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前和生娃後,有一個不易被發現的小變化——

懷孕前看着日曆時,是數着天數算“姨媽”。

生娃後看着日曆時,是數着天數算“粑粑”。

排便這麼簡單的事,在寶寶這裏卻成了個大難題!

平時規律排便還好,有的時候一連好幾天不拉,當媽的這心裏簡直“求屎不得”,就擔心寶寶受着便祕的痛苦,憋出個好歹來:

醫生你好,我家寶寶已經四天沒排便了,上次排便的時候我看他便便挺正常的,一直都喝的是母乳,咋就能便祕了呢?!

我家也是!我還說再等等,但是朋友都勸我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我該去醫院嗎?

彆着急,其實寶寶幾天沒排便,不一定就是便祕,在爲此焦慮擔心之前,要先學會甄別判斷!

到底怎樣纔是便祕?

並不是所有的“幾天不拉”都叫便祕,還有可能是攢肚!它們倆的區別,可大着呢!

便祕與攢肚最大的不同,就是“攢肚”不會給寶寶帶來任何不適感,而且還是寶寶腸胃吸收好、媽媽母乳質量佳的表現!(因爲攢肚本來就是寶寶對母乳的吸收率高,腸胃糞便積攢少導致的)而便祕則會給寶寶帶來身體上的不適,和心理上的煩躁 。

所以,媽媽們不要一看到寶寶幾天不排便,就火急火燎地跑醫院,仔細觀察糞便表現和寶寶狀態,如果發現寶寶只是存在攢肚,就完全不必焦慮擔心!

要是實在拿不準,不放心,還可以來問我們啊!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可比跑趟醫院輕鬆太多了!

不過,這攢肚好對付,便祕的應對方法可就比較麻煩了............

這“千呼萬喚也屎不出來”的便祕該怎麼辦?

便祕的正確處理方法

正確應對便祕,要先找出便祕的根本原因。

便祕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大部分都藏在你不曾注意過的日常護理之中!有時候,一些看似正確的護理方式,就在你眼皮子底下“坑了娃”!

只有從根本上揪出原因,才能給便祕“斬草除根”!

01 長期奶粉衝調過濃

一定要記住,給寶寶衝奶不是越濃越好!奶粉衝調得過濃,不僅會導致便祕,還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嚴重時會導致腎結石!

■ 解決方法:

02 運動量不足

排便需要腸道的蠕動,對於腸道功能還比較弱的寶寶來說,通過適量的運動來促進腸道蠕動是很有必要的!

■ 解決方法:

03 飲食營養不均衡

■ 媽媽的飲食不均衡:便祕主要是由食物內“纖維素”含量不足引起,媽媽平時喫的食物如果太過精細、纖維素含量不高,那母乳所提供給寶寶的“纖維素”自然也不夠正常水平,時間長了自然會引起寶寶便祕。

■ 寶寶的飲食不均衡:寶寶在添加輔食後,如果水果、蔬菜、肉蛋等食物攝入不均衡,也會影響體內的纖維素水平和腸道潤滑度,導致便祕。

■ 解決方法:

注:以上方法針對大多數情況,具體情況還需具體對待

想不到吧,這些導致寶寶便祕的“元兇”就隱藏在生活護理的這些細節中,有時你一個細小、錯誤的護理方式,長期累積就會給寶寶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長期勸寶寶多喫點 — 寶寶喫出肥胖症

長期一生病就輸液 — 寶寶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長期給寶寶喂夜奶 — 影響寶寶和自己的睡眠質量

十月菌育兒優質種草:

【寶寶成長手冊新手寶媽必備新生兒嬰幼兒護理書籍】適合0-3歲寶寶。選取了育兒過程中新生寶寶最常見的疾病護理問題,比如溼疹、過敏、黃疸等,從心中有數—從容應對—推薦用藥—十月菌囑四個部分,以通俗易懂的短句和生動幽默的漫畫,輕鬆科學育兒。

相關文章