作是謝娜的實質性過錯,也不存在所謂的不尊重他人。

除了在老東家主持時容易掀起此類紛爭,謝娜在社交平臺上的一些言論也不能倖免被過度解讀。

比如她之前特意出來澄清網絡熱議的“封殺張碧晨”謠言,卻被指“如果不是闢謠,我都不知道還有這個謠言”、“天天忙着闢謠,不如抓緊時間提高業務能力”等等。

現如今互聯網高度發達,用戶基數大,每個人對信息的攝入選擇都不盡相同,難免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網友在如此表態之前,也應該明白不要陷入“身邊即世界”的思維陷阱,也許自己並不關注的消息,早已在網絡上炸開了鍋。

當有人爲謝娜反駁,稱“澄清謠言難道不是明星的權利嗎”、“明星難做,澄清謠言也是錯”時,又出現了另一種“理直氣壯”的聲音:“誰讓她業務能力這麼差?業務能力過關就不會有這麼多事”,可見大多數人對謝娜的負面評價源自於她的業務能力。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謝娜”和“主持水平差”畫上了等號。

在業務能力方面,謝娜遭受的此類風波也是次數最多,時間最久的。

有消息傳出,說謝娜要主持央視節目《我要上春晚》時,不少網友就大呼“央視瘋了嗎居然找她”以表震驚。

結果,第一期《我要上春晚》節目播出,當即斬獲同時段收視率排行榜第一名的好成績。

社交平臺的實時反饋也都說“效果不錯,謝娜很適合這種樂呵的節目”。

所以,在《我要上春晚》的最後兩期節目錄制現場,觀衆又看到了謝娜的身影,此次搭檔的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也對她頗爲認可。

“跟娜娜合作很輕鬆,很快樂,知道你們爲什麼那麼愛她了”,不得不說這兩人有點突破次元壁的主持組合化學反應着實不錯。

從節目收視率來看,現實生活中圍繞“謝娜”這個名字的輿論環境要遠遠好於網絡評價。

部分網友對謝娜存在偏見,喜歡抨擊一些並非事實的負面行爲,除了不喜歡謝娜的主持風格以外,可能也有部分網友是被斷章取義的截圖和描述煽動,進而盲目跟風所致。

諸如“業務水平至上論”,認爲謝娜業務能力不過關,所以在此類負面評價出現時,出於對謝娜的固有印象,習慣性的不去探究事實真相,而是下意識的選擇相信。

如果不喜歡某一個人,那麼ta連呼吸都是錯的,這種情況不止是發生在謝娜身上,圈內好多明星都曾“躺槍”。

一旦這種情緒在網絡上被放大,就會一傳十、十傳百,產生無法控制的負面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每個藝人都會有自己的缺點,大衆也都有選擇“喜歡”還是“不喜歡”的權利。

但只是爲了跟風而“盲目黑”,這種想法還是不可取的。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